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组2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瘤和囊腺癌小(P<0.05)。5例血清CAl99明显升高(胰腺囊腺癌4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正常参考范围1~39 u/L),提示CAl99是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较好标志物。5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例肿物位于胰体部,2例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例肿物位于胰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物位于胰头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物位于胰体者行胰腺节段切除加胰腺远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肿物位于胰体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肿物位于胰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及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诊断误诊率26.7%,手术术中诊断误诊率20%。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史询问,病理学特征,B超及CT检查,囊液分析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因盆腔肿物入院的患者,筛选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岁,分析其术后病理。结果超声表现为囊实性的肿物共计74例,其中发病率最高为囊腺癌40例(5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其次为囊腺瘤10例(14%),成熟囊性畸胎瘤8例(11%),炎症、脓肿5例(7%),性索间质恶性肿瘤4例(5%),少见的为单纯囊肿2例(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3%),阔韧带肌瘤2例(3%),转移癌1例(1%)。超声诊断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2.4%,88.9%,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80.8%。结论在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囊腺癌,超声对于盆腔囊实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对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进行常规筛选及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谷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7例小囊型,1例大囊型,小囊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是呈海绵状,1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伴钙化,大囊型病灶呈薄壁大囊,无囊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黏液性腺瘤6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黏液性囊腺癌2例,1例伴有肝转移;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均为囊实混合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其特征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 -囊性 -乳头状肿瘤 ( SCPN )极少见 ,自 195 9年首次报告以来 ,至今世界上仅有 15 0余例报道 ,其约占胰腺非内分泌肿瘤的 0 .17%~ 2 .7% ,至今组织学来源尚未确定。2 0 0 1年 11月我们收治 SCPN患者 1例 ,现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患者女 ,18岁。因上腹疼痛 5天入院。查体 :左上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肿物 ,有压痛。CT检查 :见胰尾部有一 9.2 cm×7.2 cm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边界尚清 ,密度不均。入院后第 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见胰尾部有一约 10 cm× 9cm肿物 ,质软 ,与周围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3例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病例资料,探讨其超声、病理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由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6岁。超声声像图结果:肿物直径为1.3~3.5 cm;1例纵横比>1;3例边界模糊,1例边界欠清,9例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为囊实性回声10例,其中囊性为主1例,实性为主6例,囊实各半3例,实性低回声3例;2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后方回声伴衰减;彩色多普勒5例检出条状血流信号,3例检出点状血流信号,余均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超声BI-RADS分类Ⅳa类6例,Ⅳb类3例,Ⅳc类1例,Ⅴ类3例,将Ⅳb类作为临界值,乳腺包被形乳头状癌与肿物形态的关系最密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12例ER及PR均为阳性,1例为阴性;11例Ki67均低于20%;11例CERB-2均为不确定性和阴性;2例伴微小浸润,1例伴局部浸润,1例见多灶导管内癌,13例患者均无腋下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内1例于术后两年原位复发,余12例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包被性乳头状超声特征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对于中老年形态不规则的囊实性肿物应考虑该病可能,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9例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细胞癌26例,肝内胆管癌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肝脏囊腺瘤1例,肝脏转移瘤15例)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肝细胞癌囊变区CT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MR主要表现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具有“快进快出”强化特点。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肿瘤中心部分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区,肿瘤周围可见迂曲扩张的胆管,MR表现为囊变区呈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均可见延时强化。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花环状或中心囊变。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变,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肝脏胆管囊腺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实性肿块,其内见壁结节。肝转移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具有边缘环形强化特点。结论 CT和MR为诊断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腹胀和上腹不适.各项检查及确诊率分别为:B超50%,CT 66.7%和MRI 80%.全组病例皆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82.4%.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和脾窝积液.21例囊腺瘤生存,未见复发.1例黏液性囊腺瘤术后90 mo复发.1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癌随访39 mo生存.黏液性囊腺癌中3例分别随访7,27和76 mo健在,2例分别在术后2 mo和4 mo出现腹腔转移.l例术后27 mo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和MRI是主要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确诊率.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大于5CM的浆液性囊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未明性质的胰腺囊性肿瘤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组2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病变影像学表现。方法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为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MSCT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41%。结论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且不同病变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路强  臧运江 《山东医药》2010,50(10):62-63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上腺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中B超检查发现肾上腺囊性肿物5例、低回声肿物3例。6例行CT检查,发现肾上腺囊性肿物5例、实性肿物1例,CT值34.7—85.0HU,增强CT扫描均无强化。行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5例,部分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3例。结果8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上腺髓质内出血。结论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术前诊断困难,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双侧肾上腺出血、腰腹痛明显、单侧肾上腺出血但血肿〉5cm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MSCT征象,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腺样囊性癌的MSCT表现,并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CT仿真支气管镜(VB)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15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为40.6。病灶位于气管上段8例(53.3%)、中段5例(26.7%)、下段3例(20%)。病灶好发于气管侧后壁及后壁。根据病变的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管腔内广基底结节或肿块型,(2)沿管壁浸润状增厚型,(3)管腔内外生长型。结论MSCT可作为诊断气管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疾病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PCL)的发病及诊断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病变的134例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伴发症、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断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胰腺假性囊肿(PPC)107例、真性囊肿(TPC)12例、囊性肿瘤(PCT)15例。囊性肿瘤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假性囊肿组(P=0.003)。假性囊肿组有急、慢性胰腺炎史的病例数显著多于真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假性囊肿组胆道结石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囊性肿瘤组(P=0.005),而真性囊肿组同时伴有肝、肾囊肿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假性囊肿组(P=0.000)。CT对假性囊肿和囊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P值分别为0.000和0.02)。结论胰腺囊性疾病应根据其发病情况、相关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才能有助于明确囊性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该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21例SPC患者,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75岁,其中60岁为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以乳房肿物就诊的16例,行以乳头溢液就诊为5例。根据Luminal分子分型,其中Luminal A型为14例,Luminal B为7例。21例中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1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5例,行乳房切除+腋结活检+内分泌为2例,乳房单纯切除+内分泌和腺体切除+假体+内分泌的各1例。结论 S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通常发生于老年女性,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乳房肿物及乳头溢液就诊,经过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3岁,间断下腹隐痛1个月,查体发现盆腔肿物20d。B超显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子宫左侧有一15cm×10cm实性肿物,不规则,子宫后方有约8cm×6cm×5cm囊性肿物。手术探查:子宫如孕50d大小,右附件(-),左卵巢有一约15cm×10cm的实性肿物,形状不规则,切面灰黄色,行左附件切除并送冰冻,诊断为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01-01/2008-04收治的1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除2例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多位于胰体尾部.B超检查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低密度肿物,增强CT扫描则表现为肿瘤周边不均匀增强.除1例患者外其余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1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10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平均随访23.7 mo,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年女性,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酷似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经胃镜、CT、胃肠造影等检查均提示胃癌可能,后经超声内镜深挖活检、手术病理证实为深在性囊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组学,通过两组间差异蛋白的筛选为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寻找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和对照组血清,获得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得到两组间差异蛋白.结果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31个差异蛋白(P<0.01),其中16个蛋白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15个蛋白低表达.结论 ①原发性腺样囊性癌血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蛋白,为进一步寻找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记物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②血清差异蛋白的出现进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确定为该病发病机制的明确以及由此针对发病机制产生的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胸外科自1956至2000年间手术治疗89例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9例中,支气管类癌54例,粘液表皮样癌18例,腺样囊性癌17例。行气管内肿物单纯切除3例,肺叶切除49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14例,全肺切除14例,肺楔行切除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统计:支气管类癌的五年生存率为91.3%,腺样囊性癌的5年生存率为70.6%,粘液表皮样癌的5年生存率100%,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支气管类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组低度恶性的肺部肿瘤,主要好发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肺部反复感染和间断血痰。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能获得明确诊断。其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取决肿瘤的部位和受阻塞的肺组织的情况,常规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是主要的外科手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PCL)的发病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病变的134例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伴发症、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断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胰腺假性囊肿(PPC)107例、真性囊肿(TPC)12例、囊性肿瘤(PCT)15例.囊性肿瘤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假性囊肿组(P=0.003).假性囊肿组有急、慢性胰腺炎史的病例数显著多于真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假性囊肿组胆道结石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囊性肿瘤组(P=0.005),而真性囊肿组同时伴有肝、肾囊肿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假性囊肿组(P=0.000).CT对假性囊肿和囊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P值分别为0.000和0.02).结论 胰腺囊性疾病应根据其发病情况、相关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才能有助于明确囊性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