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暑是夏季及高温环境下军事训练或作战、劳动中常见的疾病.重症中暑可导致心、肝、脑、肾等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病死率可高达40%~71%[1-3],但中暑引起的胰腺损伤尚未见报道.1996年至2009年期间我院收治4例中暑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重症中暑患者40例,其中存活31例、死亡9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40例重症中暑患者APACHEⅡ评分为6~32(15.51±7.62)分,其中存活组为(12.32±5.03)分、死亡组为(26.13±4.34)分,两组比较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重症中暑患者病死率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76,APACHEⅡ评分19.5分为最佳诊断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6.7%。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预测重症中暑患者的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19.5分可作为患者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暑是人体持续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体液大量丢失,内环境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依据症状的轻重分为热痉挛、热衰病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病死率高达60%[1]。本文报道22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诊治的22例(男17,女5)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年  相似文献   

4.
凝血功能障碍是重症中暑常见并发症,一旦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广泛的微血栓栓塞和大出血,最 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早期评估和治疗凝血紊乱,是遏制重症中暑进展及死亡的有效 途径之一,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指南尚无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的统一规范,文章将主 要阐述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暑患者25例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暑的预防和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中署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经过综合治疗25例中署患者无一例死亡及并发症出现。结论进行合理的预防是避免中暑的重要措施,综合救治能够提高中暑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治疗部队训练中暑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2例中暑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先兆中暑27例,轻度中暑30例,重度中暑15例。结果72例中暑患者中,痊愈69例(占95.8%),死亡3例(占4.2%)。结论对中暑病人及时正确地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大量补液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在中暑昏迷患者脑神经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暑昏迷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体温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清醒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GCS评分、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温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可快速降低中暑昏迷患者的体温,明显缩短中暑昏迷患者的昏迷时间,对中暑昏迷患者有退热及促醒作用,有利于中暑昏迷患者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郭连荣  杨海燕 《山东医药》2001,41(13):57-57
临床上,高热中暑伴多脏器功能损伤较少见,我院于2000年7月收治1例高热中暑伴多脏器功能损伤的老年患者,经积极救治和护理痊愈。我们的护理体会如下。①加强预见性护理。因患者病情复杂,伴有多脏器损伤,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故加强其预见性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使其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以便配合医护治疗。a.控制体温.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消隐病情恶化的因素。可行物理降温,置患者于<25C空调房间,充分暴露肢体,头部用冰帽,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冰袋外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重症中暑的早期预警因素。方法:收集21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APACHEⅡ评分数据。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10例)和恶化组(11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重症中暑不良预后的模型。通过描绘ROC曲线,比较预测模型与APACHEⅡ评分在预测重症中暑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机械通气(P=0.038)和血气pH(P=0.059)与重症中暑的结局独立相关,预测模型方程为:Y=186.976+5.505×机械通气-25.073×pH。预测模型AUC为0.955 (95%CI=0.874~1.000), APACHEⅡ评分AUC 0.818 (95%CI=0.613~1.000)。结论:该预测模型在预测重症中暑不良结局上优于APACHEⅡ评分,重症中暑早期需要机械通气,血气pH7.3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特点、治疗对策,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中暑致MODS患者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平均体温40.8℃,患者发生意识障碍距入我院时间<2 h、2~6 h、>6 h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越晚,死亡率越高.发病年龄22~60岁和61~88岁两组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率明显增高.重症中暑引起损害的器官依次是脑、胃肠道、肝、凝血机能、代谢、肺、肾、外周循环.结论重症中暑并发MODS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就诊时间有关,增加防暑意识,一旦中暑,及早有效降温,积极给予器官功能支持,尽快恢复器官功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天气越发炎热,有些地区气温可高达40℃左右,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防暑调养。特别是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体质衰弱,各种脏器功能衰退,身体调节功能差,不耐酷暑,所以比常人更易中暑,一旦中暑也更危险。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蛋白70在高温中暑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在高温中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热应激与热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测定74例中暑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HSP70水平。结果:HSP70在轻症中暑组为4550.1±1838.1,重症中暑组为4137.8±1207.5,与正常对照组6043.5±1354.8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但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重症病愈出院(或死亡)前HSP70水平与急诊时相比略有升高,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中暑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组)和对照组(无肝功能损害组)各20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重症中暑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与病程的长短、血钠、尿素氮、肌酸激酶及体温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而与血白细胞计数、血钾、肌酐、发病年龄无关(P0.05)。患者入院时表现的最初体温是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肝功能损害产生的最危险且敏感的影响因素,其相对危险度达4.026;肌酸激酶水平和血钠含量排次之,分别为OR=1.984,OR=2.543。结论重症中暑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与病程的长短、血钠、尿素氮、肌酸激酶及体温等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预后也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早期确诊和应用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并进行合理的护养,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在高温中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热应激与热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74列中暑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HSP70水平。结果HSP70在轻症中暑为4550.1&#177;1838.1,重症中暑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HSP70对照组6043。5&#177;1354.8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但轻症中里程与重症中时务组之间无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我院收治重症中暑患者15例,现将其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 本组患者男性3例,女性12例。年龄20~77岁,平均39岁。急骤起病12例,缓慢起病3例,其中产后中暑7例,年老体弱者4例,高温持续作业4例。均符合丁训杰诊断标准[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8~2006年夏季收治的急诊患者中,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中暑患者30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中暑是夏令季节常见性内科急病。尤以年老体弱及多病老人更易发生。老年人易中暑预防更重要: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口渴、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如能让病人立  相似文献   

18.
中暑为在高温条件下所发生的疾病总称。除高温外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有:湿度,气流,气压及日光等。个人的体質也与中暑有关,老人,胖人,孕妇,产后,体弱及慢性病人等,皆易于发生中暑。解放后由于党对人民健康的关怀,使高温車間防暑降温工作获得很大成就,因之在工厂中中暑病人已极少見。但仍应随时注意警惕,预防中暑的发生。1959年济南市在7—8月间气溫有时升高到40℃以上,由于工厂車間中防暑降温工作的保証,所以工人很少发生中暑。农民中有发生中暑的情况。市民中老人,体弱,孕妇及产妇发生中暑的較多。产后中暑較多,由于迷信不宜受风,在高温时仍穿衣较多,室內不通风,因之有严重中暑病例发生。这方面应多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9.
中暑系内科急症,其死亡率高达10~ 80%。按年龄可分为青壮年中暑和老年人中暑,按血液动力学可分为高动力学者和低动力学者,此种分类对中暑的诊治大有助益。老年人中暑,特别是低动力学者,症状不显,易于忽略,获治较晚,死亡率高,应唤起注意。在救治中采取血液动力监测可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重症中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给予物理降温,静滴冷盐水、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肛温下降时间、意识、多器官功能障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