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649例sICAS患者依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8例)、中度(202例)及重度狭窄组(389例);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轻度(504例)及中度缺损组(145例)。收集基线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LR、LMR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女性(OR=3.132,95%CI:1.008~9.732)、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1.343,95%CI:1.020~1.769)、高LDL-C(OR=7.341,95%CI:1.609~33.502)、高Hcy(OR=1.320,95%CI:1.069~1.630)是影响sICAS颅内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OR=1.377,95%CI:1.118~1.697)是影响sICAS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2)高Hcy(OR=1.106,95%CI:1.055~1.158)、高NLR(OR=1.612,95%CI:1.340~1.939)是影响sIC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结果提示NLR对sICA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价值一般(ROC曲线下面积为0.618,95%CI:0.567~0.668,P<0.01),当NLR为3.5时诊断效能最高;LMR对sICA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519,95%CI:0.465~0.573,P>0.05)。结论 NLR与sIC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NLR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韦薇  王磊  李岩  冯增斌 《天津医药》2022,50(7):753-756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TC)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OPCAB患者共201例,按照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不全组,22例)和未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179例)。收集患者实验室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收缩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移植血管数量、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水平升高是OPCAB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11.842,95%CI:4.055~34.580,P<0.01)。TC预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0.954~0.994),敏感度为0.955,特异度为0.922。结论 血清TC能有效预测OPCAB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TC水平越高,术后早期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3.
罗德云  陈菊屏 《天津医药》2019,47(10):1054-1057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 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10例COPD急性加重期且痰培养至少2次发现细菌感染的患 者,根据出院时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188 例,病死组 22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及NLR联合PCT对COPD急 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死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PCT、C 反应蛋白(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存活组,而pH值、白蛋白低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NLR(OR=1.329,95%CI:1.106~1.597)和PCT(OR=1.306,95%CI:1.012~1.685)升高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ROC 曲线显示,NLR、PCT 和 NLR 联合 PCT 预测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 0.7,特异度分别为 0.739、0.564、0.702,敏感度分别为0.727、0.909、0.909。结论 NLR和PCT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 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评估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 (CAS) 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择期行 OPCAB 治疗的 3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 CAS 组 71 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 271 例(狭窄<50%或无狭窄), 比较 2 组基本资料, 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CAS 的危险因素。比较 2 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 组患者年龄、 吸烟史、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 高龄(OR=1.050, 95%CI 1.014~1.086, P<0.01)、 高血压病(OR=2.566, 95%CI 1.299~5.071, P<0.01)、 COPD(OR= 7.573, 95%CI 1.106~51.834, P<0.05) 是 OPCAB 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有 CAS (OR=4.530, 95%CI 1.361~15.078, P< 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 95%CI 2.289~25.800, P<0.01)是 OPCAB 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高血压病、 COPD 是 OPCAB 术患者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 CAS 患者行 OPCAB 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B型利钠肽(BNP)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178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组92例,无肺部感染组86例。比较两组NLR和BNP水平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NLR和BNP水平对心力衰竭伴发肺部感染的影响,ROC曲线分析NLR联合BNP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7.606,95%CI: 3.123~18.526)和BNP(OR=4.264,95%CI: 1.682~10.811)是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水平与NLR水平呈正相关(r=0.400, P<0.001)。NLR、BNP和NLR+BNP联合预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56和0.838。结论 BNP和NLR是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其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因突发胸痛的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328例,入院后急诊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是否正常分为AMI组212例和冠脉正常组116例,同时抽取外周血并计算NLR。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NL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AMI的效能。结果 AMI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组的吸烟、糖尿病、中性粒细胞(NC)、NLR、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吸烟(β=0.668,OR=1.950,95%CI=1.079~3.525)、NC(β=0.159,OR=1.172,95%CI=1.014~1.356)、NLR(β=1.064,OR=2.897,95%CI=2.086~4.024)、CRP(β=0.157,OR=1.170,95%CI=1.04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肺功能检测结果、依从性评价、哮喘控制状况。比较2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SAD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SAD组(128例)和非SAD组(72例)。影响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SA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OR=4.758,95%CI:2.043~11.081)、超重(OR=2.952,95%CI:1.428~6.105)、哮喘无临床缓解期(OR=6.140,95%CI:2.289~12.870)、近1年出现哮喘急性发作(OR=3.406,95%CI:1.430~8.117)、变应性鼻炎(OR=2.289,95%CI:1.121~4.673)。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2、0.610、0.716、0.614和0.600,以上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  相似文献   

9.
袁琛  朱振刚 《天津医药》2021,49(8):833-837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198例,根据疲劳严重度量 表(FSS)评分将患者分为疲劳组(≥4分,126例)和非疲劳组(<4分,72例)。分析2组临床基本特征、肺功能、呼出气 一氧化氮(FeNO)、呼吸困难分级(mMR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6 min 步行测试 (6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过去1年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的 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后的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疲劳组 ACT 评分低于非疲劳组,mMRC 分级、 HAMD-17评分、PSQI评分及上1年急性发作次数高于非疲劳组(P<0.01),2组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CT 评分(OR=0.644,95%CI:0.508~0.816)、mMRC 分级(OR=2.313,95%CI:1.349~ 3.966)、HAMD-17评分(OR=1.561,95%CI:1.273~1.913)及PSQI评分(OR=1.932,95%CI:1.506~2.479)是哮喘患者发 生疲劳的影响因素。基于4项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02~ 0.967)。内部验证显示,C-index 为 0.929,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哮喘患者中疲劳的发生率较高,哮喘控制不佳、高mMRC分级、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是发生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根 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术中预测模型并评估前哨淋巴结阳性及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国内三甲医院行全乳切除术的60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建模组221例,内部验证组189例,外部验证组19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影响建模组患者NSLN转移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模型并进行内外验证。同时比较本研究模型与现有的3个NSLN转移术后预测模型(MSKCC模型、TENON模型及MDA模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建模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的NSLN转移率分别是32.6%、32.3%和50.3%。多因素分析显示,建模组中年龄(OR=0.968,95%CI:0.941~0.996)、孕激素受体(PR)状态(OR=0.484,95%CI:0.247~0.951)、肿瘤大小(OR=1.491,95%CI:1.151~1.932)、SLN阳性数量(OR=1.868,95%CI:1.278~2.730)、SLN阴性数量(OR=0.763,95%CI:0.631~0.922)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指标建立的NSLN转移预测模型在建模组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 χ2=8.309,P=0.404)及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752,95%CI:0.685~0.819]均较好。该模型在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1(95%CI:0.676~0.825)和0.681(95%CI:0.606~0.757)。本模型和MSKCC模型、TENON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相当,略优于MDA模型。结论 针对全乳切除术且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建立的NSLN转移术中预测模型的内外验证结果均较好,准确度与现有术后预测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11.
李占峰  韩毅 《天津医药》2019,47(12):1230-1234
摘要: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老年房颤患者血清内源性孤啡肽(N/OFQ)、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阵发性房颤组分为PAAFⅠ亚组(≤75岁)32例和PAAFⅡ亚组(>75岁)31例,持续性房颤组分为PEAFⅠ亚组(≤75岁)27例和PEAFⅡ亚组(>75岁)32例,非房颤窦性心律患者47例(对照组)。检测各组N/OFQ、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射血分数(LVEF),空腹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 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N/OFQ、CRP水平、LAD、LVEF、TG、LDL-C、HDL-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AAFⅡ亚组与PAAFⅠ亚组比较,PEAFⅡ亚组与PEAFⅠ亚组比较,N/OFQ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logistic回归显示N/OFQ(OR=2.911,P<0.05)、CRP(OR=4.636,P<0.05)、LAD(OR=1.369,P<0.05)是房颤的危险因素;LVEF(OR=0.489,P<0.05)是房颤的保护因素。4 房颤患者N/OFQ、CRP水平与LAD值正相关,与TG、LDL-C、HDL-C值负相关;N/OFQ、CRP水平正相关;房颤患者年龄与N/OFQ水平正相关,而与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房颤患者LVEF值与N/OFQ水平负相关,而与CRP水平无显著相关。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FQ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17~0.982,P<0.01),CRP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75~0.935,P<0.01)。结论 N/OFQ、CRP与老年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N/OFQ用于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高龄房颤患者的心功能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敏  陈科宇  杨雪梅 《天津医药》2020,48(9):862-865
摘要:目的 探讨颈-脑动脉僵硬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53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73例)。应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患者的颈-脑动脉脉搏波速度(ccPWV),对比2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及脑卒中类型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PWV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cPWV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cPWV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值为6.79 m/s,敏感度为83.84%,特异度为7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IHSS评分≥6分(OR=6.588,95%CI:2.197~15.342)、ccPWV≥6.79 m/s(OR=2.638,95%CI:1.367~5.647)、高血压(OR=2.146,95%CI:1.079~3.254)、糖尿病(OR=2.014,95%CI:1.403~5.341)、冠心病(OR=5.349,95%CI:3.246~18.298)及年龄≥70岁(OR=2.341,95%CI:1.579~6.241)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cPWV≥6.79 m/s可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s)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SAC)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时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风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对IAs患者SAC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时HTPR风险的预测.方法:入组160例SAC术后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连续服用5 d,晨起抽取静脉血,检测血...  相似文献   

14.
胡杨  杨宁  秦勤 《天津医药》2018,46(9):963-96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之间的关 系,并分析NLR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的259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65例。比较3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谱、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0例)、双支病变组(70例)和三支病变组(119例),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组间炎性细胞的差异。同时绘制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UA组、NSTEMI组及STEMI组间WBC、N、NLR、hs-CRP、cTnT、CK、CK-MB水平依次升高,STEMI组L值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仅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0.814~0.916)。当NLR=4.22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95.3%。结论 NLR水平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ACS患者病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