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军  潘翠萍  马彪 《肿瘤》2012,32(8):639-642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CA15-3水平与转移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其静脉血CA15-3值,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分析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水平.患者按受体状态分为3组:(1)腔上皮型,即ER+,不论PR和HER-2状态;(2) HER-2过表达型,即ER-PR- HER-2+;(3)基底细胞样型,ER PR-HER-2.比较各组间血清CA15-3值及其增高的差异.结果:3组间CA15-3检测均值有显著差异(腔上皮型组96 U/mL,HER-2过表达型组52 U/mL,基底细胞样型72 U/mL).在腔上皮型组中,CA15-3均值显著高于HER-2过表达型组和基底细胞样型组(P=0.017).腔上皮型组中CA15-3值增高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组显著升高(腔上皮型80.8%,HER-2过表达型55.6%,基底细胞样型68.6%;P=0.002).另外,相比于其他脏器转移,骨转移者CA15-3值升高的发生率最高(P<0.05),其均值也最高(P< 0.05).结论:在腔上皮型转移性乳腺癌中,CA15-3值及其增高发生率均显著增加.这提示CA15-3检测对腔上皮亚型(ER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监测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Notch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但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将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1和JAG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2-01-06-2014-12-30存档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240例,根据ER、PR、HER2、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4组,每组6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Notch1、JAG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各分型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分型乳腺癌组织中Notch1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86.67%)与管腔A型(56.67%)比较(P<0.001),HER2过表达型(83.33%)与管腔A型(5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tc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7,P<0.05),与临床分期(P=0.005,P<0.01)、组织学分级(P=0.009,P<0.01)显著相关,与ER表达(rs=-0.206,P=0.001,P<0.01)、PR表达(rs=-0.187,P=0.005,P<0.01)显著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无关.各分型乳腺癌组织中JAG1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以三阴性乳腺癌阳性表达率最高,但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G1阳性表达与ER表达(rs=-0.142,P=0.015,P<0.05)、PR表达(rs=-0.127,P=0.035,P<0.05)呈负相关;Notch1和JAG1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otch1阳性表达与ER、PR表达显著负相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在HER2过表达型,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浸润性乳腺癌及其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9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并据此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MP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8.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有IMP3表达.IMP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有关(P<0.01),组织学分级越高及Ki-67指数高者IMP3表达越高.IMP3在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中表达率分别为5.3%、10.0%、21.4%和58.3%.Her-2过表达型的IMP3表达率高于腺腔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样型表达率高于腺腔A型、腺腔B型及Her-2过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IMP3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并有可能成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通路效应与乳腺癌发病、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61例乳腺癌病理标本及17例乳腺增生、纤维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和HIF-1α、PDGF-A、VEGF-A、VEGFR-2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进行比较.结果 61例乳腺癌标本中,39例VEGF表达阳性,其中20例(51.3%)阳性表达区域超过肿瘤组织的10%;42例VEGFR表达阳性,有22例(52.4%)阳性表达区域超过肿瘤组织的10%.在VEGF阳性标本中同时VEGFR-2表达阳性的有12例.HIF-1 α表达阳性50例,PDGF表达阳性39例,分别有36例(72.0%)和23例(59.0%)阳性表达区域超过肿瘤组织的10%.VEGF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x2=11.080,P=0.001)及淋巴结转移(x2=4.699,P =0.046)密切相关,而VEGF(x2 =0.880,P=0.415)、HIF-1α(x2=1.620,P=0.303)及PDGF(x2=0.150,P=0.786)与患者年龄未见明显相关;VEGF(x2=0.677,P=0.437)、HIF-1α(x2=1.394,P =0.323)及PDGF(x2=1.841,P=0.192)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亦未见明显相关.乳腺增生及增生性纤维瘤患者部分标本中亦有HIF-1 α、PDGF-A、VEGF-A和VEGFR-2阳性表达,但均明显低于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论 HIF-1α、PDGF、VEGF-A、VEGFR-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而VEGFR-2与患者发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上述蛋白可作为诊断、预后和靶向治疗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孙国贵  胡万宁  张钧 《中国肿瘤》2012,21(11):861-867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HIF-1α与乳腺癌关系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0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IF-1α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增高(OR=23.11,95%CI:10.07~53.03,P<0.001).HIF-1α在乳腺癌T3~4期与T1~2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1,95%CI:0.87~1.87,P=0.392);HIF-1α在乳腺癌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OR=3.77,95%CI:2.78~5.11,P<0.001)、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OR=3.03,95%CI:1.76~5.22,P<0.001)、临床分期Ⅲ~Ⅳ期组与Ⅰ~Ⅱ期组(OR=2.82,95%CI:1.94~4.10,P<0.001)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了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OR=6.55,95%CI:4.33~9.68,P<0.001).HIF-1α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IF-1α阴性表达者(RR=0.54,95%CI:0.35~0.83,P<0.001).[结论]HIF-1α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增加了其恶性行为的发生风险,降低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乳腺癌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OTUB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该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52/7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1,P=0.001).OTUB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x2=5.029,P=0.025)、术后分期(x2=4.478,P=0.034)、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x2=8.775,P=0.003)、P53表达(x2 =4.708,P=0.030)、雌激素受体(ER)表达(,=10.364,P=0.001)、分子分型(x2=10.934,P=0.012)有关,而与年龄(x2=2.194,P=0.139)、绝经状态(x2=1.843,P=0.175)、肿瘤大小(x2=0.643,P=0.423)、组织学分级(x2=3.580,P =0.167)、孕激素受体(PR)表达(x2=3.371,P=0.066)及Ki-67表达(x2=1.345,P=0.246)无关.结论 OTU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HER-2、P53、ER表达及分子分型有关,提示OTUB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mad4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12例原位癌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mad4和ER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Smad4在浸润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52.00%、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9,P=0.004),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8,P=0.172).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比较,Sma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和5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2,P=0.149),ER阳性表达率表达分别为58.33%、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1,P=0.916).Smad4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x2=6.392,P=0.011)和淋巴结转移(x2=6.738,P=0.009)有关,与组织学分级(x2=0.542,P=0.462)无关.ER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x2 =4.133,P=0.042)和组织学分级(x2 =5.357,P=0.021)有关,与TNM分期(x2=1.159,P=0.282)无关.Smad4蛋白与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3,P=0.032).结论 Smad4在乳腺癌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Smad4与ER的表达与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与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Gli1和Ptch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01-01-2013-01-3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手术切除60例ER阳性和60例ER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Gli1和Ptch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ER阳性组Gli1 mRNA表达量为1.05±0.27,ER阴性组中为2.7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1,P<0.01;ER阳性组Ptch mRNA表达量为1.04±0.29,ER阴性组中为2.34±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13,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ER阳性组中Gli1蛋白表达量为0.43±0.007,ER阴性组中为0.71±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6,P<0.01;ER阳性组Ptch蛋白表达量为0.36±0.008,在ER阴性组中为0.58±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37,P<0.01.Gli1和Ptch与ER阴性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值均>0.05;Gli1(x2=16.33,P<0.001)和Ptch(x2=24.33,P<0.001)与TNM分期存在相关性;Gli1(x2=6.50,P<0.05)和Ptch(x2 =5.09,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ER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呈明显活化状态,可能与TNM分期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有关,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ER阴性乳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为2+以上(包含2+)的肿瘤蜡块做进一步检测,FISH检测出阳性表达的肿瘤蜡块定义为Her2最终阳性表达,并依据《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的标准》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子分型,依据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五类Luminal A型,Luminal B like型,Luminal B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各分型分别选取20例,总共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入选病例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及Ki67蛋白的检测.结果 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BRCA1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1);Ki67高指数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年龄组≤59岁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年龄组≥60岁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ER/PR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ER/PR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P均>0.1);BRCA1与Ki6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联合检测BRCA1和Ki67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热休克蛋白α-basic-crystallin(αB-crystallin)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αB-crystallin在108例BLBC和342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BLBC)中的表达。结果 αB-crystallin在BL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高于其在NBLBC中的7.9%(P<0.05)。αB-crystallin在BLBC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r=0.313,P<0.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αB-crystallin可能是BLBC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作为BLBC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DNMT1和ER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DNMT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别为10.00%、46.05%;而在ERα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为86.11%(P<0.05)。乳腺癌组织中ERα蛋白的表达与PR表达状态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DNMT1与ER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419,P<0.001)。结论 DNMT1蛋白高表达于ERα阴性乳腺癌,而在正常乳腺组织及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及分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糖酵解酶烯醇化酶(Enolase-1)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6例乳腺癌和2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TAT-3与Enolas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TAT-3和Enolase-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和77.8%,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5%和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416,P<0.05;x2=57.211,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和90.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84,P<0.05;x2=11.014,P<0.05).相关分析表明STAT-3和Enolase-1的表达呈正相关.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PR+)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 2+)乳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STAT-3和Enolase-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与Enolas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且二者有协同作用(r=0.379,P<0.05).在ER+和(或)PR+或HER-2+乳腺癌组织中,STAT-3和Enolase-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在高表达STAT-3的乳腺癌组织中Enolase-1表达也较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F-1α、Glu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癌组织中HIF-1α、Glut-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Glu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3%、63.3%.两者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 .Glut-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但随组织病理分级增高有增高趋势.HIF-1α蛋白、Glu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1, P <0.001).结论: HIF-1α、Glut-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4(DLLA)、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Luminal A型41例,Luminal B型18例,HER-2过表达型22例,基底细胞样型19例)组织100例及癌旁组织40例中DLL4 、COX-2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DLL4、COX-2和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0%、81.0%和93.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DLLA、COX-2和MMP-2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5%、100.0%和100.0%,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分别为89.5%、94.7%和100.0%,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组织(P<0.05).DLLA、COX-2和MMP-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7%、92.5%和96.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P<0.05).DLLA分别与COX-2、MMP-2表达呈正相关(r=0.215,P <0.05;r =0.435,P<0.05).结论 DLL4、COX-2和MMP-2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DLL4、COX-2和MMP-2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田延锋  刘擘  李芳 《肿瘤学杂志》2016,22(6):457-461
摘 要:[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特征以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2%)及高表达率(41.1%)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HIF-1α高表达病例5年存活率为29.2%,明显低于HIF-1α低表达病例(81.2%)(P=0.000)。HIF-1α蛋白与Her-2蛋白同时阳性组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01)。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高表达与预后差、生存期短有关,HIF-1α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HIF-1α蛋白与Her-2蛋白均为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在乳腺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GFR1的表达情况.结果 FGFR1在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7.5%、1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GST-π阳性及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率分别为60.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TOPOⅡα阳性及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率分别为47.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中表达率分别为25.0%、35.3%、56.3%、63.6%,FGFR1表达率在Luminal A和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和Basal-like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表达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R1与ER、PR、HER2状态无相关性(P>0.05),但FGFR1与内分泌治疗耐药呈正相关(P<0.05).结论 FGFR1在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中表达有差异,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1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NF—α的表达,分析TNF—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以及和ER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小叶增生标本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2.00%(3/25)。乳腺癌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为33.93%(38/112)。乳腺癌中TNF-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乳腺小叶增生组织(X^2=8.573,P=0.014)。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为Ⅰ、Ⅱ、Ⅲ级时,TNF—α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27.77%(15/54)、37.83%(14/37)、38.10%(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4,P=0.521)。ER阴性时TNF—α的阳性率为25.00%(21/84),ER阳性时TNF-α的阳性率为60.70%(17/28)。ER和TNF-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11.949,P=0.001)。结论TNF—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和小叶增生组织,与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AGGF1和HIF-1α及VEGF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腹放疗科2011-01-01-2015-01-01收治的79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AGGF1、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9例食管鳞癌中AGGF1(x2=18.975,P<0.001)、HIF-1α(x2 =26.884,P<0.001)和VEGF(x2=22.702,P<0.001)的表达显著高于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食管鳞癌中AGGF1(x2=8.134,P=0.004)和VEGF(x2 =5.175,P=0.0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HIF-1α的表达与临床分期(x2=5.882,P=0.015)、淋巴结转移(x2=7.712,P=0.005)和浸润深度(x2 =5.538,P=0.019)密切相关.食管鳞癌中VEGF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03;AGGF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0,P<0.001.放疗近期疗效与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6,P=0.029.AGGF1(P=0.170)和VEGF(P=0.229)阳性表达组OS短于阴性组;HIF-1α阳性表达组OS显著短于阴性组,P=0.01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F-1α阳性表达(P=0.002)、浸润深度(P=0.005)和临床分期(P<0.001)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AGGF1,HIF-1α及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三者高表达可能对食管鳞癌的放疗疗效和生存预后有影响,可为提高食管鳞癌的放疗效果和改善生存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是稳定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黏附、运动及基因转录等.LOX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LOX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细胞增殖核抗原(nuclcar-associated antigen,Ki-67)、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及E-钙黏素(E-cadherin)的相关性,探讨LOX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09-01-2015-12-31住院手术切除的22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乳腺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OX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关系,以及Cyclin D1、Ki-67、CXCR4和E-cadherin蛋白与LO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8% (147/22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31.7%(72/227),x2 =49.621,P<0.001.LOX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ER、PR及HER2状态有关,x2值分别为8.312、6.183、10.597、7.950、19.731、5.221和16.648,P值分别为0.016、0.045、0.014、0.019、<0.001、0.022和0.001;而与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X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199,P=0.003.LOX蛋白与Cyclin D1 (r=0.476,P<0.001)、Ki-67(r=0.492,P<0.001和CXCR4蛋白(r=0.539,P<0.001)表达呈中度正相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0.387,P<0.001).结论 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LOX蛋白过表达促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并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Ki-67、CXCR4和下调E-cadherin表达促进腋窝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热点突变的突变频率,并分析乳腺癌PIK3CA基因热点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对90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DNA进行检测,并利用基因测序进一步验证.结果:在9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出18例PIK3CA基因热点突变(突变率20%,18/90),包含A3140G突变14例(突变率15.6%,14/90)、G1633A突变3例(突变率3.3%,3/90)、GI624A突变2例(突变率2.2%,2/90),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A3140G和G1624A突变.1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未发现以上热点突变.PIK3CA基因突变与HER-2表达有关(x2=4.119,P=0.048),过表达者中PIK3CA基因突变率低,而与年龄分布(x2 =0.238,P=0.602)、肿瘤大小(P=1.000)、淋巴结状态(x2=3.689,P=0.056)及ER(x2=0.957,P=0.328)、PR(x2 =0.012,P=0.914)和EGFR(x2 =0.011,P=0.916)是否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IK3CA基因热点突变与患者的HER-2过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