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之一,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一旦发展到临床阶段,其病理和功能障碍则不可逆转,最终形成终末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如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肾病逆转或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2.
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分型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性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等。近年来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进程中及其重要的阶段,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延缓或逆转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的转折点。常规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疗效的深化和用药的个体化上仍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 (DM)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性代谢性疾病 ,尤其是慢性并发症几乎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组织 ,起病隐匿 ,呈渐进性发展 ,早期不易发现 ,而发展到一定阶段 ,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肢体坏疽、昏迷等多种并发症 ,其治疗效果不佳 ,是造成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 ,如何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对于改善糖尿病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是十分复杂的多种因子作用的过程。糖尿病患者各器官的病变均有共同的病理表现 ,即血管腔进行性狭窄。这种管腔狭窄大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其早期发病较为隐匿 ,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症状 ,则治疗效果较非糖尿病性心脏病为差。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6.
痰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是造成病人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痰浊不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的论述,国内外至今尚无报道。笔者依据前贤施今墨先生对糖尿病的精辟论述和先师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探索,就痰浊不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不揣浅陋,论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机 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血瘀或阴虚血滞,而致血液瘀滞。脾虚气弱,健运失权,无力输布…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虚损夹血瘀形成的血管并发症,以微循环障碍并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基本病理改变特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追溯到糖尿病前期,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动态演进不断加重,需及早干预。临床在降糖、降脂、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多选择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血管新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络病”的概念,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是在降糖的基础上保护“孙络-微血管”,组方多为补气滋阴、清热活血药味配伍而成。该文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原则,简要概述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剂,如白虎加人参汤、玉液汤、四妙勇安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及一些现代制剂,同时概述方剂常用药味,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子、三七、丹参、金银花、葛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iabetic arterial occlusion,DAO)是糖尿病常见血管并发症,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现的以肢体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并出现缺血性表现的一种慢性病症。本病多数患者早期不能及时诊治,后期疗效低且预后较差,往往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辨治广西玉林地区中医院(537000)李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大血管、微血管、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中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炎、肠道功能紊乱等,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以下谈谈治疗体会。一、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以致发生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障碍和损害~([1])。现代医学以Mogensen DN分期诊断标准将本病分为5期,其中临床期DN即为早期DN,以持续和进行性加重蛋白尿为其主要临床特征~([2])。陈霞波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兹将其运用益气养阴消癥汤治疗早期DN经验浅述如下。1病在脾肾不离血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对并发症更略知无几。不能认识其危害,因而不能科学的遵守治疗和护理方案,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危机人们的生命。因此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教育尤为重要。1并发症及危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足部皮肤病变(下肢疼痛、皮肤溃疡、足部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住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死因中,慢性并发症占75.6%。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的好坏,血脂和血压等有直接关系。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定期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血管等进行评估。监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则能阻止或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早期以尿微量白蛋白为特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发病率占糖尿病的34.7%。如何有效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关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百令片是发酵冬虫夏草菌丝干粉制剂,能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阻滞肾小球硬化的发展,亦有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我们应用百令片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媛  曾克武  王学美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2):2247-225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脑部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主要见于阿尔茨海默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亢进、氧化应激、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的异常转运、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以发病机制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对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该文拟对糖尿病诱发的脑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益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1):14-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危害最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近5年来,笔者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该病2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微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对肾脏有直接损害作用,所以早期采取预防十分重要,如何能有效诊断2型糖尿病肾脏的早期损害目前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笔者对海昆肾喜胶囊治疗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0 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历资料,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 例T2DM 患者各种DM 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如下:DM 视网膜病变45 例,占22.5%;DM 肾脏病变55 例,占27.5%;DM 下肢血管病变61 例,占30.5%;DM 神经病变33 例,占16.5%;高血压40 例,占20%;冠心病23 例,占11.5%;脑血管病变11 例,占5.5%.结论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监测,早期预防和早期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晓晖 《北京中医》2010,(12):912-913
通过总结既往所做的工作,认为在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中,心脏微血管病变出现早于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并发症是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早期的中药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应从单纯的化学性毁损胰岛β细胞向更接近人体发病的模型转化;基础研究的关键是对中医药减轻或阻止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方法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医学手段;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但是又不唯基因研究;同时注重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在临床研究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要有科学严谨的设计和个体化治疗思路,方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于杰 《河南中医》2005,25(9):27-2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4%,已成为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主要是降血糖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有一定优势。2001年4月~2003年3月,我们应用自拟五参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例,并与对照组(复方丹参片合导升明胶囊)25例比较,取得较好效果,并观察其对视力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DN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本病我国古代中医学早有认识,并对当今DN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现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动力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病变,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和高血糖代射紊乱密切相关。微血管动力学异常是微血管早期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在高血糖的基础上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进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导致相关脏器及组织损害。由于机体全身遍布微血管,故其损害几乎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了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证、血瘀证)微血管动力学异常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采用WHO(1985)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侯辨证标准诊断为气阴两虚证和血瘀证的2型糖尿病。其中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7~73岁,平均59.80±8.01岁,病程0.8~14年。平均5.89±3.79年。并发症:视网膜病变5例、肾病4例、周围神经病变14例、皮肤并发症1例。气阴两虚证8例、血瘀证16例。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0~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