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中将因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现如今,又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把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类,进而将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称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对于NSTEACS,人们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笔者对其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STEACS主要由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两部分构成,后者80%~90%演变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NQWMI),10%~20%演变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QWMI)。NSTE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刺激下发生溃疡、破裂,以激活局部血小板,使其发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不完全闭塞,可进一步发展为完全闭塞[1]。临床可有多种表现,包括劳力后胸前区疼痛(可由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引起),持续性胸前区疼痛等,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一致,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特征方面,NSTEACS的患者相对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较少发生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20%~30%),但多支血管病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ST段抬高者多见,且更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外周血管疾病,故其病死率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相似,约为12%[2]。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及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前者发生率超过后者,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UA与NSTEMI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上相似,但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由于NS…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引起的任何面积大小的心肌细胞的坏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既往WHO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变化.目前,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时,心肌坏死标志物通常于发病2~4小时后出现,而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作为临床常规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再灌注的判断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直观的优点,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再灌注的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心电图的演变及其可能的机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床旁定量检测心脏标志物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性,探讨床旁心脏标志物尤其肌钙蛋白诊断心肌坏死或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入院的12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17例诊断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6例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另外50例为其他心脏病患者。入院后即刻采血,标本同时送中心实验室和行床旁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各标志物的相关性,和床旁肌钙蛋白Ⅰ(TnI)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床旁定量检测的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中心实验室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TnI床旁与中心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符合率为:100%,而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敏感性不高(68.2%),但特异性接近100%。结论 床旁定量检测TnI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与临床和中心实验室完全符合,但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床旁定量检测敏感性不及中心实验室,不宜用于危险分层或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现象[1]。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ACS,其中非ST段抬高型ACS可根据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cTn)的水平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相似文献   

7.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及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布了最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诊治指南,并指出STEMI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症状是心肌缺血结合持续的心电图(ECG)ST段抬高并后续释放心肌坏死标志物[1]。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继而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和血流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由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下降、破裂和(或)糜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导致,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1]。临床上根据胸痛时心电图表现分为:ST抬高型ACS及非ST抬高型ACS,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者主要包括非ST段抬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猝死。现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液浓度均在心肌坏死后才升高,不利于ACS心肌损伤可逆阶段的早期做出诊断。最近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具有较理想的缺血标志物特点,能在ACS早期可逆阶段检出,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以使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积分,并进行危险层次分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分析其与TIMI危险积分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呈正相关(r=0.71,P〈0.05);随着TIMI危险积分评分值增加,患者血浆BNP水平亦逐渐升高,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增多(P〈0.05)。结论TIMI危险评分与BNP水平呈正相关,并与NSTACS预后有关,能够对NSTE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因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或者完全堵塞但侧支循环较好引起。  相似文献   

14.
<正>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点分析为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的排除能力,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Linde教授等将VERDICT试验中的1 02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极早期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组(ICA)(12 h内,583例)和标准时间ICA组(48~72 h,440例)。两组在ICA前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初级终点为阴性预测值,即冠状动脉CTA排除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能力(以ICA为参考标准)。结果显示,冠状动脉CTA发现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芡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发生坏死。因此,在ACS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药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内易损或高危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ACS[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CS治疗的首要问题是增加恢复心肌的血液供给,可使用的方法有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或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Ⅰ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据心电图中ST-T发生改变的导联、超声心动图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复杂病变的部位综合确定罪犯血管病变。对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影像定量分析。然后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VH-IVUS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坏死核心成份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602,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66,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4、0.427,P0.01或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斑块坏死核心成分比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明显,其血清胱抑素C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且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罪犯病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早期危险分层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十分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ST段压低对心脏事件有显著预测价值。此外,有研究表明QRS波增宽、avR导联的ST段抬高也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非常有价值的预测因子。现就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s,NSTEACS)患者是一组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年病死率达2%~18%,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21%。肌钙蛋白I(troponinI,TnI)、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升高均与NSTEACS患者高死亡率和再发生缺血事件率相关。然而,联合应用这3个标记物对NSTE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