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中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上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治疗组FMA评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I~II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8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变化,采用FMA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和ADL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ADL评分及各项血脂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TG、TC、LDL值均降低,HDL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分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配穴结合康复训练和传统配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针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3个评定量表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下肢肌力,且腹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选取阳陵泉、足三里、肩髃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和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CSS评分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足三里、肩髃等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能有效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治疗组加用针刺肩髎、臂臑穴疗法。采用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评估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方法评定偏瘫肩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通过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表明,在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方面两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结论: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12):1767-176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偏瘫早期患者8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两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FCA评分、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FCA评分分别为(4.21±0.43)分、(9.07±1.02)分、(26.45±2.76)分;对照组分别为(3.25±0.36)分、(6.45±0.69)分、(18.26±1.90)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为(2.14±0.31)分,对照组为(5.12±0.62)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偏瘫早期患者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这可能与激发患者身体的刺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痰通窍方结合针灸推拿辅治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祛痰通窍方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4.
孙伟燕 《新中医》2021,53(20):171-17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4.0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取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偏瘫的改善情况,采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但能帮助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提高肢体功能,更能减轻偏瘫情况、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和内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升高(P0.05),在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康复病区及脑病二区住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作用,为其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选取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之上结合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疗法都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干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前者治疗效果更明显,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