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探讨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肠镜或手术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病变的分布等方面,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总结。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X线表现特征。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目前X线检查方法之一,安全性好,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的27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3岁。结果:病变多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早期8例,表现为黏膜增粗紊乱,肠腔内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中期6例,肠腔内多发斑片状龛影,肠壁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可见"揿扣"样龛影及"双边征"。晚期13例,表现为肠管变形,多发炎性息肉形成。结论: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为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溃疡性炎症,有人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故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多在20-30岁。男女发病相等。本文总结我院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九四年六月全部采用结肠钡气灌肠双对比造影检查,资料完整的溃疡性结肠炎9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属多因性或不明原因的炎性肠病。由于CT对胃肠道病变诊断的局限性,至今X线造影检查仍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在传统的单对比钡灌肠检查中,溃疡性结肠炎最早的改变表现在排钡后的粘膜相上,出现异常的粘膜皱壁,即粘膜皱壁变得粗大、紊乱及模糊不清,充盈相时结肠边缘毛糙,呈针夹状或锯齿状,但这种改变常无确切的标准,且易与正常结肠或功能性改变所产生的表现相混淆。随着结肠双对比造影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对渍  相似文献   

5.
邓百文 《吉林医学》2010,31(19):3114-3115
目的:采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双对比显示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诊断克隆病发现率较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防治有较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双对比检查,必要时加作口服钡餐检查。结果:克隆病一般好发于右半结肠,呈局限性,跳跃性侵犯一段或多段结肠。常伴有回肠末端的改变。结论:结肠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国内发病率不高,低于溃疡性结肠炎。至今未有癌变的报道。但晚期可并发瘘道和脓肿形成,这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本病应引起同道的重视,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累及范围和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理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X线表现。结果点片状的不规则的钡斑影30例,针刺状龛影30例,锯齿样龛影19例,不规则的多发的充盈缺损影12例,铅管征4例,直肠后壁和骶骨前方的间隙增宽3例。结论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能很好地显示结肠黏膜的小溃疡和累及的范围,能对溃疡性结肠炎准确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以及CT三种方法在结肠癌中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结肠癌的70例患者(早期、中晚期各35例),分别为其实行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以及CT三项检查,并对比这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早期结肠癌:三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1.43%,51.43%;(2)中晚期结肠癌:三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9%,91.43%,88.57%。气钡双对比造影中可见肠道狭窄、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肠镜中可见黏膜破坏,CT中可见1例肝转移。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分期结果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如早期选择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中晚期选择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CT,以预防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造影的X线表现乔泮芹(徐州市财贸职工医院放射科221005)本文总结了16例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造影的X线表现特点,并对其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52.1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0例结肠癌进行了临床X线分析,并讨论了普通钡灌肠与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比较,双对比造影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价值,CT扫描对结肠癌的转移临床应用,以期提高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及其病灶、淋巴结转移的X线诊断水平,提供术者完整资料及手术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结肠钡气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能够显示结肠细微结构,对其细小病变的早期发现,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这在放射界已成共识。目前,结肠造影检查操作方法尚不统一,观点也不一致,我们在借鉴数家三级医院的造影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摸索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实用的造影方法,减少了结肠疾病的漏误诊。现就我院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800例结肠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经验及灌肠造影技术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1检查前准备1.1禁忌证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疑有结肠坏死、穿孔以及肛裂疼痛患者。1周内做过结肠镜检查取过活检者。1.2造影前准备造影前常规胸腹…  相似文献   

11.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各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对结肠癌影像学认识,进而提高检出率。方法50例结肠癌分别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 螺旋CT扫描癌检出率为68%; 淋巴转移符合率为31.3%; 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为60%.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结肠癌的重要手段,显示各种结肠癌病理分型。CT检查不但能发现和显示病变,还能够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及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病例资料,以三种检查方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纤维镜及CT检查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3%、90%、50%,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6.2%、95.4%、94.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以气钡双对比造影结合结肠镜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多以气钡灌肠检查结肠通道,以结肠镜行病灶组织学活检,结合CT检查,观察病灶及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同时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有无转移,三种检查相互并用,互相佐证,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采用何种术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病例。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用少量钡剂即可将直肠及结肠全貌显示清楚。其诊断符合率95%。结论:采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既能防止患儿不配合将钡剂排出,又能清晰显示各部结肠形态,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4.
对100例结肠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进行总结,认为低张药物的注射时机应以检查前10分钟为宜;注钡量应以钡头到达结肠脾曲为适度,总量约在250ml~350ml之间;注气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不应以结肠的扩张程度为准。本文还介绍了结肠癌、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在双对比造影下的主要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照,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肠腔变窄,肠气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经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炎症性肠病中,克隆病15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4例。本文分别对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作了分析,并比较了临床诊断、X 线钡灌肠与肠镜检查的符合率。提出了对其诊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述了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在左侧结肠病变时的作用,并对213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其中门诊病人162人,住院病人51人,男116人,女97人,年龄30~80岁。本组发病率最高的为结肠炎135例(慢性结肠炎126例,溃疡性结肠炎9例);其次为结肠癌23例(直肠癌13例,乙状结肠癌和降结肠癌各5例)。对钡剂灌肠造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硬式直肠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及纤维乙状结肠镜等多种检查方法作了比较。得出纤维乙状结肠镜是对左侧结肠病变诊断和处理最理想的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双对比造影(DCBE)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由DCBE检查发现经肠镜或手术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钮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DCBE是目前最佳的X线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安全性好,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空回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常见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的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可观察黏膜小病变,清晰显示病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9.1%(41/46)。结论: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