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TEX1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中的表达水平,预测TEX11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提取Oncomine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中KIRC(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子集中TEX11的表达数据,分析TEX1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78例ccRCC及癌旁组织中TEX11蛋白的表达,验证TEX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分析显示,与72例正常肾组织相比,TEX11 mRNA在538例ccRCC中显著高表达(P0.001)。TEX11高表达组与TEX11低表达组相比,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TEX11蛋白在ccR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1)。TEX11的表达高低与ccRCC患者的ISUP分级、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pT分期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X11低表达、ISUP分级、淋巴血管侵犯、p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与ccRCC预后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X11及ISUP分级是ccRCC的独立预后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ccRCC患者的总生存期随着TEX11的表达增强显著升高(P0.05)。结论 ccRCC中TEX11高表达组生存获益,TEX11可作为ccRCC的潜在预后标记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与III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DF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III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组织标本46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DFS。结果HMGB1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24例,占52.2%,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10例,占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02)。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是否存在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pT分期、术前CEA水平、肿瘤生长类型无关,与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46例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复发22例,总DFS率为52.2%,单因素分析显示HMGB1、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术前CEA水平、pN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术前CEA水平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是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DFS的不利影响因素,但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检测HMGB1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茎突后间隙侵犯对无远处转移且淋巴结分期为N2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49例淋巴结分期N2期初治鼻咽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均行CT扫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结合的方法分析茎突后间隙侵犯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49例患者中,茎突后间隙无受侵的56例,茎突后间隙受侵的9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茎突后间隙无侵犯、有侵犯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8.7%、49.7%(P=0.002)和86.4%、66.0%(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茎突后间隙侵犯为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5年的总生存率为61.1%,5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为82.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4.2%。结论茎突后间隙侵犯为淋巴结分期N2期鼻咽癌患者不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 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和β-catenin蛋白在PDC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腺癌PDC中EZH2蛋白高表达率(7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非PDC的结直肠腺癌(P0.05);EZH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腺癌PD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病变部位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的核高表达率(3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癌PD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病变部位均无关(P0.05);EZH2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PDC中呈正相关(r_s=0.254,P0.05)。结论 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NM病理分期T1(pathologic-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间质浸润在肿瘤中的部位将每例肿瘤中间质浸润的程度分为1-3级,分析各间质浸润级别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间质浸润各级别肿瘤的病例数为1级:17例(20%),2级:12例(14%),3级:56例(66%).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及淋巴血管侵犯率除1级病例小于3级病例(P值分别为0.005及0.018)外其余各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在1级和2级病例完全相同并低于3级病例(1级与3级P值分别为0.007及0.002;2级与3级P值分别为0.027及0.021).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是63%.1-3级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及46.6%,2级与3级病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随访期间病死率1-3级病例分别为0、16.7%及42.9%,1级与3级病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2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间质浸润分级(P=0.001)、病理学分期(P<0.001)、淋巴血管侵犯(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仅病理学分期(P<0.001)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间质浸润分级是一个与肿瘤预后及其他预后因素均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系统,它可作为pT1期肺腺癌预后分类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后的病理标本及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观察病理切片标本的方法,将患者的肿瘤组织内三级淋巴组织(TLT),即局部出现的淋巴小结或片状的淋巴细胞聚集灶的分布频率进行计数分组,分为分布缺失、低频率和中高频率3组。并对相应各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中三级淋巴组织分布缺失组11.6%、低频率组36.0%和中高频率组52.4%。胃癌患者肿瘤组织TLT分组与病理学分期(pTNM)、Lauren分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TLT分布程度、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胃癌患者中,TLT低频率组和中高频率组的患者预后较好,TLT缺失组患者的预后较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所示,胃癌组织TLT分布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三级淋巴组织分布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且是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中肿瘤间质成熟度(tumor stromal maturity, TSM)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组织学特征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129例ESCC手术切除标本,根据HE染色评估肿瘤间质并将其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L1(22C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TSM、PD-L1与ESCC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TSM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ESCC中,肿瘤间质成熟型33例,中间型36例,未成熟型60例;PD-L1阳性52例,阴性77例。ESCC中TSM与肿瘤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间质未成熟型ESCC具有较高的pT分期、神经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晚的pTNM分期;ESCC中PD-L1表达与pTNM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SCC中TSM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0,P=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SM与ESC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无关(P=0.096),但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有相关性(P=0.019);PD-L1表达与ESCC患者OS和PFS均无关(P0.05)。结论 TSM未成熟型ESCC具有侵袭性临床生物学行为,可能预测患者预后不良;ESCC中TSM与PD-L1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TSM有望成为预测ESCC免疫治疗疗效的组织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ER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种蛋白标志物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AR在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R阳性率为78.5%。AR与ER、PR、HER-2、CK5/6、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神经侵犯及脉管侵犯有关(P<0.05)。ER阳性组中AR阳性率(88.1%)高于ER阴性组(60.2%)。进一步分析发现ER阳性组中AR与组织学分级及CK5/6阳性有关(P<0.05);ER阴性组中AR与HER-2、CK5/6、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发现,ER阳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低表达者,而ER阴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丸发育相关基因1(TDRG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就诊的19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长链非编码RNA-TDRG1(LncRNA-TDRG1)水平,依据观察组LncRNA-TDRG1水平中位数将其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LncRNA-TDRG1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法分析LncRNA-TDRG1高表达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ncRNA-TDRG1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LncRNA-TDRG1水平更低(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为Ⅰ-Ⅱ、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为G1患者,低分化、FIGO分期为Ⅲ-Ⅳ、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为G2-G3患者LncRNA-TDRG1表达水平更高(P<0.01)。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侵犯是LncRNA-TDRG1高表达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其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阳性、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77.50%、93.18%,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50%、86.36%,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plasmic thymidinekinas-1,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经手术治疗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意义。结果 TK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阳性率为72.7%。TK1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复发、pTNM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率为80.0%,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pTNM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Kappa检验显示TK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复发较一致(k=0.559,P=0.000),且判断复发比Ki-67更为优越。Kaplan-Meier检验显示pTNM分期、肿瘤复发、MDACC分级、Ki-67、TK1表达分别与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是影响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复发影响患者的预后,TK1对判断卵巢浆液性腺癌是否有复发倾向具有参考价值,且优于Ki-67,初次手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Super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D2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6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67.8%(61/90),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0%(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胃黏膜腺上皮中均不表达;CD26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r=0.248,P=0.015)和pTNM分期(r=0.255,P=0.012)呈正相关。CD26在胃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及间质细胞中均无表达。Kaplan-Meier及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26表达、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为胃癌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细胞中CD26表达、浸润深度并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2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可作为胃癌侵袭能力、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早期诊断及负性预后因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186例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的NSCLC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2)。使用LIFEx软件获取PET和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基于PFS和OS选择最优参数构建临床和复杂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以PFS为研究终点,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 50%、TNM分期、病理类型、吸烟史、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SUVmax、Rad-score是影响患者PFS的因素(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史、Rad-score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以OS为研究终点,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理类型、SUVmax、吸烟史、远处转移、Rad-score等因素影响患者OS(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SUVmax、吸烟史、Rad-score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均P<0.05)。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复杂模型3种模型...  相似文献   

14.
2020年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1%,病死率为10%.术前血清PSA、预后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格里森评分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 ISUP)分组]被列为最高级别(Ⅰ类)证据.AJCC第8版TNM分期将前列腺癌pT3分为pT3a和pT3b,前者仅前列腺腺外扩散(EPE),后者为精囊侵犯(SV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各6例)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膜联蛋白A3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胆囊癌中膜联蛋白A3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种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膜联蛋白A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P<0.01),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40.0%:82.5%,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9%: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 胆囊癌组织蛋白与胆囊良性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膜联蛋白A3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各6例)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膜联蛋白A3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胆囊癌中膜联蛋白A3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种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膜联蛋白A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P<0.01),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40.0%:82.5%,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9%: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 胆囊癌组织蛋白与胆囊良性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膜联蛋白A3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64对肝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ETDB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1例(64.06%)肝细胞癌组织中SETDB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肝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SETDB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58±1.287)、(1.233±1.070)(t=2.917,P<0.05)。SETDB1表达上调与肿瘤大小、微血管侵犯及p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ETDB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上调,且肿瘤直径>5 cm者、伴有微血管侵犯者及pTNM分期高者,更易出现SETDB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SP142-PD-L1在低分化胃腺癌(PDG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14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3例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PD-L1表达。结果 SP142-PD-L1在肿瘤细胞及间质免疫细胞表达,在非肿瘤性胃黏膜中不表达。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SP142-PD-L1表达率分别为36.81%、99.39%。肿瘤细胞SP142-PD-L1表达多见于肿瘤较大、实性型、高pTNM分期、存在脉管侵犯及肿瘤出芽的PDGA(P0.001)。肿瘤细胞SP142-PD-L1高水平表达多见于实性型(P0.01)及存在脉管侵犯的PDGA(P0.05),免疫细胞SP142-PD-L1高水平表达多见于肿瘤较大、实性型、高pTNM分期、存在脉管侵犯及肿瘤出芽的PDGA(P0.05,P0.01)。肿瘤实质与周围间质交界区出现表达SP142-PD-L1免疫细胞者更易呈现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P0.05)。结论 SP142-PD-L1在低分化胃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独特特征,并且是潜在的预后标志物。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PD-L1高水平表达的肿瘤应被视为低分化胃腺癌特殊亚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三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21(TRIM2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住院手术的120例分化型甲状癌患者术中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整理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R3、TRIM21的表达;Spearman法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FGFR3和TRIM21表达的相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FGFR3和TRIM2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FGFR3、TRIM21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FGFR3和TRIM21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FGFR3和TRIM21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FGFR3和TRIM21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GFR3和TRIM21低表达患者(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MTM6和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MTM6和PD-L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3例胃癌组织中CMTM6高表达70例(68.0%),低表达33例(32.0%);PD-L1高表达66例(64.1%),低表达37例(35.9%)。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TM6高表达39例(37.9%)、低表达64例(62.1%);PD-L1高表达35例(34.0%)、低表达68例(6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CMTM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PD-L1表达相关(P<0.05)。PD-L1表达与患者性别、脉管浸润、神经侵犯和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MTM6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8)。Cox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C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