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比较2%盐酸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与常规麻醉法在电子支气管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与常规麻醉法(鼻、咽、喉部喷雾+环甲膜穿刺)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镜检时的麻醉效果。结果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麻醉法,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效果显著,方法简便、高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气管、支气管粘膜对刺激极为敏感,寻求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检查效率的前提。目前国内作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称纤镜)检查的常规麻醉方法是:采用1%地卡因行咽喉、鼻腔喷雾2~3次,再用1%麻黄素及地卡因棉球填塞鼻腔,以麻醉鼻腔粘膜,继从环甲膜穿刺滴注1%地卡因以麻醉气管、支气管或在插入纤镜时从吸引孔滴入麻醉剂。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此种麻醉方法有以下缺点:(1)手续繁杂,费时较长;(2)从环甲膜穿刺滴麻醉剂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且增加了病人的恐惧感;(3)滴入气管的麻醉剂,在气管、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予以环甲膜穿刺注药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的方法在支撑喉镜下行喉息肉摘除的优点。方法:对46例喉息肉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的方法在支撑喉镜下应用喉显微器械和半导体激光行喉息肉摘除术,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3天,雾化吸入1周。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中自主呼吸正常,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90例,术毕麻醉清醒回病房,无深睡现象。随访3-6个月,无声带粘连、声嘶加重等手术并发症出现。治愈40例,好转6例,手术有效率100%。结论: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的方法在支撑喉镜下行喉息肉摘除术能满足麻醉与手术共用气道的特点,具有暴露好、手术准确、损伤轻、术后麻醉清醒快、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摘除声带前联合广基型良性肿瘤,因咽喉反射极敏感,在间接喉镜下无法完成手术。近几年来我们对7例声带前联合广基息肉,4例声带毛细血管瘤,2例声带乳头状瘤患者使用环甲膜切开径路手术,疗效较好。18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40~61岁,咽喉部表面麻醉效果不佳难以手术。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向后仰伸。局部常规消毒,1%奴夫卡因10ml 加肾上腺素两滴局部浸润麻醉。摸清环甲隙后于正中作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环甲膜显露后,用空针吸取1%地卡因溶液0.5ml,经环甲膜处注入喉腔,于甲状软骨和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方法,而检查治疗的顺利与否,取决于麻醉的效果与患者的配合。我院内窥镜室自1989年开展此项工作,开始时使用鼻咽部喷雾麻醉法、环甲膜穿刺麻醉法,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改用意大利Medei公司生产的MICRODINAP112U型空气压缩泵雾化器,使用利多卡因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对280例次患者行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支气管镜麻醉方法.方法 将85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4例)采用鼻腔及咽喉喷雾吸入利多卡因加环甲膜穿刺法麻醉,术前5~10 min静脉注射咪哒唑仑2~3 mg,对照组(41例)单存采用利多卡因喷雾加环甲膜穿刺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麻醉优良率为84.09%,对照组为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采用术前静脉注射咪哒唑仑,麻醉效果好,具有插镜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操作更加安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应用利多卡因超声才轮行纤维支气管镜术前咽喉,气管,支气管,鼻粘膜麻醉,效果好,本法优于较常用的利多卡因喷雾,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药麻醉方法,超声雾化颗粒易进入较细支气管,避免喷雾法颗粒较大或穿刺环甲膜引起创伤性刺激和疼痛。  相似文献   

9.
姜文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30-131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利多卡因氧驱动雾化吸入加利多卡因凝胶咽部滴入法,B组利多卡因喷雾法。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7.5%、60%。结论利多卡因氧驱动雾化吸入加利多卡因凝胶滴入法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喷雾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至2008年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2234例。其中采用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法(A组)1028例,超声雾化麻醉法(B组)532例,单纯喉头喷雾麻醉法(C组)674例。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及术中生命征变化(包括指测SpO2、HR、收缩压)方面进行观察。结果A组麻醉效果好(优占82.0%),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5.0±0.5)mini,平均耗药量少[15.0±0.5)m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法效果好,有利于纤支镜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杨娜 《北方药学》2013,(8):194-195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护理。方法:分析32例急性会厌炎病例,对3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病人采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氧气吸入,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同时实施整体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坐位与平卧位环甲膜穿刺麻醉疗效对气管镜检查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我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5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坐位环甲膜穿刺麻醉;观察组采用平卧位环甲膜穿刺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气管镜检查的舒适度与麻醉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8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7.89±1.87)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坐位法,应用平卧位环甲膜穿刺麻醉疗效较佳,可提高气管镜检查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联合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加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咽喉部喷雾加声门处喷药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2例,良7例,可5例,差9例。结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麻醉,B组采用喷雾法+气管滴注法麻醉,C组采用复合镇静麻醉。通过支气管镜的进入是否顺利,患者的感觉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A组优良率为66.67%,B组优良率为53.33%,C组优良率为66.67%。B组分别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能够降低咽喉反应,减少副作用,较其他两种方法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抢救重症哮喘患者快速、准确、简单的气管内给药途径。方法选择不能很好接受雾化吸人的重症哮喘病人15例,用普通注射器吸取0.5%的沙丁胺醇(万托林)2ml+布地奈德悬混液1mg+生理盐水2ml,直接从环甲膜穿刺将药物注射入气道内,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心率无创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变。结果本文15例病人有14例抢救成功。病人在环甲膜穿刺给药1—5分钟起效,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程度迅速改善,心率减慢,经皮无创血氧饱和度很快上升。结论环甲膜穿刺将药物注射入气道内,在抢救重症哮喘时有效、快速、易于操作,是一种新的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对弥漫性肺部疾病行经支气管肺活检 (TBLB)这一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现将我院 38例病人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996~ 2 0 0 0年 3 8例X线胸片上表现为弥漫性肺部病变的病人接受了TBLB和刷检。其中男 17例 ,女 2 1例 ;年龄 2 9~ 65岁 ,平均 5 0岁。1 2 方法 采用OlympusBF B3R纤维支气管镜及配套附件。用 2 %Lidocain喉头喷雾加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滴注或超声雾化术前用药麻醉。全部病例均在X线电视监视下操作。活检前进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 ,活…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进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诊气管异物小儿发病<6小时75例,年龄1~3岁,ASAI~II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全身条件基本一致。1.2麻醉方法: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哌替啶1mg/kg。1组1%盐酸地卡因喉咽部表面麻醉;2组1%盐酸地卡因喉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3组羟丁酸钠80~100mg/kg加咪唑安定0.2~0.4mg/kg加氯胺酮2~5mg/kg,芬太尼1~2μg/kg。呼吸采用高频喷射通气,驱动压49~69KPa,频率60次/分。1.3监测项目:于麻醉前后、手术中5分钟、手术结束,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利多卡因经环甲膜穿刺复合咽喉部表面麻醉后对支撑喉镜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显微支撑喉镜手术病人(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Mallampati分级Ⅰ-Ⅱ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Ⅰ组: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十常规静脉全麻诱导+2%利多卡因经环甲膜穿刺对气管内表面麻醉.Ⅱ组:常规静脉全麻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 SBP、DBP、HR数值,以及支撑喉镜显喉前,支撑喉镜显喉后1min、3min、5min SBP、DBP、HR数值.结果:Ⅰ组同Ⅱ组相比较,HR、SBP、SDP在气管插管及支撑喉镜显喉后1min、3min明显低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利多卡因经环甲膜穿刺复合咽喉部表面麻醉能明显抑制气管插管及支撑喉镜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6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Ⅰ组:手助式喷雾麻醉组;Ⅱ组:氧气雾化吸入组;Ⅲ组:手助式喷雾麻醉加氧气雾化吸入组;Ⅳ组:环甲膜穿刺给药组;Ⅴ组:复合镇静组;Ⅵ组:氧气雾化吸入加复合镇静组,观察术中剧烈呛咳次数、咽喉反射次数、患者术后对镜检的评价。结果:Ⅲ组、Ⅳ组、Ⅵ组剧烈咳嗽比其他组明显减少;Ⅱ组、Ⅳ组咽喉反射多于其他组;Ⅴ组与Ⅵ组患者痛苦感觉明显减少。结论:手助式喷雾麻醉加氧气雾化吸入的麻醉效果好。对能很好配合喷雾和雾化吸入者首选;对受检患者不合作或要求减少术前、术中痛苦感受。氧气雾化吸入加复合镇静麻醉可首选。  相似文献   

20.
雷显萍 《贵州医药》2009,33(7):650-650
支气管镜检查前常用麻醉方法有:喷雾法、气管内滴注法、超声雾化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含漱法等。目前多数医院在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上呼吸道麻醉中,仍然使用手捏单向皮球的喉麻醉器,此操作由于是人力驱动,不但费时费力且由于喷出的药液量小,故麻醉效果常常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