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伤寒论》问世之前,中医的主要流派是“医经派”与“经方派”。此处“经方”只是经验方之谓,与后世崇尚的仲景方之“经方”含义不同,后者之“经方”是“以经论方”也。迨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祖国医学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得以问世,中医有了诊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该著“有论有方”、“以论统方”,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根本上改观了汉以前中医临床缺乏系统理论的局面。笔者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方应用4则     
芦剑峰 《河北中医》2004,26(2):122-122
经方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方。其特点为药味少,但配伍精当,效果显著。若经方运用得当,有药到病除之功。其运用方法为:方证相应者,则用原方,不必加减;主症病机相类,兼症有所不同,则视兼症灵活加减变通。导师吕志杰教授潜心仲景学术研究,对经方的运用颇有造诣。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深感经方疗效神奇。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经方以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著而备受医家推崇,观历代医家,凡精于医者,莫不精于仲景之学.而擅用仲景之方,经方的熟练应用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名中医的医术水平。导师张怀亮教授.业医数十载.执着于中医之学.博采古今众家之长.擅治各科疑难杂症,造诣颇深,临证尤喜用经方.得心应手.每有桴鼓之效。现将其运用经方之思路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姚寓晨主任医师在妇科临床,尝探析仲景学说,善用经方施治。他细析经方的配伍特点,抓住病机之关键立法,做到“方”“证”相对,举一反三,每能得心应手,兹就临床运用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飞  李楠 《北京中医药》2014,(4):277-279
汉代以前,“医经”“经方”两种体系各自传承。张仲景通过对《内经》“脉诊”“经络”等理论的发挥,使之与“经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医经”“经方”的初步融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则进一步运用“藏象”学说探讨疾病,运用“五味”“七方”等理论遣药组方,为“医经”“经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医苑百花     
医苑百花仲景用甘草非调和药性探析甘草始见《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后世诸多方剂,视甘草为调和药性之品,现今临床应用尤为常见。笔者重温《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发现张仲景以甘草名方,且为主要药物的方...  相似文献   

8.
“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方)是能够治危急重病症的”,这是笔者跟师李老中医的临床体会之一。李老钻研仲景学说四十余  相似文献   

9.
柴浩然运用经方治疗肾盂积水验案举隅运城地区卫生学校(044000)柴瑞霁关键词柴浩然,肾盂积水,经方柴浩然(1923~1994)老中医业医50余载,临床师法仲景,擅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今择其用经方治疗肾盂积水验案5则,并尾以管见,介绍如下。1寒凝...  相似文献   

10.
从《经方实验录》论经方的活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1):89-90
曹颖甫是近代经方名家 ,以善用经方著称于世。《经方实验录》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分析了曹氏如何使用经方的方法 ,意在探讨如何活用经方 ,以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 ,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今称经方者 ,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 2 68方〔1〕。经方结构谨严 ,用药精炼 ,若用之得当 ,效如桴鼓。在临床上能够善用经方 ,固然要彻通医理 ,精于辨证 ,同时也要善于变通。清 ?张志聪说 :“医之不谙伤寒者 ,未可医名也 ,即治伤寒 ,勿究心《伤寒论》者 ,亦未可医名也 ,即究心《伤寒论》者 ,若胶执义意 ,不获变通经理者 ,亦未可医名也”。可见 ,应用仲景的医学理论和方剂辨证施治 ,存在着如何变通经理的方法问题。江阴曹颖甫 ,字家达 ,是近代经方名家。曹氏熟谙仲学 ,注重实用 ,善用经方 ,多出新意。《经方实验录》是其门人姜佐景把他的部分经方验案搜集整理 ,参以个人治验 ,佐以解说而编辑成的一部医案医话。笔者认为 :领会和借鉴曹氏使用经方的方法 ,对于活用经方 ,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经方实验录》里 ,应用经方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法 :1 抓主证 ,以简驭繁 何谓主证 ?主证是指决...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其包含的思维方法及辨证方法极其丰富。张仲景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不仅通过六经、八纲定性定位的方法来把握疾病实质,而且在定性定位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定量辨证的方法,规定出了不同的证候类型。所创立的方剂,因其药味少、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医家誉称为经方。纵观仲景用经方治病的思维方法,是“有是证而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南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故里。自汉代到现在,仲景的光辉形象,仍活在人民的心里。在市区东关,有仲景墓及医圣祠,过去每年有春秋两祭,香会很大,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人民,都有前来瞻仰礼拜的。南阳群众普遍称呼仲景为“医圣爷”称他的方剂为“经方”,到现在诊病服药,还是唯仲景方是赖,有一首俚歌在民间流传着:“药过十二三,大夫必不黏,没读圣人书,何敢把脉参”。足征人民对仲景的崇敬和信赖了。  相似文献   

13.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6,47(11):872-872
答: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张仲景所云:“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张仲景的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提高疗效。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  相似文献   

14.
经方历经筛选,有着确切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乃“方书之祖”,是后世方剂发展的典范,能集中反映中医治法及药性理论之精华,具有扎实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基础,而经方的配伍意义研究,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必要性,在此探讨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是探讨经方配伍意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气之在人,无所不至,气之燮和,疾无从生,病之由者,不离乎气,疗疾却病,贵在调气[1].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列各方、素以法度严谨,方简效彰而称著,故后世则尊之曰:“经方”。其方药物配伍少者仅二三味。作为一首方剂,除单味药治疗之外,一主一副的二味组成,可算是汤方最简单之结构,以其方之简,则其处方立意也最明,而从其方加减化裁应用之意旨,也最为人所了解。笔者拟从这些组方简单的基本方剂出发,并联系各方之演变,藉以探索仲景制方用药之活法。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炎 《中医研究》2004,17(1):13-13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留下了许多首方剂,由于其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显著,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深入研究其配伍心法,而施之于临床,是仲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仲景对于方剂配伍,是在充分了解药物配伍之七情合和的基础上,巧妙遣用,使其达到方剂整体功能大于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0月,首届亚洲仲景学说术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国内代表约200人,国外代表近百人。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这次会议的发起和组织者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的刘渡舟教授。 仲景之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后世称为“医圣”,所著《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方剂被誉为“经方”。  相似文献   

18.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9.
1通过药物配伍剂量变化提高证效、方效、药效创自仲景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与方法。以病为纲,病证结合,随证立法,遣方用药,随症加减,特别注重药物配伍与剂量的改变以达到个体化治疗,获取最优疗效,正是中医临证的优势与特色。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强调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伤寒杂病论》还是群方之祖。方剂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份。“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即是法”,可以说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方剂的功用主治与治法相一致,则能邪去…  相似文献   

20.
郑宏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11-512
咳嗽、哮喘、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病,郑启仲老师擅用经方治疗而收到满意疗效。笔者有幸随郑启仲老师侍诊多年,屡见老师每用经方而多起沉疴,渐悟仲景制方之妙,受益良多。现将郑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