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测定铁缺乏症患儿血清IgG亚类(47例)和PnPs特异性IgG_1、IgG_2抗体(18例)。发现47例缺铁儿童中28例伴IgG亚类缺陷,各亚类缺陷检出率依次为:IgG_4 27.66%(13/47)、IgG_1 21.28%(10/47)、IgG_2 14.89%(7/47)、IgG_2 2.13%(1/47)。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缺铁组血清IgG_4和IgG_1均值以及PnPs特异性IgG_1、IgG_2抗体水平明显降低;缺铁患儿外周血CD~+_4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细胞比值降低,IL-6活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低。缺铁时反复呼吸道感染率(占63.83%)亦明显增高。提示缺铁不仅致T细胞功能受损,B细胞功能亦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分泌高滴度抗人IgG的杂交瘤进行克隆化培养,获得了单克隆抗人IgG抗体。其中一株(HE_(15)D_3)经免疫扩散等试验证实为抗人IgGγ链特异性抗体。但抗人IgG的亚类特异性尚待鉴定。 用此株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板(ELIA抗体捕获法)检测了236例肝炎患者及40例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建玲  李文学  董志宁  陈雯  朱伟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2,(9):1062-1064,1079,F0004
目的建立抗伏马菌素B1(FB1)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FB1的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采用FB1-KLH偶联物小剂量长周期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细胞融合方法获得分泌抗FB1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多次亚克隆的方法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诱生法获得大量McAb,采用抗体亚类测定试剂盒鉴定抗体的亚类,SDS-PAGE测定抗体分子量,McAb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结果免疫小鼠血清检测结果显示经过5次免疫后血清的效价稳定在1×10-6,经过4次亚克隆后建立4株稳定分泌抗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腹水,纯化抗体,抗体亚类属于IgG2a类,轻链为κ,轻链和重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55000和32000,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显示可与FB1发生特异性反应,采用此抗体建立间接竞争抑制ELISA方法的线性范围在2~500ng/ml。结论制备了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抗FB1单克隆抗体,为建立伏马菌素免疫学检测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gG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89例有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母亲的血清及22例献血员的血清中IgG亚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病患儿与不发病新生儿的血型及其母亲血清IgG抗体的效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G各亚类的水平在发病组、未发病组的母体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O血型系统中,母体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接种Aβ42全肽疫苗恒河猴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恒河猴接种Aβ42肽疫苗后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方法 将5只雄性恒河猴分别在0、 2、 6、 10、 14、 18、 22 wk肌内注射Aβ42肽疫苗; 用ELISA法检测恒河猴血清抗Aβ42抗体水平及IgG亚类; 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清抗Aβ42抗体的特异性;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抗血清对Tg2576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Aβ斑的识别. 结果 疫苗接种后第8周, 恒河猴血清中出现明显的抗Aβ42抗体, 抗体水平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第24周达1∶ 4 320, 以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产生的抗Aβ42抗体以IgG1和IgG2为主(IgG2/IgG1>1).血清抗Aβ42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可识别Tg2576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Aβ斑. 结论 Aβ42肽疫苗可有效地诱导恒河猴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抗人颗粒蛋白前体F片段(GrnF)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含人GrnF编码序列的酵母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酵母来源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HSA)的GrnF片段HSA-GrnF。用纯化的HSA-GrnF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ELISA筛选阳性克隆,并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blot法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并用抗体亚类测定试剂盒检测所获得单克隆抗体亚类。结果成功获得2株可分泌特异性抗GrnF的杂交瘤细胞株(1G6及4E8),经鉴定这2株抗体重链亚类均为IgG1亚类。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GrnF片段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抗人颗粒蛋白前体F片段(GrnF)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含人GrnF编码序列的酵母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酵母来源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HSA)的GrnF片段HSA-GrnF。用纯化的HSA-GrnF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ELISA筛选阳性克隆,并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blot法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并用抗体亚类测定试剂盒检测所获得单克隆抗体亚类。结果成功获得2株可分泌特异性抗GrnF的杂交瘤细胞株(1G6及4E8),经鉴定这2株抗体重链亚类均为IgG1亚类。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GrnF片段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
孕期夫妇血型血清学检测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680对夫妇进行ABO 及Rh(D)血型鉴定。对妻O型夫非O型者再进一步作IgG抗A(B)效价测定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对Rh(D)阴性者, 查抗D IgG抗体。对产前夫妻ABO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所生新生儿结合临床作ABO 及Rh血型鉴定,Combs实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实验。以验证产前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1680 对夫妇中,妻O型,夫非O型者472对,占27.5%;妻Rh(D)阴性5例,占0.30%;夫妻血型不合者不规则抗体2例占 0、42%。有流产史IgG抗A(B)抗体效价>64占夫妻血型不合者24.8%。135例IgG抗A(B)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因母婴型不合而发病者,占32.8%。结论 1.夫妻血型不合引起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趋势。 2.产前IgG抗体效价高低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率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分布。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398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ABO、Rh D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进行抗体特异性、抗体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检测。结果在3986例血液病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86例,其中男33例,女53例。在86例不规则抗体中,自身冷抗体12例,同种抗体74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64例,MNS血型系统5例,Lewis血型系统3例,Kidd血型系统2例。Rh血型系统单特异性抗体44例中,抗D 4例,抗E 21例;混合抗体20例中,抗Ec 13例,抗Ce 7例。不规则抗体Ig类型:同种抗体IgG类66例,IgM类8例;自身抗体IgM类12例。抗体效价区间为4~512。结论血液病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正常人群和其他疾病患者,在输血前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 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 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 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 64者528例(53.5%), 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冯学斌  刘凤 《现代免疫学》1998,18(5):F003-F003
<正>IgG亚类缺陷病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体液免疫缺陷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已证实缺铁缺锌易致反复呼吸道感染,且IgG亚类缺陷检出率明显增高.本文对38例IgG亚类缺陷伴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了血清11种微量元素并观察了补充铁锌后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IgG亚类缺陷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2岁(1~13岁);其血清IgG亚类浓度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参考值下限((?)—1.96s).均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中选择性缺陷25例(65.70%),以IgG_2缺陷为主;联合缺陷13例(34.30%).自儿童保健门诊、幼儿园选择4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男女各21例,平均4.25岁(1~10岁),均无反复感染史.1.2 方法 血清微量元素测定采用等离子体直读光谱法,同时测定血清11种微量元素含量;血清IgG亚类浓度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gG、IgA、IgM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采用抗人T细胞McAb致敏红细胞花环法;T细胞增殖反应为PHA刺激~3H-TdR掺入法.治疗与随访:对伴有血清铁和(或)锌降低的IgG亚类缺陷患儿,补充硫酸锌2.3~4.5mg/(kg·d),富马酸亚铁4.5~6mg/(kg·d)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2 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比较不同抗体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所致HDN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对黄疸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母婴血浆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以诊断HDN.结果:血型血清学诊断为HDN的252例患儿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分别为:抗-A 40例、抗-B 40例、抗-A 抗-AB 92例、抗-B 抗-AB 65例、抗-AB 4例、抗-A 抗-M 1例、抗-M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E3例、抗-D 2例;由ABO血型抗体及抗-M所致HDN者DAT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由Rh血型抗体致HDN者DAT均为强阳性,ABO、Rh血型抗体及抗-M致HDN患儿红细胞热放散液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效价均高于血浆游离抗体.结论:被调查的HDN患儿绝大多数由来自O型母亲的IgG抗-A、抗-B及抗-AB所致,其次为抗-M及抗-E,由抗-D引起的HDN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水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蒋利萍  杨锡强 《现代免疫学》1990,10(3):160-162,168
<正> 为了解IgG亚类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需首先了解各年龄正常儿童血清IgG亚类水平及其发育规律。为此,本文采用鼠抗人IgG亚类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211名正常儿童血清IgG 亚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AMA1蛋白结构域Ⅱ(DⅡ)的单倍体型及抗体应答特点。方法:采集30例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指尖血制成血样干滤纸片,并另外收集123例感染者血清样本;制备DⅡ重组蛋白和免疫血清;检测抗DⅡ免疫血清对裂殖子侵袭的影响;PCR和测序分析DⅡ的单倍体型;ELISA检测血清中DⅡ特异性IgG抗体及其亚类。结果:抗DⅡ免疫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裂殖子侵袭红细胞。30例流行区样本中检测出9个PfAMA1单倍型。优势单倍体型H4频率为26.7%。45.1%的患者血清中抗DⅡ的IgG抗体反应为阳性,且以调理性IgG1和IgG3抗体为主。结论:DⅡ可诱导保护性抗体应答。中缅边境地区H4为DⅡ的优势单倍体型并具有免疫原性,提示其作为候选红内期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 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 2 1 hCGβDNA(每只鼠 5 0 μg 10 0 μl)初次免疫小鼠 ,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 ,并以灌溶剂和TR4 2 1质粒免疫为对照 ;3周与 6周后经同样的方式加强免疫各组小鼠 ,采用ELISA方法对基因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分析小鼠血清中IgG抗体亚类 ;3H TdR掺入法测定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果 ELISA结果表明 ,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高的抗hCGβ抗体水平 ,ATRA增强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抗hCG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2a IgG1显著性降低 ;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 ,ATRA抑制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论 ATRA促进基因免疫诱生的TH2免疫应答 ,抑制TH1型免疫应答 ,为改变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鼠源抗RAET1G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原核表达的RAET1G2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AET1G2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双扩散方法鉴定Ig亚类;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4株可分泌特异性抗RAET1G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A11、9C6、10F9和12F8,Ig亚类均为IgG1。结论: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的抗RAET1G2抗体,并且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都能识别天然的RAET1G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游离性的RAETlG2分子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分析各种肿瘤细胞表面的RAET1G表达情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H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mAb),基于mAb建立H4亚型AIV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灭活H4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血凝抑制(HI)试验筛选和亚克隆,得到了一株抗H4亚型AIV mAb(6G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验证6G4与H4亚型AIV的反应性, HI试验鉴定6G4特异性、广谱性和稳定性,试剂盒鉴定6G4亚类。以鸡抗H4亚型AIV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 6G4作为捕获抗体, HRP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作为酶标抗体,通过条件优化和一系列验证,建立H4亚型AIV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 6G4亚类为IgG1,轻链为κ链,能稳定分泌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特异性、广谱性和稳定性;基于6G4建立的ELIS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合大批量检测。结论成功制备了抗H4亚型AIV的mAb,建立了检测H4亚型AIV的夹心ELISA。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癫痫患儿免疫与自身免疫状态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4例原发性癫痫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进行IgG、IgA、IgM、补体C_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ANA)、抗脑抗体(ABA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指数(SI)、NK细胞活性、IL-2活性等10项免疫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患儿不同程度地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及自身抗体阳性,並有43%的患儿检出IgG增高,反映出部分癫痫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本文认为癫痫患儿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脑抗体产生是导致脑组织免疫性损伤,引起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而发病的基础。而自身抗体的出现是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