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1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5例,占56.5%,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0例,占435%。结论: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的病因,胃镜检查对病因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机制,总结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84例患者,结果发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72.62%,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5.00%,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3.10%,肝源性溃疡9.52%,提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仍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是不容忽视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三年中2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中所发现的15例非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作以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 三年中(1988~1991)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例,行急诊胃镜检查的28例,6例因病情危重休克未能检查。 28例患者均有肝硬化临床表现,呕血、黑便、呕吐物或便潜血阳性,胃镜发现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15例为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占53.57%,12例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占42.86%,1例未找见明显出血病灶。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霞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3,32(6):752-753
目的 对21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8例分析。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发生呕血和(或)黑便后24—28h内行胃镜检查,统计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出血方式,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98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PHG65例(30.09%),HU26例(12.04%),其他7例;其中呕血19例,黑例79例,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呕血108例,黑便10例)相比,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χ2=89.39,P<0.01)。结论 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PHG、HU)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出血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出血方式以黑便为主。  相似文献   

5.
王丽颖  何伟力 《吉林医学》1996,17(6):338-339
本文对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做胃镜检查。结果:食管静脉曲张为唯一出血原因者52例,占68.4%;其他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76例中48例合并胃粘膜病变,占63.2%。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在治疗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外,还应对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5年来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6例患者,探讨其出血原因及门脉高血压胃粘膜的改变,方法:所有病例均有24~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99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89例,不明原因出血18例,各因素出血的年龄和病程构成总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年龄为20~岁,病程为3~年的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静脉曲张破裂者(P〈0.005),而年龄〉6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8.7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时予以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约占60%;以及由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出血(即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约占30%~40%,后者主要包括溃疡病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及少见的胃底血管瘤破裂出血、异位血管扩张症出血等。所以,药物治疗一是要降低门脉压(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所占比例,改变过去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传统思维模式,并根据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提施,正确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在 3 0 %~ 40 % ,复发性出血病死率高达 60 %以上。因此 ,对于出血病人能及时控制、防止复发性出血 ,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我科从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善得定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和 /或黑便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41例 ,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 5例 ;男性 43例 ,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部分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抗Hp-IgG、IgM,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4例肝硬化中,2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54.5%),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5.8%(11/24),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5.0%(6/24)。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占29.2%(7/24);血清抗Hp-IgG、IgM的阳性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胃粘膜病变(包括粘膜糜烂、溃疡)占一半以上,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Hp感染不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红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197-198
消化道出血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见病发症之一,其发生出血是由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或门静脉高压导致胃粘膜弥漫性出血、糜烂、溃疡所致呕血及便血,其病死率较高.因此,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精心护理和正确治疗同等重要.我科5年来收治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分析。方法:急诊胃镜检查尽量在(24-48)小时内进行,观察食管及胃粘膜的变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结果:静脉曲张(Ⅰ~Ⅲ)级98例,其中并非静脉曲张74例出血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0例,占39.2%,非静脉曲张出血占60.8%,高于静脉破裂出血。结论:急诊胃镜检查能提高诊断率,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对出血患者最有效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翎飞 《黑龙江医学》2008,32(9):697-69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病因。方法对1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出血发生的常见诱因,并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以饮酒等饮食不当最多,其次是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出血病因以曲张静脉破裂为主。结论避免饮酒及服用非甾类抗炎药,积极降低门脉压,改善肝功能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已为临床医护人员所熟悉 ,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 ,发现临床所见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并非均因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所致 ,约半数患者的出血系由于门脉高压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等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引起[1 ] 。我院传染科自2 0 0 0年 3月~ 2 0 0 0年 5月 ,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4 5例 ,其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 2 2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 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病毒性肝炎病史 (乙肝 4 1例 ,丙肝 4例 )和不同程度的呕…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表现,以引起对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观察结果,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内镜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1例,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3例,十二指肠炎6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镜检查是诊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非食管底部曲张静脉破裂的报告逐渐多见,门脉高压也不是唯一的发病机理。本文总结了近6年来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探讨其出血原因。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收集自1991年4月~1997年6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共64例。男4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7.14岁(20~84岁)。临床已确诊为肝硬化,并呕血或黑便,呕吐物或大便潜血阳性。1.2方法:在出血后6小时~6天内行纤维胃镜检查。正在出血或出血后数小时者,先置胃管或用三腔二囊管用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Hassab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改良Hassab手术对肝硬化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再出血率15.38%,远期生存率82.69%。结论: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直接原因是食道贲门区的门静脉反向血流,改良Hassab手术的目的就是去除此反向血流。该手术简便、有效,是治疗肝硬化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和善得定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②方法16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和善得定治疗,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止血时间。③结果垂体后叶素组72小时内总止血率为89.91%,与善得定治疗组92.3%相近,两者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垂体后叶素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与善得定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成本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