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水蛭提取物对体外缺氧培养的神经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水蛭提取物在0.5-2mg/ml浓度范围有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作用,其神经细胞坏死率明显下降,较凋亡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其抗缺氧性坏死作用随之增大。结论水蛭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nic ighenia cnupalopathg.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新生儿期即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可产生永久性神经性功能缺陷,如智能低下、脑性瘫痪、癫痫或共济失调,因此出生后的临床护理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93例,现将抢救过程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文献报道看.中医药对肺循环有选择性降压作用,对体循环的影响较小,有正性心脏肌力作用,对血气无不利影响,中医中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对整体和原发病治疗研究尚不够.  相似文献   

5.
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胎儿在出牛前羊水含氧量不够,出生后窒息、早产、低体重、核黄疸等原斟,造成胎儿脑部缺血缺氧使脑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了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胎儿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损伤,因脑细胞损伤的部位符不相同,损伤的面积各不相同,损伤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也符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1例。结果该患者意识障碍变浅,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保证充分的营养,积极抗感染,行促醒、康复锻炼,重视家属的心理支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流程。  相似文献   

7.
宋桂芬 《河南中医》2004,24(7):87-8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和共济失调等。HIE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科1999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HIE患儿46例,经及时有效的抢救,42例痊愈,抢救成功率达91.3%。现将抢救过程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方案前后患儿疗效的验证和比较.方法:通过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和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来判断疗效.结果:采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方案后较采用前预后不良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方案尤其适用于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似文献   

9.
林蓉  刘俊田  甘伟杰 《中药材》2003,26(10):728-730
目的:研究在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前列环素生成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前列环素含量。结果:川芎嗪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其作用主要使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增加,促进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结论:川芎嗪具有保护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和前列环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30例,分析其发病原因(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窒息程度、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患儿给予吸氧、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对脑细胞有激活作用药物,并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此外,还应给予适量抗生素抗感染,以预防感染。对颅内压高的患儿,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呋塞米降低患儿颅内压;惊厥者给予鲁米那以控制患儿症状;有颅内出血的给予止血敏、维生素K1等;同时行其他对症治疗。结果:22例患儿治愈后出院;8例患儿好转。其中住院小于7天患儿4例,住院7~10天15例,10~14日天患儿10例,大于14天患儿1例。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根本原因是围产期出现窒息缺氧。做好围产期保健、早期预防,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复苏方法,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新生儿缺血缺乏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1例、好转3例、无效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1例、好转3例、无效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足月正常体重儿为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早期诊断和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下简称HIE)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幸存者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于1996年1月~1998年8月选用钙离子阻滞剂丹参注射液对本地出生的168例具有HIE病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效果较好,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168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防治组84例中男40例,女44例。其中产前因素(包括脐带因素、胎盘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压氧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内科就诊的10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P〈0.05);且均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抢救流程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37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按程序进行抢救,采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护病情、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保暖和喂养、基础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抢救成功36例,抢救成功率98.3%,治愈12例,好转24例。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温元强  方梅苓  曹蓉  曾敏 《四川中医》2008,26(6):118-119
目的:现察介入小儿推拿治疗后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传统小儿推拿手法及特定穴,配合下肢推拿、足部推拿及背部推拿对该病1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该患儿各项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结论:传统小儿推拿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参与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缺糖缺氧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但当归补血汤对缺氧缺糖性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缺糖缺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其形态结构特征,接近有糖有氧对照组,说明当归补血汤对缺糖缺氧性损伤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有肯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技术,发现小剂量(10μg/ml)盐酸小檗碱对缺氧性损害心肌细胞的搏动、乳酸脱氢酶释放、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均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大剂量(30μg/ml)盐酸小碱则可加重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本文讨论了小剂量盐酸小檗碱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及对心肌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肌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骨质疏松人数增加,老年性骨科手术呈上升趋势。经积极围手术期准备,通过处理骨折,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的共识。高龄骨科围手术期缺血缺氧性脑病危机患者生命,应引起高发警惕。我科近3年共进行高龄骨科手术60例,其中4例发生围手术期缺血缺氧性脑病,现在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煎剂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服用通腑煎剂,对照组30例服用合心爽。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咯痰、紫绀、大便困难、缺氧及血流变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Ps均显著下降。结论通腑煎剂能够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改善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怡  涂豫建 《四川中医》2004,22(4):89-89
采用醒脑开窍、通经活络,以四神聪为主穴治疗药物中毒所致缺氧性脑病,收效迅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