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Ⅰb2至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淑芳  张林燕  宋静慧 《中国医药》2010,5(11):1044-104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行BIP方案新辅助化疗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 结果 48例给予BIP方案静脉化疗1一2个疗程,化疗后42例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6例化疗无效改行全量放疗.48例患者共化疗61个疗程,临床总有效率87.5%(42/48),其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3例,稳定6例.鳞癌有效率高于腺癌(P<0.05),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对化疗效果无影响(P>0.05).4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率87.5%. 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显著,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了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患者应予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而晚期患者以放疗为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铂类药物的应用,化疗已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较大,失去手术机会,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有利于降低肿瘤负荷,消除宫旁播散的卫星转移灶及提高肿瘤放疗的局控率[1,2]。本文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11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新辅助化疗(T P方案)及同步放化疗,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化疗副反应,并随访观察3年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第二大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WH0.2006).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和放疗--即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大多采用同步放化疗.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需要保留阴道和卵巢功能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一些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制成功及临床研究发现其对许多宫颈癌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宫颈癌的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宫颈癌的治疗模式也由过去的"放疗为主,早期手术,化疗无效"转变为对中、青年患者实行"手术首选,术前化疗,保留功能的手术模式".本文综述了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占第7位[1],过去认为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或放疗,宫颈癌对化疗的敏感性差,仅用于晚期及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化疗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化疗临床研究的迅速发展,宫颈癌的化学治疗亦逐渐得到肯定,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有研究认为合理的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消灭微转移灶,还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和范围,提高手术或放疗效果。我院从2004年1月开始,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给与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新辅助动脉化疗进行分组。观察组43例采取新辅助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放疗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放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癌栓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癌变控制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理预后、减少癌细胞转移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模式主要根据临床分期,即Ⅱa期以前的宫颈癌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Ⅱb期及以后者则以放疗为主,虽然近10余年来,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和技术不断改进,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对2001年8月前42例Ⅱb、Ⅲ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了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对局部晚期肿瘤的术前或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即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因其能够缩小局部肿瘤体积、清除或抑制亚临床转移灶、提高后续治疗的效果,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大部分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而言,根治性手术与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预后较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目前仍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尽管是在医疗技术已有长足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诊疗方案不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6例Ⅰb~Ⅱa巨块型(肿瘤直径≥4cm)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8例,经全身静脉给药化疗,采用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放疗组48例,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结果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术前疗效: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为78.9%,术前放疗组有效率为81.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巨块型(肿瘤直径≥4cm)宫颈癌与术前放疗方法效果一样,均安全有效,2、3年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前者治疗宫颈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肯定,且无需昂贵的放疗等设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范永娟  贾颖  瞿全新 《天津医药》2007,35(5):378-379
虽然放疗技术不断改善,但疗效仍无明显提高,总有30%~40%的患者治疗失败。近几年各国学者采用综合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配合放疗(在手术或放疗前给予数个周期的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有所提高,但同步放化疗临床效果报道仍较少。笔者现将2000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3例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使用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新辅助静脉化疗、动脉静脉联合化疗及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对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宫颈癌患者,并根据临床上对患者所使用不同的的新辅助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甲组患者31例采用直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32例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丙组患者29例采用新辅助动脉静脉联合化疗,丁组患者27例则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分析各组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状况和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根据我院对乙丙丁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8例运用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没有病情PD的患者出现,另外乙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50.0%,显著低于丙组患者的79.3%以及丁组患者的81.5%(均P<0.05),而丙组患者和丁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119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并且甲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乙组、丙组、丁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丁三组患者中相互之间比较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患者运用新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与新辅助静脉化疗比较,新辅助动脉静脉联合化疗和新辅助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是四组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07-210
目的探究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164例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组,剩余8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状况。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8%;研究组的有效率为79.27%;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残留、无癌细胞、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等现象的发生率较低,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为以后深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放疗组(45例)和根治性放疗组(51例).新辅助放疗组采用盆腔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于放疗治疗后2~3周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放疗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观察新辅助放疗联合根治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3年、5年生存率和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放疗后毒副反应.结果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两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84.4%)、(86.3%和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5例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疗后均顺利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新辅助放疗组早、晚期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根治性放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是一种有效、肯定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方法,晚期并发症较单纯根治性放疗低,而且能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辅助化疗,可使晚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同步放化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效的化疗可以及早防止卵巢癌复发,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铂类抗癌药物作为主要的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临床.  相似文献   

15.
新辅助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放疗组(45例)和根治性放疗组(51例).新辅助放疗组采用盆腔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于放疗治疗后2~3周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放疗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观察新辅助放疗联合根治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3年、5年生存率和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放疗后毒副反应.结果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两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84.4%)、(86.3%和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5例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疗后均顺利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新辅助放疗组早、晚期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根治性放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是一种有效、肯定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方法,晚期并发症较单纯根治性放疗低,而且能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既往认为宫颈癌是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宫颈癌对化疗特别是宫颈鳞癌对化疗敏感,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新辅助化疗(NACT),是指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给予全身化疗,也称为早期化疗,对于肿瘤直径超过4cm的Ⅰb2-ⅡA期的局部晚期患者,因肿瘤巨大,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给予新辅助化疗后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我科在2006至2010年对32例局部肿瘤直径>4cm的Ⅰb2~ⅡA宫颈癌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协同腔内后装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及40例单独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后再行手术的巨型ⅠB2、Ⅱ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0.0%,观察组有效率90.2%,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巨型ⅠB2、ⅡA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由于局部肿块较大,手术不能确保无瘤边带,放疗也因肿瘤中心乏氧和照射受盆腔正常组织受量的限制,直接影响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疗效,近几年受到妇科肿瘤界的关注。以往都以顺铂为主化疗方案,由于顺铂的肾毒性,应用受到了限制。我们采用奥沙利铂、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BIL-OHP)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肿瘤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以及药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化疗对宫颈癌的辅助治疗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73例IIb-IV期宫颈癌患者在术前予以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治疗,有宫颈癌根治术适应证者接受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3例宫颈癌介入化疗总有效率78.1%;疗程结束后,65例(89.0%)接受手术治疗,8例(11.0%)改为全程放疗;介入化疗过程中,5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31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5年生存率82.2%。结论宫颈癌介入化疗对缩小癌灶有一定效果,介入化疗后联合放疗及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在本院住院的ⅠB2期~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手术、放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26例)仅采用手术和放疗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观察组12例淋巴结转移(35.3%),3例病理缓解(8.8%);对照组13例淋巴结转移(50.0%),0例病理缓解,两组指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