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ICU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ICU病房8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MRS暴发感染进行了报道,从ICU病室环境因素、ICU人员因素及ICU用药因素三方面剖析了本次暴发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总结了成功的护理干预对策,包括加强ICU病室的清洁消毒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ICU医护人员的MRS感染知识及控感知识培训,严格手卫生及隔离衣的执行,合理排班及有计划的护理,严格床边隔离,加强ICU患者用物及污物、呼吸道及终末消毒的管理,加强ICU外来人员的管理及ICU用药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张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21-7521
目的分析ICU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辉县市人民医院ICU2009-07-2011-03患者呼吸道分离出的39株病原菌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结果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9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ICU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感染控制专职护士在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设置ICU感染控制专职护士,通过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及时通报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加强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结果设立ICU感染控制专职护士前后新发MDROs菌株数分别为77株和50株,每千住院日新发多重耐药菌分离量下降(P0.05)。结论设立ICU感染控制专职护士,通过严格督导和培训,能有效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减少ICU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感染防控措施。[方法]对ICU 38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严格执行床旁隔离,加强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制度。[结果]34例好转,4例死亡,并且鲍曼不动杆菌未在ICU内暴发流行。[结论]对于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并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及综合感染控制措施,即建立培训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耐药菌监测机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等,以防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6.
101例机械通气VAP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101例使用呼吸机ICU患者引起VAP的因素。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呼吸道及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护理干预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ICU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明确护理岗位设置,合理调配护士、改革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管理,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结论 加强ICU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抢救几率大,护理操作多。一方面ICU与外界隔离,另一方面ICU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会给患者一种拘禁感觉,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些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尤为重要。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ICU应用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立新  桂宝凤  杨燕  邹莹  王鲁 《全科护理》2014,(35):3332-3334
为了预防和控制人感染 H7N9禽流感疫情,护理部积极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隔离重症监护室(ICU)和感染疾病科的病房管理。认为健全的应急管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是预防和控制人感染 H7N9禽流感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ICU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41.8%,其中呼吸道感染52.4%;老年患者、严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等是减少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和控制人感染 H7N9禽流感疫情,护理部积极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隔离重症监护室(ICU)和感染疾病科的病房管理。认为健全的应急管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是预防和控制人感染 H7N9禽流感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小红  曾云香 《全科护理》2010,8(5):390-39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茵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类型、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以便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素,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病房传播,防止或减少多重耐药菌在ICU病房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批ICU护士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工作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首批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ICU护士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分析提炼出6个主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身心疲倦;防护用品及防护知识缺乏,需做好自身防护;心理焦虑,担心自己成为病毒传播者;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兴奋及满足心理;感恩关爱,凝聚力量,发挥团队精神;自我价值的肯定及职业使命感的建立。结论:疫情期间,ICU隔离病区护士心理波动较大,管理者应深入了解隔离病区护士的身心状态,给予充分的关心与理解,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28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接触性隔离、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个人防护、患者转运、环境消毒等,认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  颜华 《当代护士》2009,(12):24-25
对38例在神经外科ICU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肺部感染与误吸、气管切开、频繁吸痰、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不合理用药、ICU环境空间面积使用不足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护理对策,包括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加强ICU的管理,合理用药等,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易患因素及采取的相应的防范措施。认为重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和手卫生管理、加强人工气道管理机管理、环境的控制和抗菌药物管理,可预防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消毒状况,以便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方法通过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综合ICU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991件,合格945件,平均合格率95.4%。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依次为95.6%、94.1%和95.1%。结论该医院ICU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均在95%左右,还应重点加强目标性监测,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和管理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院ICU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交叉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消毒隔离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1-02-01- 2011-06-30 ICU感染MRSA的2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从ICU义务人员手、床头桌、中心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开关旋钮、吸痰用氯化钠溶液等均检出MRSA,分离率为37.5%、20.0%、37.5%、54.5%、87.5%.结论 ICU患者易感染MRSA,该细菌耐药性强,治疗困难,可通过合理用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消毒隔离防控措施杜绝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