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脑动脉硬化患者痰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通过分析脑动脉硬化患者痰证的危险因素,以深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52例脑动脉硬化痰证患者及23例脑动脉硬化非痰证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及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水平与痰证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水平、年龄和体重指数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痰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脑灵组)32例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20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为90.72%;对照组20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药(益脑灵)可用于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临床180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单纯脑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组,每组均60例,另加正常人群组60例,分别检测CRP、IL-6及血脂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组、单纯脑动脉硬化组、单纯糖尿病组CRP、IL-6、TG数值明显高于及正常人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合并有脑动脉硬化者CRP、IL-6、TG、TC,数值亦大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单纯脑动脉硬化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CRP、IL-6、TG、TC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并发脑动脉硬化症病情的判断、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动脉硬化患者心身放松疗法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的变化。方法 6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疗程为8周,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血管搏动弹性指数及脑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经颅多普勒频谱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心身放松疗法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阻力和提高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临床评价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预后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04年10月至07年10月共304例住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缓解出院组及死亡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缓解出院272例,死亡32例。死亡组在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合并肺心病,及入院时血PH,PaO2,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平均年龄,既往应用激素情况,PaCO2等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及入院时血PH,PaO2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471、-0.467,P分别〈0.05和〈0.01),患者的病程,吸烟指数,血CRP,合并肺心病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454、0.466、0.469,P分别〈0.05和〈0.01)。结论COPD患者住院后测定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及时监护及加强治疗,对判断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面积,采集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中NSE、ET和CGRP水平,与各60例同年龄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对照,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SE和ET含量较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P〈0.01及P〈0.05),且随时间延长,二者含量均逐渐降低,NSE水平2d时达高峰,14d时基本恢复,而ET水平则始终高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患者,且梗死面积越大,二者的水平越高,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ET的水平亦明显高于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P〈0.01);不同时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P〈0.01),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梗死面积越大CGRP的水平则越低。结论NSE、ET和CGR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E的监测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脑涨落图(ET)特点.探讨ET对早期PD的诊断以及对具体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例早期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认知评定和脑涨落图检测。认知评定工具: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脑涨落图(ET)检测:分别检测受试者在静息及执行状态下的脑涨落图。结果早期PD组VFT的家中用品数(P〈0.01)及超市商品数(P〈0.05)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连线测验A和B的耗时数延长(P〈0.01),抗干扰能力(TMTB-TMTA)下降(P〈0.05)。静息状态下,早期PD组的S1谱、S4系、S11系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正常组执行功能与S11系呈正相关(r=0.486,P〈0.05),与S1谱呈负相关(r=0.463,P〈0.05);早期PD组执行功能与S4系(r=0.446,P〈0.05)、S11系(r=0.537,P〈0.05)呈正相关.与S2谱(r=-0.621.P〈0.01),S3系(r=0.448,P〈0.05)星负相关。结论非痴呆,非抑郁的早期PD患者已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在静息和执行状态下有特征性的ET改变。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6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并使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结构。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8,P〈0.05),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本文检测了3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2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将酶活性与脑CT梗塞灶大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酶活性降低程度与脑CT梗塞灶大小呈显著负相关性(r=-0.58,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关联因素。方法测量162例高血压患者的脉硬化指数(ASI)、血压,并检测患者的血尿酸(UA)、血糖(PG)、血脂、肌酐(Cr)、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ASI增高组(n=42)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脉压、血UA和BUN水平显著高于ASI正常组(n=120),而舒张压显著低于ASI正常组(P〈0.01,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血uA和BUN水平正相关,PP是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选取32例超重和肥胖者(OW4-Ob组)和36例正常体重者(NC组),常规测量身高等,测定AP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OW+Ob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OW+Ob组WC、SBP、DBP、FINS、FBG、TG、TC、LDL-C、IL-6、hs-CRP均高于NC组(0.000〈P〈0.05);OW+Ob组ISI低于NC组,HOMA-IR高于NC组。(2)APN与BMI、WC、FINS、TG、TC、LDL-C、HOMA-IR、hs-CRP呈显著负相关(0.05〉P〉0.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3)OW+Ob组女性血清APN水平较男性明显升高(P〈0.05),APN与T,OW+Ob组人群中血清APN与T及T/E2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4)HDL-C是影响血清AP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低APN水平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选取32例超重和肥胖者(OW4-Ob组)和36例正常体重者(NC组),常规测量身高等,测定AP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OW+Ob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OW+Ob组WC、SBP、DBP、FINS、FBG、TG、TC、LDL-C、IL-6、hs-CRP均高于NC组(0.000〈P〈0.05);OW+Ob组ISI低于NC组,HOMA-IR高于NC组。(2)APN与BMI、WC、FINS、TG、TC、LDL-C、HOMA-IR、hs-CRP呈显著负相关(0.05〉P〉0.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3)OW+Ob组女性血清APN水平较男性明显升高(P〈0.05),APN与T,OW+Ob组人群中血清APN与T及T/E2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4)HDL-C是影响血清AP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低APN水平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4例分为两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2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12例。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血压,计算脉压。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舒张性心力衰竭组的高(p〈0.05~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脉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8,P〈0.01;r=-0.50,P〈0.05;r=-0.62,P〈0.01),与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呈正相关(分别r=0.55,P〈0.05;r=0.57,P〈0.05)。结论: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脉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杂志》2008,16(1):96
该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脑卒中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丙酯并前列地尔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前列地尔100μg/d静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桔丙酯180mg/d静点,疗程20d。治疗前后检查血压、踝臂指数、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同时常规查肝、肾功能,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踝臂指数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桔丙酯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缺血症状,并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行血尿酸、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尿酸、脑利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及血尿酸与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尿酸、脑利钠肽明显高于对照组[(486.56±78.4)μg/ml比(320.12±82.24)μg/ml,(984.2±482.6)μg/nd比(26.1±5.2)μg/ml](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8±3.6)%比(55±4.5)%,P〈0.01)]。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01,P〈0.01;r=-0.695,P〈0.01),尿酸与脑钠肽呈正相关(r=0.807,P〈0.01)。结论高血尿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又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和血浆脑钠肽一样,可以反映心功能恶化程度。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收集17名正常人,20名单纯肥胖患者,42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探测受试者的双下肢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并测量内中膜最厚处厚度及斑块数目、管腔狭窄程度。结果①在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斑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单纯肥胖组(P值分别〈0.05及〈0.01),且内中膜厚度显著大于后二者(P值分别〈0.05及〈0.01)。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及单纯肥胖组动脉损伤发生率高、程度重(P值分别〈0.05及〈0.01)。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硬化与体重指数、腰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本资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90%已有动脉粥样硬化,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昏迷患者应用安脑平冲汤和泮托拉唑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应激性渍疡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与对照组(187例),所有患者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静脉使用泮托拉唑,试验组并鼻饲安脑平冲汤。结果试验组存活46例,病死率60.00%,存活患者恢复清醒者34例,平均恢复清醒时间126.41h±48.16h,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液0B阳性率、胃液pH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OB阳性率及pH值改变呈时效相关性。两组治疗后7d、14d胃液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平冲汤联合泮托拉唑能有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昏迷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患者血清脂联素(AN)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25例正常对照、30例糖调节受损(IGR)、30例2型糖尿病(T2DM)个体血清AN水平,R1A法测定HsCRP、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AN水平显著高于IGR组及T2DM组(P〈0.001),HsCRP水平显著低于IGR组及T2DM组(P〈0.001),IL-6水平低于IGR组(P〈0.01),显著低于T2DM组(P〈0.001);AN与HsCRP、IL-6呈负相关(r=-0.416,P〈0.05,r=-0.366,P〈0.05),控制性别因素后,相关性存在(r=-0.427,P〈0.01,r=-0.337,P〈0.05),控制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不存在相关性。结论AN可预测T2DM发生,AN与炎症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肥胖连接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58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与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②术后发生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相比,术前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NF-a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11,P〈0.01),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529,P〈0.01)。外周血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99,P〈0.01)。结论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其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