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莹  王艳华 《山东医药》2003,43(28):69-69
近年来 ,我院应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 3例典型冠心病患者。现举 2例报告如下。例 1:男 ,5 4岁。因反复劳累后胸痛及背部发胀 2 0余天入院 ,体检无异常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运动前心电图(ECG)为窦性心律 ,87次 / min。采用活动平板负荷试验系统(惠普 HP- 71)进行次极量症状限制性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率(HR)为 132次 / m in。运动至 7分钟 4 0秒时 ,HR从 12 5次 /min突然降至 10 8次 / min,当时患者无不适 ,1分钟后 HR降至 90次 / m in,停止运动 ,HR仍继续减慢。于恢复期 1分钟HR73次 / min,BP80 / 6 0 mm Hg,患者述头晕、胸痛…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51岁,因患腰椎间盘疝已卧床3个月,行腰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后第3天,患者用力排尿后出现气短、胸闷、头晕、出汗。左胸刺痛,随呼吸加重,当时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患者术前心电图正常)。术后第6天患者翻身时又出现上述症状,以冠心病、心绞痛转入我病房。入院后患者仍诉呼吸困难,左胸痛,不敢深呼吸。查体:T36.4℃,P90次/分,BP16/11kPa,R22次/分,无发绀。颈静脉(—),左胸下闻及胸膜摩擦音,HR9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双下肢不肿。按冠心病、心绞痛处理,静滴硝酸甘油,患者胸痛不缓解。查心电图:Ⅰ导呈Rs型;Ⅱ导呈qR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岁,因头昏、胸闷1周于1989年10月9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心前区疼痛及胸骨后闷压感史。体检:T37℃、P102次/分、R20次/分、Bp18.6/13.3kpa、HR102次/分,律整,无杂  相似文献   

4.
Shi XB  Hu DY  Zhao MZ  Wang HY  Guo DJ  Li DG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40-742
目的 就性别对心率 (HR)调整心电图ST段降低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可疑冠心病患者共 173例 ,测定运动试验过程中心电图ST段变化值及ST/HR斜率和ST/HR指数 ,以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传统ST段指标 (P <0 0 5 )。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男性患者分别提高 2 3%和 16 % ,女性患者分别提高 5 0 %和 4 2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 ,男性患者无明显提高 (P >0 0 5 ) ,女性患者分别提高 5 8%和 5 0 % (P <0 0 5 )。结论 ST/HR斜率和ST/HR指数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 ,女性患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 ,男性患者敏感性有提高 ,特异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9岁。因持续心前区疼痛2h入院。入院时曾在门诊皮下注射吗啡10mg疼痛稍缓解。入院查体:BP14/7kPa,T37.2℃,P93次/min,R20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HR95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ECC)V_1~V_5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4mV。临床诊断:冠心病,广泛性前壁心梗。给予尿激酶150万  相似文献   

6.
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与核素心肌显像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44例受检者于平板运动试验后6个月内进行运动~(99m)Tc-MIBISPECT心肌显像。结果冠心病者14例,无冠心病者30例。无冠心病者最大ST/HR斜率为0.85±0.99μV/次/min,其95%上界为2.48μV/次/min,取≥2.50μV/次/min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6%、90.0%和86.4%。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8岁。因突发心慌、胸痛4小时入院。既往有预激综合征及阵发性室上速病史20年,无结核病史.体检:HR 2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并室上速。给予心律平70mg静注后体检:T36.8℃,BP15/10kPa,无奇脉,心界不扩大,HR 83次/分。心电图描记示因胸导Δ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72岁。反复发作性寒战、心悸20天。于1991年4月4日夜突发寒战、心悸而住院。原有冠心病心绞痛史10年。平素脉搏约80~90次/分。查体:体温37℃,血压16/9.0kPa,心界不大,心率138~156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无杂音。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QRS低电压、ST-T无明显改变。寒战刚发作时,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支,无缓解。来院后,给西地兰0.2mg静注后寒战减轻,1小时后寒战消失,心率70~90次/分,心电图仍为心房颤动。1周后心率8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窦律、S_1S_2S_3综合征。1991年4月24日夜,再次发作寒战,仍可排除感染、发热等,心电图仍为快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61岁 ,因活动后胸闷、胸骨后疼痛 5个月 ,拟诊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体检 :BP13 0 /80 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 ,HR5 6次 /min,律齐 ,无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ECG示 : 、 、AVL、AVF导联 T波倒置 1~ 2 mm,V2 ~ V6导联 T波分别倒置 8mm、14 mm、10 mm、5 mm、3 mm,均呈冠状 T波。入院后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变化。超声心动图示 :主动脉根部 3 .19cm ,左心房前后径 3 .92 cm ,室间隔厚度中段及上段 1.0 3 cm,左心室内径 5 .2 1cm,左心室面积 8.8cm2 ,右心室…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伴晕厥8年入院疗养。曾在他院经心房调搏试验诊断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建议安置心脏起搏器。体检:P37次/分,R17次/分,BP110/70,律齐,A_2=P_2,各瓣膜区无明显杂音,腹(一),肝脾未及。ECG:窦性心律,5~8次/分,QRS低电压,Tv_3-v_5倒置,Tv_6低平。V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超声心动检查无特殊发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深睡时窦性心律35次/分,经常出现R-R1.6秒的短阵交界性心律(37次/分)。4:20  相似文献   

11.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11例随访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的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的LQTS的疗效。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LCSD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有Horner′s综合征。术后2±7天,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HR)基本不变,最大HR由术前的103±14次/分略下降到术后的97±12次/分,而最小HR由43±5略升高到46±5次/分;运动试验中所能达到的最大HR明显下降,由术前的145±16次/分降低到术后的127±11次/分(P<0.01,n=10)。随访16(14~25)个月,QTc值由术前的0.55±0.05下降到0.48±0.04 s(P<0.01,n=11);同时发现手术后LQTS患者ECG上有顿挫T波变光滑的现象。随访期间1例有过3次短暂晕厥发作,其余患者皆无症状。结论LCSD对药物不能控制的LQT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BS)为临床常见病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本病可引起心律失常。我们收治的76例病人中并发心律失常8例,其中3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49岁。1990年4月14日淋雨后鼻塞,四肢肌肉疼痛,继之麻木无力,不能起床,于20日入院。体检:R26次/分,BP18/12kPa,HR96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右侧周围性面瘫,双上肢肌力0~0,双下肢肌力I~0,血钾4mmol/L。给予补钾、激素、维生素B治疗。4月21日患者有恐惧感、心悸、胸闷。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晰,HR120次/分,律乱。ECG: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阵发室速。给予利多卡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60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心前区痛伴腹痛腹胀3个月就诊,患者常在饮食过程或多餐后发病,心前区呈刀割样痛伴左上腹痉挛性疼痛及腹胀,持续15~20min,含服消心痛后症状无缓解。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收入院。既往无心血管病史,发病后多次检查ECG未见异常。体检:BP20.8/12.3kPa,HR86次/分律,齐,无杂音,左上腹叩诊呈鼓音,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ECG、UCG正常,胸片正常,腹部平片示脾曲积气,B超示肝胆胰脾正常.诊断为:胃-结肠-心脏综合征,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例冠心病房颤患者,因拍敲背部引发肺梗死。 一、临床资料 例1,男,81岁。患冠心病20余年,出现房颤10余年。入院前7天因受凉引起咳嗽,咳白色稠痰。入院当天家属为其拍背以利痰咳出时,突发右侧胸痛,气短,干咳,少量出汗。查体:体温36.8℃,呼吸24次/分,血压21/11 kPa。唇红,两肺叩诊呈清间,右肺呼吸音减弱,无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90次/分,房颤律,心尖部有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_2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普罗帕酮联用复律致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69岁,因晨起床后头晕、心悸不适30min于2003年5月22日7:30来我院就诊.患者有胃炎及心房颤动(房颤)病史多年,近日在外院行复律治疗,曾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体检:T 36.5℃,P 44次/min,R 24次/min,BP 15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无缺氧体征,头颅(-),双肺(-);HR 4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余体征无特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救治经过:即肌注阿托品1mg,口服阿托品、双嘧达莫等药物.用药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30min后查HR84次/min.第二天复诊HR 90次/min,房颤心律,患者无自觉不适,未行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6.
陈晓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9-1050
病情简介 2009—6—24我科由外院转入一例上机2月余,顽固性呼吸机依赖患者,女性,60岁,主因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2月余,不能成功撤机而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清楚,T36.5℃P85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HR8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0岁.反复心悸、胸闷、气短5年余.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入院.P 86次/min,BP101/60mmHg,HR 91次/min,心律绝对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8.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Holter监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2 5 6例 ,观察静息心率 (RHR)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RH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80 .14± 8.6 5次 /分vs 72 .0 6± 6 .82次 /分 ,P <0 .0 1) ;RHR≥ 80次 /分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与RHR 75~ 79次 /分及RHR <75次 /分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84 8.5± 2 30 .1次 /分vs 385 .7± 14 4 .2次 /分、2 83.3± 96 .2次 /分 ,P <0 .0 1) ;RHR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呈正相关 ;冠心病组的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RHR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心律失常及HRV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董丰  曹佳宁 《山东医药》2009,49(41):24-24
患者男,30岁。因心悸、胸闷5 h于2009年2月11日入院。心电图及心电监护提示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室率170次/min左右,血压90-120/60-70 mmHg,血电解质、心肌酶谱、超声心电图等无异常。予普罗帕酮105 mg分2次静注,维拉帕米10 mg分2次静注,均未能复律;改用胺碘酮150 mg静注,后1 mg/min维持静滴,艾司洛尔40 mg静注,7 mg/min维持静滴,2 h后仍未能复律。改用利多卡因100 mg静注,2 mg/min维持静滴,1 h后仍为室速。遂予同步电复律,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6 5岁 ,因心慌、心悸 10天来门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 5年。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 ,双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性罗音 ,心率 82次 /分 ,律不齐 ,频发早搏 >5个 /分 ,第一心音增强 ,A2 >P2 ,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 :频发室早 ,2 4小时早搏总数 186 0个。初步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给予美托洛尔2 5 m g,口服 ,一日二次。于当日夜间感全身皮肤瘙痒 ,不能耐受 ,并颜面、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皮疹 ,见图 1、2。将美托洛尔用量减为 12 .5 mg,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