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ssive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者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ssive 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偏瘫患者膝关节等速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首次发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按照等速训练时膝关节屈曲范围分为0-30°组、30°-60°组和60°-90°组,应用德国ISOMED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向心性收缩训练。评定股四头肌痉挛指标;膝关节屈/伸膝肌力比值(Flexor/Extensor,F/E)变化;应用Fugl-Meyer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各组表示痉挛程度的被动阻力力矩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锻炼并没有增加肌张力;治疗前后F/E值差异在0-30°和30°-60°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膝关节稳定性均有好转,60°-9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组Fugl-Meyer评定中下肢运动积分、下肢平衡计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组和60°-9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膝关节屈曲0-30°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向心性肌力锻炼可有效增加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总结64例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2周,保持肌力,防止膝关节不能伸直,促进伤口部位肿胀消退,预防血栓,做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术后3~4周,加强肌力练习,进行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要求达到90°~120°,拄双拐下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术后5~12周,指导患者增加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加轻微体育锻炼;术后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活动,强化肌力和关节稳定训练,开始膝环绕练习、侧向跨跳练习、向前匀速慢跑训练等.术后1 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43.24±1.84)分提高至(89.36±4.72)分,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总结关节镜下松解治疗42例膝关节粘连僵硬患者的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恢复最大活动范围的重要保证,采取术后第l天开始,在麻醉镇痛期内即给予全幅度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 passibe motion,CPM);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和等张锻炼;术后第2、第3天,拔除麻醉镇痛管后,鼓励患者坐在床缘,膝后垫一软枕,膝部尽量伸直,足背伸,停10 s,放下,停5 s,,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坚持功能锻炼是防止膝关节再度粘连僵硬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重点加强膝关节主动屈曲锻炼.手术时所有患者膝关节都能被松解达到 110°或以上,随访6~24个月,关节活动度96°~125°,Lysholm's评分术前35~63分,术后80~98分,没有骨折、再粘连等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声波  陈国龄 《现代康复》1999,3(11):1368-1368
目的: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康复。方法:术后2h开始持续被动运动器(CPM机)锻炼。结果:21例屈膝120。7例,屈膝0°~120°12例,屈膝70°~90°2例,患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结论:早期采用CPM机手法被动屈膝关节及主动锻炼.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外纤维粘连导致的伸直型关节外强直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 17例 (18个膝 )伸直型关节外强直患者施行了关节镜松解术 ,术后使用被动活动器 (CPM )锻炼和骨伤治疗仪治疗 ,并进行主动锻炼(ROM)等康复护理。结果 :本组出院时优良率 82 .35 % ,随访优良率 6 1.11%。结论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行关节镜术后早期使用CPM和骨伤治疗仪并进行主动活动 ,具有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再粘连几率低的优点 ,而康复护理对保证关节镜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黏弹性材料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于2003-04/2006-05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0例(179膝)。患膝屈曲90°,髌骨下内侧注射玻璃酸钠溶液2mL,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增强股内侧肌肌力为主的等长训练。结果表明,治疗5周后优良率达91.1%,总有效率为98.9%。优:膝关节疼痛及僵硬感消失,活动自如,膝关节屈>130°,伸0°102膝;良:膝关节疼痛及僵硬感基本消失,活动轻度受限,膝关节屈>110°,伸0°61膝;可:膝关节偶有疼痛和僵硬感,休息后即可恢复,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膝关节屈90°,伸0°14膝;差:膝关节疼痛及僵硬感和注射前相比无改善,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屈<90°,伸0°2膝。  相似文献   

9.
目的: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康复。方法:术后2 h 开始持续被动运动器(CPM机) 锻炼。结果:21例屈膝120°者7 例,屈膝0°~120°者12 例,屈膝70°~90 °者2 例, 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结论:早期采用CPM机手法被动屈膝关节及主动锻炼,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膝关节伸直僵硬的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方法 :采用髌骨两侧及大腿前外侧切口分别行膝关节和股直肌松解 ,术后膝关节交替屈、伸位固定。结果 :2 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诊 18个月 ,屈膝功能由术前平均 2 5°增加至 10 5° ,伸膝功能恢复正常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通过改变切口、入路及术后处理方法 ,提高了松解效果 ,减少了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畸形、膝关节活动障碍。我院自 1996年以来对 43例关节僵硬松解术后患者进行连续被动运动 (CPM)配合训练,及主动运动锻炼指导,促进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43例中,男 24例,女 19例;年龄 18~ 50岁,平均 38岁。病史 16个月~ 5年,住院时间 21± 10d。均因膝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行膝关节内松解术及股四头肌成形术。术后除指导主动功能锻炼,随机分组,甲组 23例采用 CPM锻炼指导,其中膝关节及周围韧带损伤 8例、股骨干骨折 9例、胫骨平台及股骨髁间骨折 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指导,协助患者行股四头肌静态舒缩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配合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活动(CPM),每次被动活动前局部使用骨伤治疗仪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29例,尚可3例,差1例。结论:术后早期正确指导功能训练,对预防患肢膝关节僵硬,促进肌力恢复,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松解术能否达到满意的目的与术后康复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从1978年6月开始,我科收治大量儿麻患者,由于重视术后护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212例髋关节松解术后的患者,男103例,女109例;收治年龄6~32岁;右侧110例,左侧102例;术前髋关节屈曲畸形<20°5例,20~39°127例,40~60°46例,>60°34例;16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畸形。 护理方法 ①体位:术后患者卧硬板床,取仰卧位。臀下加垫薄枕,使髋关节保持轻度过伸位;患肢外侧加一软枕,以防止肢体屈曲,外展及外旋。(伴有膝关节屈曲畸形者,膝部给予沙袋加压,重量以3~5kg为宜)。②观察术肢情况: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血,皮下血肿,感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对渗血者于术后24h内在伤口敷料处予以沙袋压迫止血。对渗血较多者,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止伤口感染,并观察术肢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有无异常。(3)术肢固定牵引及护理:髋关节屈曲畸形<40°,在术中达到完全松解者,可用单髋人字石膏固定;屈髋畸形40~60°,在髋关节松解的基础上采用皮肤牵引;髋关节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松解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与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效果。方法: 对21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患者实施关节松解术,术后将膝关节屈曲位固定72h,同时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10°—55°,平均36°。术后随访5—21个月(平均11.8个月),膝关节屈曲度100°—140°,平均123°,与手术前相比增加87°(P<0.01)。结论: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麻醉下CPM应用16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练美容 《现代护理》1999,5(11):68-69
本院采用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松解术辅助麻醉了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方法)治疗膝关节外粘连世僵直。现将护理16例病人的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三回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6例病人。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9岁~46岁,病程8月~2年。股骨下端并髌骨骨折6例,股骨干或股骨下端骨折5例,髌骨折2例,股骨颈并胫骨上端骨折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膝关节陈旧性半脱位韧带重建,关节复位术后1例。施行松解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在0°~30°,平均26°,股四头肌肌力Ⅳ至Ⅴ级,X线照片证实骨折愈合,未见膝关节骨性强直。12治疗方法16例患者术中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总结关节镜下松解手术疗法治疗膝关节伸直性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膝关节伸直性僵直患者进行粘连松解,术前及术后有计划的应用热疗、推拿按摩,主、被动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结果:1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经过术后随访,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110°~135°,平均85°,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异常情况发生。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手术疗法治疗膝关节伸直性僵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及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方法对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使用可调式支具外固定、被动活动器(CPM)、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3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36例均获得优,膝关节活动度可达0~90。。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明显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从所查阅的国内外文献来看,有关胭绳肌拉伤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不同的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目的:通过对文献资料中报道的跑步周期中腘绳肌的肌电活动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试图探讨出跑步周期中胭绳肌拉伤的原因.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结果的分析,于2008-01/2009-01在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完成.对象:30名跑步娱乐爱好者,15名经过高水平训练的大学径赛运动员.方法: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图表分析法对Montgomery等研究中的30名跑步娱乐爱好者与Mann等研究中的15名经过高水平训练的大学径赛运动员的腘绳肌在跑步周期中的肌肉活动情况进一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总结两种研究中受试者腘绳肌拉伤的原因.结果:腘绳肌在跑步周期中的作用有3个:在屈髋时通过离心收缩拮抗髂(腰)肌;在伸膝时通过离心收缩拮抗股四头肌;在支撑阶段通过向心收缩为膝关节提供动态稳固作用和使小腿和足获得一定的角动量.在腘绳肌3个作用的对应跑步周期时段内,腘绳肌力量的加强是跑动速度增加的保证,且如果对跑动速度提出更高要求,或随着跑动速度的急剧增加,而腘绳肌的力量不能相应提高,将使腘绳肌拉伤的可能性增加,即腘绳肌的力量不足是致使腘绳肌拉伤的原因之一.结论:致使跑步周期中腘绳肌拉伤的原因在于腘绳肌力量和柔韧性不足,在进行胭绳肌的力量和柔韧练习进应注意专项动作的特异性,进行力量和柔韧的评定时应引入腘绳肌,髋屈肌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实施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静力重建。结果随访3—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膝活动度0°~112°,平均(107.3±1.24)°。1例术后出现膝内侧疼痛;1例术后患膝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7.71±2.52)分提高到术后(82.35±1.01)分。结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应依据患者对关节功能需求和韧带损伤程度酌情选择重建术式,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Endo—Button“悬吊”四股胭绳肌腱的长度和强度合理,术后骨一腱愈合程度满足膝关节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的价值。方法对1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并早期CPM锻炼。观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结果本组13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0,无发生髌骨骨折、伸膝无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处理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或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形成。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