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32岁。因患“感冒”后心悸、气短、胸闷两周而就诊。体检无明显异常。临床拟诊心肌炎。心电图V_1导联上下两端连续记录(见附图)示:主导节律为窦性心律。窦性P-P间期0.60s,P-R间期为0.16s。窦性心搏之后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主波与T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不完全。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而呈宽大的R型(RBBB型);时  相似文献   

2.
黄凤姣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3-224
患者男,78岁。因心前区不适2天就诊。体检:R42次/min,BP15/9kPa(110/70mmHg),心律不齐,未闻心脏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约0。64s,P-R间期0.14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为2∶1,可见前无P波的交接区逸搏,逸搏周期为1.50s。第1个P-QRS波群后有逆行P波,其P-R间期0.14s,R-P~-间期0.26s,为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反复时间0.40s。有的P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84岁.心悸、气短1年余,加重近半年.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6s,心房率为88次/min.部分P波重叠于T波之中,QRS波群有两种形态:其一为宽大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起始部有明显预激波,P-R间期0.14s,P-J间期0.30s,P波时间0.10s,QRS波时间0.16s,房室传导为1:1—6:1下传.其二为正常波形,P-  相似文献   

4.
洪晓红 《心电学杂志》1997,16(2):112-11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曾描记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前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及头昏,但无晕厥。当即描记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及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好转。在治疗期间检查心电图发现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情况多变。入院时V_1导联心电图(附图上)见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2s,心房率83次/min,心室率40次/min,每2个P波有1个P波下传心室,P-R间期0.12s,下传的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中见P-P规则,P-P间期0.48s,心房率125次/min;R-R间期不等,分别为1.08s、1.20s、1.40s,平均心室率49次/min,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QRS波群呈3种形态:第2、5个QRS形态正常,呈rS型,P-R间期0.12s;第3、6个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P-R0.44s;第1、4个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0.12s。心电图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3:1),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下见P波规律出现,心率88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1病历报告 患者,男,18岁.因右股骨折于2003年12月15日来我院诊治,体检心、肺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检查(次日)示:静息时心电图Ⅱ导联(图1)窦性P波消失,QRS时间0.08s,R-R间期基本相等,时间为0.60~0.64s,各QRS波群开始部均有顿挫;活动后心电图Ⅱ导联(图2)窦性P波顺序出现,频率为107/min,P-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融于其后的QRS波群之中.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伴等频干扰性房室脱节.  相似文献   

6.
蒋建华 《心电学杂志》1999,18(2):112-113
患者女性,32岁.因心悸、胸闷3天就诊.体检:心界不大,心率65次/min,律不齐、心尖区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清晰.心电图V_1导联(图1)示:各P波形态一致,呈正负双相,PTF_(v_1)=-0.04mm·s,P-P间期规则(0.54s),心房率113次/min.QRS波群呈4种形态:第1种呈rS型(R_3、R_4、R_7、R_9),QRS时间0.07s,为正常窦性心搏.第2种呈宽大的QS型(R_1、R_5),时间0.12s,考虑为窦性下传呈左束支传导阻滞.第3种亦呈QS型(R_6、R_8),但QRS时间相对较短,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第4种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MⅡ、MV5同步非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 P-P间期0.72~1.0s,频率83~60次 / min,可顺传心室的P-R间期固定为0.16s,呈2:1传导,A前2个及B的后2个QRS形态正常,当窦性频率略慢,P-P间期延长到1.0s时,连续出现形态与窦性形态不同的QRS波群,呈R型,时间0.10s(A后3个及B前3个QRS波群),其P-R间期不固定,考虑为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心律,周期1.64s,频率36次 / min,持续20余秒,连续数十个P波未顺传心室,直到P-P间期逐渐缩短至0.72s时恢复房室2:1顺传,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心电学杂志》2008,27(2):173-174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Ⅱ可见两种形态的QRS波群.一种形态、时间均正常,其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固定为0.16s,P-P间期基本规则,心率75次/min;窦性心搏的ST段压低>0.05mV,T波对称倒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3岁。人流术前作心电图(图1)示: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Ⅱ及V1导联。窦性P-P间距0.94s,频率64次/分,无干扰的P-R间期0.17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R2波终末部及R3、6、8、12T波上有一窦性P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A、B选自同一次动态心电图。图1A窦性心律与室性早搏交替出现成二联律。心房率59/min,P-R间期0.14s。图1B记录于图1A之后20min,窦性P频率71/min,下传的P-R间期分别为0.28s,0.32与0.38s此后脱落一个QRS波,又重复P-R递增现象。在QRS波脱落时,P-P显著延长,与中间有QRS波的P-P间期,相差>0.16s。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室相性)2.室性早搏。3.2°I型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8岁。因心悸、胸闷5天来院就诊。发病前半月曾有“感冒”史。体检:T36.5℃,BP120/70mmHg,心率64次/min,心律齐,心音正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A)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规则,为0.94s,QRS时间0.10s,Ⅱ导联可见第4、8个激动提前出现,P'波及P-R间期与窦性激动相同,但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型,为发生于舒张晚期的房性期前收缩,有完全代偿间期,考虑为右束支3相传导阻滞。注射阿托品1mg后(图1B)可见P-P间期规则,为0.80s,QRS波群全部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治疗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图1C)示心率60…  相似文献   

12.
本例V_1导联见窦性P-P规则,为0.68s,频率88次/min,有3个窦P其后未跟随QRS波群,房室呈3:2—4:3传导,存在Ⅱ度A-VR.QRS波群有3种形态:(1)左束支阻滞型,如R_(1、3、5、8),其前有窦P,P-R间期固定为0.36s;(2)rS型,如R_(2、4、6),为正常的QRS波群,其相关的P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顶峰上,P-R间期为0.36—0.38s;(3)QS型,如R_7,其形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P-R间期0.40s.根据P-R间期及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本例心电图有以下4种可能:(1)Ⅱ度—型A-VB,房室呈3:2—4:3传导.4相左束支阻滞.根据PR间期  相似文献   

13.
窦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房,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鹏琪  李洋 《心电学杂志》1999,18(4):235-236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悸、胸闷、气急1月,加重5大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基础P-P间期匀齐,约0.78s,心率77次/min,Ⅱ、Ⅴ_1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的P’-oRS-T波群,当P-P’间期较短(0.40~0.44s)时,P’波及QRS波样形态均与主导窦性心搏不同,P’-R间期亦较主导窦性P-R间期略长,当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72~0.84 s,为轻度窦性心律不齐。P-R间期0.13 s,下传的QRS波群绝大多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上行R4及下行R2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一致(仅S波略深),其前无窦性P波(R4)或无相关窦性P波(R2),为舒张晚期交接性早搏伴轻度室内差异传导。早搏长间歇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呈正常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间距1.08 s时,下传的QRS波群正常,R′-R间距0.94 s时,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0.84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讨论3相束支阻滞是一种随心率增快而出现的束支阻滞,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消失。发生此现象转变的最低心动周期称为临界周期,即>此临界周期时,束支阻滞消失,≤此临界周期时出现束支阻滞图形。临界周期在不同病例及同一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可有一定重叠。本例当临界周期≤0.94 s时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0.84 s时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6岁,咳嗽,咳血痰1年余,加重10d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心电图(附图)示窦性频率45—50次/min,P-P间期相差0.16s。同导联QRS波群有3种形态:(1)如附图中QRS_(1、2、5、8)波群矮小,P-R间期0.14s,为窦性下传心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9岁。心悸、胸闷5天就诊。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附图为V_1导联连续记录)见窦性P波无规律出现,P-P间期0.74~3.92s,另有特长P-P间期4.90s,与窦律周期无倍数关系,考虑为窦性静止。在此基础上出现3种逸搏心律:①QRS波与窦性一致,呈rS型(R_(1、2、8、16)),时限0.08s,R-R间期1.60~1.70s,心率35-37次/min,为交接区逸搏。②宽大  相似文献   

17.
女性,54岁。冠心病。附图为同步记录的V_1、Ⅱ、V_5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100次/min。第1~5个窦性P-R间期固定为0.14s,QRS时间0.12s,V_1呈rS型,V_5呈R型,为左束支阻滞(LBBB)。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0.12s,其前无P′波,有完全代偿间歇,属室性期前收缩(PVS)。其后除第1个心动周期变长以外,其余的一系列窦性P-P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3岁。因胸闷、心悸3天入院。体检:BP13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49次/min,心律匀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P-P间期为0.60s,P波呈2:1下传心室,P-R间期恒定为0.24s,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入院治疗后6h复查心电图(图1B)示P-P间期为0.54s,P波呈3:2下传心室。第1个下传心室的P-R间期为0.22s,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相似文献   

19.
例 1 男 ,68岁。 A型预激综合征 ,心内电生理标测旁道位于左后游离壁 ,消融前心电图 (图 1上 )示 :窦性心律 ,P- R间期 <0 .1 2 s,QRS时间 0 .1 2 s,QRS波群初始部有δ波 ,V1,3,5导联δ波与 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均呈正相 ,V1导联呈 R型 ,P- J间期 0 .2 4 s(本文所测均在 导联 )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 (图 1中 ) ;消融后心电图 (图 1下 )为 :窦性心律 ,P- R时间 0 .1 6s,QRS时间 0 .1 6s,P- J间期 0 .30 s,V1导联呈 QS型 ,V5导联 R型。图 1 例 1的心电图  例 2 男 ,45岁。 A型预激综合征 ,心内电生理标测旁…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性,82岁,临床诊断:心动过速原因待查。上、中、下3行系动态心电图不同时间同步记录(图1):上行显示窦性P-P间期0.91~1.02s,频率59~66次/min;有两种P-R间期和QRS形态:(1)P-R间期0.12s,其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s,起始部顿挫为"δ"波,符合B型预激波形特征,如R_1~R_3搏动;(2)P-R间期0.24~0.27s,其QRS形态正常,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R_4~R_8搏动。中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