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润滑导尿管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留置导尿、且在本科住院时间超过7d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润滑导尿管后按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置入导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液状石蜡外涂润滑导尿管后按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置入导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的第1、3、5、7d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更换留置尿管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留置尿管后的第1、3、5、7d,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更换留置尿管时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33,P0.01)。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导尿管可预防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并提高更换导尿管时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吉亚玲 《当代护士》2018,(7):124-125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更换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间,以减少频繁更换导尿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选取162例需住院且留置尿管(采用的是硅胶管导尿管)1个月的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8例,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2周,实验组74例,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4周。观察指标为: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完全性阻塞的发生率、平均尿量、进行膀胱冲洗的例数。结果通过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完全性阻塞的发生率、平均尿量、进行膀胱冲洗的例数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阻塞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更换留置尿管的时间不应超过4周。  相似文献   

3.
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步骤,对28例留置尿管患者运用循证护理:(1)动态监测尿液pH值;(2)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颜色及性质;(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外阴部清洁。结果2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高危堵塞类(pH〉6.8),每2周更换1次导尿管;25例患者为非堵塞类(pH〈6.7),每4周更换1次导尿管,其中有3例因尿液混浊有沉淀,留置3周后给予更换。28例患者均未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更科学地提出了留置尿管患者更换导尿管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规范留置导尿管的管理。方法对18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3例,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3.89%,其中女性患者29例占67.44%。在发生尿路感染患者中〉60岁的患者32例占74.42%,尿管留置时间〉7d的患者38例占88.37%。女性患者、〉60岁患者、尿管留置时间〉7d的患者分别与男性患者、≤60岁患者、尿管留置时间≤7d的患者比较,其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尿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规范管理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307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尿管病人的菌尿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前菌尿症感染率为7.06%,监测干预后感染率为3.85%.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病人的菌尿明显相关,3 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P<0.01);膀胱冲洗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P<0.01);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尿管后不行膀胱冲洗,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病人采取监控措施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续桂俊 《护理研究》2010,(7):1932-1933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307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尿管病人的菌尿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前菌尿症感染率为7.06%,监测干预后感染率为3.85%。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病人的菌尿明显相关,3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P〈0.01);膀胱冲洗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P〈0.01);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尿管后不行膀胱冲洗,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病人采取监控措施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妇产科留置导尿病人医院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观察和尿样细菌培养,对住院患者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1 648例留置尿管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158例,感染率为9.5%。尿管留置时间1~5 d,尿路感染率由5.68%增加到43.18%,其中22例患者重复导尿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率达到100%。158例尿路感染中有12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80%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结论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随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常见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87例无尿路感染的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分别以留置导尿管时间、尿管口径、膀胱冲洗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导尿管后3 d,7 d,14 d的尿路感染率为20.7%,26.8%,31.3%;留置<20 Fr与≥20 Fr导尿管的尿路感染率为24.4%,23.9%;膀胱冲洗54例,尿路感染率为25.9%(14/54),非膀胱冲洗33例,尿路感染率为21.2%(7/33).结论 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率越高,尿管口径及膀胱冲洗对尿路感染率无显著影响,临床上应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的时间及选择口径合适的导尿管,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石磊  )  沈小芳  )  胡明明  )  拾中瑜  ) 《全科护理》2014,(11):991-992
[目的]研究膀胱冲洗是否能预防预期发生梗阻病人留置尿管梗阻,进而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脑卒中病人45例为观察组,该组病人均行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且出现尿液浑浊当日应用生理盐水250 mL进行膀胱冲洗,保证病人每日总入量〉2500 mL,出现浑浊当日和膀胱冲洗3 d后分别做尿常规检查。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神经内科脑卒中留置尿管中出现尿液浑浊、每日总入量〉2500 mL的病人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尿管梗阻率。[结果]观察组尿管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冲洗能有效降低预期发生梗阻病人的尿管梗阻率,保持留置尿管引流通畅,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0.
魏梅香  卢梅媛 《护理学报》2009,16(10):66-67
目的对留置尿管的家庭病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尿路感染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1月留置尿管出院的50例家庭病床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接受医院常规口头留置尿管出院指导,护士上门为患者更换尿管和密闭式引流袋1次/15 d;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增加详细的书面指导,并加强照顾者护理知识培训、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会阴清洁、尿道外口护理、预防导尿管阻塞、扭曲等。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4周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4周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家庭病床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1例,均7 d更换1次导尿管,而集尿袋A组每3 d更换1次、B组每5 d更换1次、C组每7 d更换1次,追踪监测菌尿发生,同时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结果:C组菌尿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引流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5种细菌,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出现最迟的为C组.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最佳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对2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3.5%(47/200)。≥60岁者和<60岁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54%(41/126)、8.10%(6/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时间﹤5 d者、≥5 d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33%(4/75)、34.40%(43/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留置尿管是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进膀胱,使尿液经导尿管自膀胱流出,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1],目的是解除排尿障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留置尿管所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通过近几年临床实践来看,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在逐渐增加,在中国占医院感染的20.8%~31.7%[2],在美国占医院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管理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留置尿管10 d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1-12月1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目标管理模式下12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目标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3,7,10 d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留置尿管3 d 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09%,7 d 为22.95%,10 d 为36.07%,对照组分别为11.11%,51.85%,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0.44,59.26;P<0.01)。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管理,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后发生排尿异常的关系,以减少拔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 00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病人,按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或>7 d)分为对照组630例,观察组370例,观察2组留置尿管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对于拔管后排尿异常者,实施对症护理.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为5.1%,观察组为12.7%,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并采取对症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拔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后排尿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后发生排尿异常的关系,以减少拔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 00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病人,按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或>7 d)分为对照组630例,观察组370例,观察2组留置尿管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对于拔管后排尿异常者,实施对症护理.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为5.1%,观察组为12.7%,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并采取对症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拔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留置尿管是临床解决尿路梗阻等排尿异常,术后需要严密监测尿液变化等患者的治疗手段。留置尿管的患者存在尿路感染的风险,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并做好导尿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查单预防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入住重症医学科且留置尿管的患者92例,以1—6月入院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7—12月入院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ICU常规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核查单管理的留置导尿护理,比较2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结果 2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开展基于核查单管理的护理可提升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依从性,有效减少尿管留置时间和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留置导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已是共识 ,密闭式引流也已成为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手段。但对于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意见尚不一致。本文对 5 2例重度脑外伤 ,留置导尿病人引流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1998年至 2 0 0 0年 12月收住我科重症脑外伤留置导尿病人 5 2例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号组 (换袋组 ) ,双号组 (不换袋组 )。两组病人入院时GCS 8~ 10分。单号组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 38.5岁 ,留置尿管时间 5~ 14天 ,平均 10 .2天。双号组男 19例 ,女 7…  相似文献   

20.
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尿管型号选择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尿管留置的目的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 ,测量尿密度 ,借以观察病情 ;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者 ,保留尿管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1]。留置尿管效果好坏 ,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诊断和治疗 ,我们在给老年男性病人进行尿管留置时 ,经常遇到尿液外渗影响留置效果 ,并易造成病人床单位的污染而发生褥疮。为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我们采用大号尿管 ,插管时先用小号尿管试插 ,成功后再改用 2 0~ 2 2号尿管并适当增加插入深度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40例均为外科男性留置尿管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