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腹部CT检查并诊断MP住院患者50例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MP患者男女比例1∶0.92,发病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9.1±14.0)岁,多因腹痛、发热、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就诊,22例合并肿瘤,以淋巴瘤最为多见,16例有腹部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所有患者均未行肠系膜病理活检。6例行腹部CT复查,其中1例经激素治疗后病灶显著吸收,其余5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P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易合并肿瘤,淋巴瘤多见,腹部CT是其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当发现MP时,应注意除外是否合并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对该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13例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68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61.5%。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结肠镜,病变部位好发于左半结肠(76.9%),病理组织学无特异性。CT、肠系膜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均为15.4%。结论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误诊率高。因此,肠镜检查仍为缺血性肠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CT、肠系膜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人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国人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和近28 a 来国内期刊发表的33篇文献报道44例总共47 例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因、临床表现、诊治、病变部位大小、预后等方面的特点.结果: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好发于中老年, 男女比例相当.以腹痛和腹部肿物为主要表现,病变长径多>5 cm,以小肠系膜多见,其次是盲肠升结肠系膜,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系膜和大网膜少见.结论: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极易被误诊.确诊主要依赖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本病的预后好.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肝组织改变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掌握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007-2011年我科住院的9例患者,排除其他慢性肝病导致肝功异常,经饥饿实验、苯巴比妥试验及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对其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尿常规、肝功、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胆脾彩超及肝组织病理结果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Gilbert综合征患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本研究中占77.8%),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及异常体征,血清胆红素水平大多波动于50?mol/L以下,且肝组织病理改变轻微,无慢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改变.结论:Gilbert综合征症状及肝组织病理改变轻微,不导致慢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无需治疗,不影响患者寿命.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给予正确的诊断,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近年来诊治的4例T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文献报道的79例TO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院收治的4例TO患者均为男性,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3例为成年人。国内文献报道的79例TO患者中男49例,女30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主要临床症状:咳嗽59例,咳痰39例;79例患者均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TO。结论 TO好发于成年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TO,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TO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少见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及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资料,分析B超、CT和MR对肝少见良性占位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差异,同时分析≤45岁、46-65岁、>65岁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症状与年龄特征及性别等参数的关系,为正确治疗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提供临床经验.结果:B超、CT和MR对肝脏少见占位的检出率均为100%,但是B超、CT和MR的诊断率分别为60.5%、65.7%和42.2%,伴随肝硬化几乎100%误诊为肝癌.肝脏少见良性占位临床症状多为伴发疾病所致症状,≥46岁和男性患者患肝脏少见良性占位高于≤45岁和女性患者.结论: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缺乏临床特征,往往因伴发病而误诊,使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45岁和男性是否是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疾病的发病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陆旭  刘沛 《肝脏》2013,(11):725-727
目的总结国内肝紫癜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中1988年-2012年的全部文献,共收集确诊为肝紫癜病且有完整病例资料的患者22例。结果在2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2±18)岁。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余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等,体征主要表现为肝大、脾大、腹部膨隆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诊断需依靠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论肝紫癜病是一种罕见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需通过肝脏病理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的SPTCL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发病至确诊28.6(4~84)个月,初诊均考虑为风湿病(结节红斑、结节性脂膜炎、系统性血管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肿块、斑块,结节均为多发,可累及四肢、躯干、头面部;部分伴发热(7例),肝(3例)、脾(3例)、淋巴结肿大(4例),3例伴噬血细胞现象.8例患者先后共行活检22例次,平均2.75(1~5)例次,涉及多个部位,最终确诊为SPTCL.病理显示,病变均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CD_3阳性多见,1例基因重排T细胞受体阳性,表达γδSTCR.确诊SPTCL前,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确诊SPTCL后,6例经化疗病情稳定.2例因肺部浸润及感染死亡.结论 SPTCL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脂膜炎等风湿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皮下结节,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病理活检并免疫组化及T细胞受体重排PCR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系膜疾病的诊治情况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114例肠系膜疾病住院病人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肠系膜疾病约占同期住院病例的 0 0 6 % ,病因依次为炎症 (5 3 5 % )、肿瘤(33 3% )、血管性疾病 (8 8% )及其它 (4 4 % )。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系膜 (6 4 0 % )。确诊手段主要是剖腹探查、腹腔镜检、细针穿刺及B超等。治疗针对病因 ,诊断不明者预后较差。结论 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 ,有些病种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肿块22例,腹痛24例.行X线和造影检查19例,阳性发现12例;超声检查45例,阳性发现38例;CT 检查18例,阳性发现17例.肿瘤完整切除20例,减容切除6例,仅行活检5例,姑息性肿瘤切除15例. 认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中晚期以腹部肿块和腹痛为要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以超声、CT和X线为主要检查方法,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874例临床荟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汇总分析近20年来国内报道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SMAI)病例,探讨国人ASMAI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提取符合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ASMAI共有8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800例,占91.5%;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SMAT)53例,占6.1%;急性非阻塞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NOSMAI)21例,占2.4%.男∶女=1.7∶1,平均年龄为61.9岁.主要相关疾病:心房颤动患者占53.5%(429/802),动脉硬化症患者占38.1%(69/181),冠心病患者占27.9%(195/698),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24.2% (169/698),高血压患者占15.2%(106/698).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99.1%)、恶心呕吐(63.8%)、腹胀(40.8%)、便血(29.4%),而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较轻,与严重的腹部症状不符.561例(64.2%)通过手术确诊,263例(30.1%)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50例(5.7%)通过CTA确诊,但初步诊断的误诊率达58.1%.手术治疗占82.3% (710/863),介入治疗占13.9%(120/863),内科保守治疗占7.5%(65/863),病死率37.3%(326/874).结论 ASMAI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通过CTA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早期确诊、积极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肺部受累的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 disease,简称结节性脂膜炎)是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表现各异,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道较少,容易漏诊.我们对瑞金医院近7年经皮下结节活检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结节性脂膜炎伴肺部受损的23例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呼吸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9例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确诊的肠结核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16-64岁,出现症状至前来就诊时间为6天-3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  相似文献   

14.
胰腺结核为可治愈的疾病,但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可靠的诊断方法,极易漏诊或误诊,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确诊为胰腺及胰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吡咯烷生物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检索1980年1月-2017年4月我国107篇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报道文献,共计407例患者,总结该病的性别、年龄及分布地区,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407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1.22;发病年龄1岁1个月~81岁。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腹水和肝肿大。典型的腹部CT表现为肝肿大,增强后呈"地图状"或斑片状改变。病理可见肝窦扩张淤血,肝小静脉不同程度狭窄。40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02例,死亡90例,病死率22.11%。结论我国吡咯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女性高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腹胀、腹痛、腹水和肝肿大为突出临床表现,结合典型的肝脏CT表现可明确诊断,肝穿刺病理表现为诊断金标准。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肺隔离症(P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无正常肺功能,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PS为临床少见病,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影像学检查较难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故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经增强CT+三维重建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的PS患者,并结合文献对P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4例MVT患者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以腹痛起病,症状与体征不符,术前误诊率达100%,均经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多经手术确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B超、CT等较敏感的检查,对诊断有积极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静脉阻塞的肠系膜,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7例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coccosis,PC)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P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C多发生在免疫健全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等轻微呼吸道症状,免疫正常宿主胸部CT以结节肿块型多见,病理多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结论 免疫正常宿主的PC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病理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单纯呕血者6例,呕血伴黑便者5例,单纯黑便者2例,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内镜检查:其中11例经内镜确诊(11/13,85%),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1%(10/11).4例经手术治疗(4/13,31%),其中2例内镜治疗失败者在内镜钛夹指引下实施确定性手术,另2例内镜漏诊者靠手术探查或术后病理确诊.10例随访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内镜为该病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肠脂肪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调阅病历、结肠镜、腹部CT、结肠钡剂造影图像、结肠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切除标本病例切片等资料.对我院1995-2010年病理确诊的6例结肠脂肪瘤病例的临床、内镜下、影像学表现、病理图片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行结肠钡剂造影,见结肠充盈缺损,诊断结肠癌;1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息肉;6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均发现结肠黏膜下肿块;诊断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脂肪瘤1例.6例患者中,仅1例术前获确诊.误诊率83.3%(5/6).误诊原因主要有:该病发病少,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瘤体表面因炎症、糜烂等,失去内镜下典型表现而酷似结肠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结论:内镜检查时结肠脂肪瘤瘤体同一部位多次深挖活检应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可根据情况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行手术作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