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 2011年 1月 ~2013年 5月本院接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 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骨折处基本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等发生,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重建骨折脊柱的高度及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受压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茂名农垦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组)36例和对照组(传统组)30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脊柱畸形行硬膜外麻醉常常感到棘手 ,我院自1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脊柱畸形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脊柱畸形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80岁 ,体重 4 5~ 70kg。脊柱畸形类型胸椎侧凸 8例 ,胸腰椎侧凸 9例 ,腰椎侧凸 6例 ,腰椎前凸 2例 ,腰椎后凸 4例。手术种类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肾盂切开取石术 ,疝修补术 ,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本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间隙根据不同种类手术 ,尽量避开脊柱畸形段 ,选择靠近正常或脊柱畸形段近似正常的椎…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年3月~1994年12月,采用Dick内固定器、Steffee钢板、脊柱复位内固定装置(RF)等经推弓报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但也出现了并发症16例,占30.8%,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作如下讨论。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27~71岁,平均48.1岁。下胸椎、腰椎单节段骨折28例,多节段骨折2例,并完全性截瘫4例,不全截瘫7例,腰椎滑脱22例。采用手术:Steffee治疗胸腰椎骨折4例,治疗腰椎滑脱18例;DICk治疗胸腰椎骨折一24例,治疗腰椎滑脱、4例;RF治疗胸腰椎骨折2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脊柱创伤诊断以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3-123
目的 探讨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脊柱创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经诊断30例患者中创伤部位在胸椎者9例,腰椎者20例,胸12和腰椎1例,全部为爆裂性骨折.经治疗后随访1年,无死亡、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9.8°,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8.7°,27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相结合对脊柱创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相对完善.  相似文献   

7.
脊柱爆裂骨折是常见的不稳定性骨折 ,多发生于胸腰段 ,普通X线平片及CT扫描已成为诊断脊柱损伤的重要手段。收集 1998— 2 0 0 2年有完整X线、CT及临床资料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5 6例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病人中 ,收  相似文献   

8.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并且术后1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穆佐洲  邵海龙 《贵州医药》2022,46(4):541-54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9)和B组(n=37),A组行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B组用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5 ...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需早期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方式很多,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椎弓钉棒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C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8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4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后路手术组出现椎弓根钉断裂2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平均矫正9.4 mm和13.8°,术后6个月分别丢失0.5 mm和7.5°。前路手术组因硬脊膜损伤未修补出现脑脊液漏2例;术后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腔扩大,植骨块位于椎体前中部;随访时未见明显的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应考虑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具体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锥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需早期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方式很多 ,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 ,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实验研究显示[1] ,经椎弓根固定有着生物力学意义 ,椎弓根螺钉系统抗屈伸负荷及抗扭转负荷均优于非椎弓根螺丝钉装置 ,我院自 1994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5 0例 ,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4 0例 ,女 10例 ;年龄18~ 4 8岁 ,平均 35岁 ,多为青壮年。其中不完全损伤4 5例 ,完全损伤 5例。致伤原因 :经受强大…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如 :Harrington、Luque及椎弓根系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 ,对于大多数胸椎爆裂骨折、胸椎肿瘤、结核等 ,当后路手术难以有效解除压迫或清除病灶时 ,前路进行手术并同时内固定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间经胸腔前路内固定治疗爆裂骨折 9例临床治疗结果 ,试对胸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的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8~ 5 4岁 ,平均 3 5岁。 9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胸腰椎脊拄骨折不同内固定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组)42例和对照组(传统组)41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例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L_1骨折3例,L_2骨折1例,L_3骨折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手术疗效情况.结果 随访7~18个月,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术前后凸畸形角为30.5~44.6度,术后即刻为3.5~13.2度(P<0.05).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49%~94%,术后<20%(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压缩40%、66%,术后为97%、99%(P<0.05).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问为3~5个月.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性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脊柱胸腰椎骨折3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状况良好,均未发生螺钉断裂、松动和感染等现象.行后路椎板减压以及植骨内固定的患者均骨性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固定良好,可获得满意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周,65例患者可持拐杖下床活动,3例截瘫患者双下肢功能亦有所改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指导,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内固定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