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损害.血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明显波动,存在血压变异,而清晨血压变异程度最为显著.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多发生在清晨时段.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晨血压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动态血压室近三个月的24 h 动态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对其清晨时段的血压状况进行研究。结果308例普通高血压患者中有202例清晨时段血压控制不佳,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有70%~80%清晨血压控制不佳。结论清晨血压升高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危险性大,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清晨血压对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1985年,Muller等即已发现,清晨血压过度升高,可能是清晨时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清晨高血压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1]。清晨血压过度升高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有研究表明清晨血压升高的幅度与血小板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清晨血压过度升高也会造成血管僵硬度、血管炎症以及易损斑块增加[2-3]。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降压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血压高低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良好的降压控制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与高血压病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有关.多数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满意控制率低,这些都与病人降压行为有关.本文通过对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来探讨发病前存在的各种降压行为,为良好的血压控制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自1995年7月~1998年12月对因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来诊的624例病人进行了发病前降压行为的调查.病例选择范围包括:1.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前和发病时血压升高达160/95mmHg(1mmHg=0.133kPa)以上.2.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猝死、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3.病史陈述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一般升高10~30 mmHg左右,有些人甚至可上升80 mm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1].该时间段内儿茶酚胺活性水平急剧升高,而人体靶器官在清晨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2].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现象是心脑血管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独立于24 h平均血压[3,4].因此,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其相关联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血压晨峰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概念的提出,所谓血压晨峰现象即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受内、外源性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且在清晨好发。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证实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成为治疗高血压达标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就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指Hcy≥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研究表明,高血压和血浆Hcy升高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协同作用.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水平与性别、年龄、人种、营养因素、药物、疾病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遗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清晨高血压因其"隐匿性"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未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其在高血压人群中所占比例为75%,控制率仅为45.4%[1]。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它是冠心病和卒中事件的强大预测因素[2]。通过对流行病、循证医学的相关文献分析,就目前普遍的临床诊疗而言,对清晨高血压的管控必然会降低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为11%.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因之首.已知,高血压是由多基因遗传和多个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具体发病原因仍不明.因此,高血压的研究已成为心脑血管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因。探讨高血压诱导应力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压、机械应力通过不同血管信号转导通路和力学调控途径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就高血压诱导应力的变化致血管壁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1-3]。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140/90 mmHg)患病粗率约为27.9%,即全国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4]。与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5],我国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降低糖尿病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控制高血压的成效要大于控制高血糖。尤其是清晨高血压由于危险性更大,所以更是降压治疗的重中之重。患者以清晨血压升高明显的话,应选择长效降压药来控制。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现就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加大,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步提高,由此引发的死亡率也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杀手。本文结合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对心脑血管疾病护理要点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联合治疗——降压达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发病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生危险高达90%。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并常与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等代谢问题合并存在,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血压达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血压达标的重要意义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发病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生危险高达90%。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并常与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等代谢问题合并存在,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血压达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生存率。在一个入选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15693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3.8年的荟萃分析中,显示治疗前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总…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D4+T细胞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是其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有关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该文就CD4+T淋巴细胞亚群在原发性高血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高发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控制达标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高血压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其防治从医院走进社区势在必行,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具有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密不可分[2]。目前,国内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较少,多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研究。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师医嘱按时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测和在线健康指导预测清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200例清晨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0例,观察组给予远程血压监测及在线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比较2组患者管理前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均显著高于管理前(100.0%vs 64.0%,90.5%vs 55.2%,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TG、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较管理前显著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3.16±8.25)mmvs(59.33±9.14)mm、(37.16±2.13)mmvs(42.83±1.35)mm、(54.73±2.63)%vs(51.95±1.96)%,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7%vs 3.83%,P0.05)。结论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和在线健康指导对清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章亚男  朱霞  沈炳权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64-266,I0001
<正>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血清甲状腺功能变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代谢性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这一联系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2,3]。老年人群甲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