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15例中,单侧9例,其中上颌窦发病3例,合并筛窦、蝶窦发病6例;双侧6例,其中两侧上颌窦发病2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发病3例,全组发病1例.CT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可见斑点状、云絮状、不规则细条状及环形钙化,窦壁骨质吸收并硬化.结论 CT结合鼻内腔镜能够明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华夏医学》2010,23(2):178-18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强  李平 《医学文选》2003,22(5):654-655
目的 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受累副鼻窦共20个,上颌窦17个(85%),筛窦2个(10%),蝶窦1个(5%)。CT表现为:窦腔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软组织密度影;14例(70%)在浑浊的窦腔内见斑点状高密度影或钙化灶;12例(60%)窦壁骨质增生硬化;1例(5%)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强  李平 《微创医学》2003,22(5):654-655
目的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受累副鼻窦共20个,上颌窦17个(85%),筛窦2个(10%),蝶窦1个(5%).CT表现为窦腔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软组织密度影;14例(70%)在浑浊的窦腔内见斑点状高密度影或钙化灶;12例(60%)窦壁骨质增生硬化;1例(5%)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多层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单侧上颌窦9例,双侧上颌窦2例,筛窦2例,蝶窦1例。14例窦腔内均可见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伴有斑点、斑片或条状钙化影,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空泡”征,2例完全钙化;11例窦壁骨质增厚硬化,1例筛板增厚,窦腔缩小,4例窦壁皮质白线不连续,骨质破坏吸收。结论鼻窦真菌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CT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单侧病变43例,双侧4例,以上颌窦最多见。病变窦腔CT检查均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密度不均匀37例(78.7%),可见点状、条形或团块状钙化灶,CT 值100~150 HU;密度均匀软组织影10例(22.2%);窦腔骨质增厚39例(83.0%);窦腔缩小20例(42.6%);内含气泡影11例(23.4%)。41例上颌窦受累患者中窦口阻塞并扩大33例(80.5%);上颌窦内侧骨壁破坏吸收15例(36.6%)。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局灶性点状、絮状、砂粒状、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可有窦壁骨质破坏。CT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25例临床症状以鼻塞、头痛为主,其次是脓鼻涕、回吸性血涕以及嗅觉异常。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副鼻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窦腔缩小、闭塞消失。其中19例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上颌窦开口扩大13例;上颌窦壁骨质吸收变薄4例。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良好地显示病变密度、范围和副鼻窦解剖结构,病变内出现钙化影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可靠依据。CT检查是本病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霉菌性鼻窦炎30例CT表现特征。结果 单侧上颌窦发病21例,双侧上颌窦发病9例,累及同侧筛窦4例,双侧筛窦1例;全部表现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窦腔软组织内散在不规则钙化24例,团状钙化4例;上颌窦局限性骨质吸收破坏6例。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兴明  孙成福  朱军华  蔡春祥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41-3342,F000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结果①病变多发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内均可见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③窦壁骨质均不同程度增厚硬化。④窦腔软组织内可见斑点状、条絮状钙化。结论 CT诊断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要点除了单发、上颌窦多见、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及特征性的窦腔软组织内钙化外,窦壁的骨质增厚硬化也是很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分析CT、MRI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CT:32例中,上颌窦发病16例,右侧9例,左侧7例;9例蝶窦受累,筛窦7例。表现为窦腔内密度不均软组织影,软组织窗显示非规则窦腔内钙化,受累窦壁骨质可见增生硬化,窦周边界清晰;MRI:与脑实质比较,7例T1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21例等信号,4例伴少量低信号;T2WI病变以低信号为主,伴形态、数量不一高信号;受累鼻窦阻塞性炎症T2WI序列呈高信号,T1WI序列呈等信号,边缘伴明显强化。可侵犯眼眶、海绵窦、脑实质、侵犯颞下窝、翼腭窝,部分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可伴硬腭骨质破坏。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CT对钙化灶显示率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MRI在显示病变窦腔受累方面优势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鼻窦炎治疗的CT表现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儿鼻窦炎临床确诊病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50例中42例累及上颌窦,38例累及筛窦,12例累及蝶窦,2例累及额窦,全鼻窦炎18例。结论:CT检查能够良好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窦密度、黏膜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邹胜琴  古庆家 《四川医学》2010,31(11):1698-1699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及临床表现。结果①常见临床表现为回吸涕血,且多为暗红色;②CT显示上颔窦腔内结节状团块影及不规则钙化影;③好发于单侧,窦壁骨质增生硬化与局限性骨质破坏同时存在。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明显的临床表现。CT具特征性的表现,因此CT扫描是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术前鼻窦CT检查皆发现上颌窦不均匀密度增高,有明显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12例病人均治愈。结论术前鼻窦CT检查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煜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2,33(4):423-425
目的探讨在复杂上颌窦病变中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6例不同类型的复杂上颌窦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17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复发性上颌窦炎伴囊肿3例:复发性鼻息肉1例:上颌窦骨瘤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内翻乳头状瘤行MR检查。手术先去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病变,术后下鼻道开窗术。观察术中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鼻泪管损伤、无鼻甲萎缩、坏死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内翻乳头状瘤有2例复发,1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口上方与眶底交界处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1年,另1例术后7个月筛窦局部复发并累及眶纸板,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眶纸板,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对于复杂的上颌窦病变,特别是良性病变,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单侧异常CT影像与术中所见的关系.方法:对55例CT显示单侧鼻腔鼻窦病变并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比较,评价其影像诊断的意义.结果:38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0例,1例误诊;3例恶性肿瘤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其中2例术前误诊.此外,CT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组织学改变.结论: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但CT仅显示窦腔均匀密度增高.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病变与程度.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CT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队 ,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息肉、出血坏生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必下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上颌窦手术。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内中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