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太冲穴配对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冲穴配对应用举隅骆文郁基础部刘世琼针灸系关键词;太冲穴/配对应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其应用十分广泛。上焦心肺病,中焦脾胃病,下焦肝肾病,大小肠病及头面五官病,均为太冲的主治范围。现将笔者在临证中对太冲的配对应用归纳如下。1.配百会、四神聪...  相似文献   

2.
"输主体重节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输主体重节痛”含义的认识 输穴是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主要分布在掌指或跖趾之后和腕踝关节部。其主治的特点,后世多从《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意指输穴善于治疗身体的沉重和肢  相似文献   

3.
背俞穴主治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妆 《医学综述》2008,14(13):2076-2078
目的总结背俞穴规范的主治症状,归纳背俞穴的主治规律,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古现代文献(以古代文献为主)中有关膀胱经背俞穴的主治作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根据收集的有关背俞穴别名、定位、刺灸法、主治症的详细文献,建立可以查询背俞穴相关内容的数据库。结论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总结出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的高频次主治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环跳、手三里、外关穴主治病症文献归纳整理,总结环跳、手三里、外关三穴位的主治病症。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从《中华医典》中73种古籍检出环跳、手三里、外关穴主治病症的相关条文,分为单穴和多穴配伍治疗病症两大类;并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对其单穴及多穴配伍治疗病症进行频数统计。结果环跳针灸适宜病症共21种,手三里共21种,外关共40种。结论环跳、手三里、外关穴的主治病症在古代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在现代临床上也应运广泛,基于本次文献研究,以期在临床上能对环跳、手三里、外关穴的应运起到相应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CNKI、维普、万方等三大中文数据库对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39篇,排除无效文献后,最终有效文献133篇。对其选穴进行整理,采用频数统计、分层聚类等统计方法分析前10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提示:百会、四神聪、风池为排名前三的穴位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百会穴为主穴,根据辨证,使用配穴,多以督脉经穴为主,配伍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经穴为辅。选穴所取的部位以头面为主,远端肢体穴位为辅。  相似文献   

7.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瘀血闭阻经络所致肩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该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骨折及术后并发症、急性腰扭伤以及其他多种骨伤科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5年来有关身痛逐瘀汤的文献报道,对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其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加味五苓散治疗头面部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面痛有多种类型,如急慢性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口腔疾病引起的肌肉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拔牙术后疼痛以及非典型颜面头痛等。中医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异。笔者1997年5月~1998年5月,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头面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古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探讨子宫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配伍穴位。检索到相关古籍23本,相关条文46条,子宫穴定位频次最高为中极旁开三寸,主治涉及不孕症、胎元不固、阴挺、癥瘕、崩漏、带下、腹痛,治疗时应大剂量艾灸、深刺,常和中极、肓俞、三阴交等穴位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共性,又有合穴主治的特性,且有养肺阴、濡养肺气、清泄肺热、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舒经通络、理气止痛、化痰降浊止血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五脏咳,五脏积症,经络循行部位病,局部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目前临床在荨麻疹,风疹,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中选择了尺泽穴,拓宽了尺泽穴的主治内容。学习古代文献应去其糟粕,博采创新。  相似文献   

11.
脏腑寒痛因寒邪由外入里,客于脏腑所致,疾病初期可有外感症状,然病程日久,风寒邪气渐次入里,表证已不显现,临床表现以里证为主。历代医家对于脏腑寒痛的认识多囿于里寒证,治疗采用正治之"温法"直温其里,往往忽视寒邪的来路。辛温解表法通过温通经脉,开泄腠理,将寒邪驱出体外,寒邪得除,可迅速达到止痛的目的,因此治疗脏腑寒痛,辛温解表法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2.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出发,通过针刺与痛经相关的肝、脾、肾三脏原气留止部位,即: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3穴配合以疏理气机,调养气血,滋补肝肾,使气血化生有源,经血充足,运行畅通。缓解及根治由肝、脾、肾三脏病变所导致“不荣则痛”及其经络病变所引起“不通则痛”的痛经,加之配合局部取穴,使周围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二者相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痹证是临床常见肢体经络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患者常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王耀光教授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邪阻经络、脏腑气血精液亏虚,治疗上常选用经方加减,善用虫类药、藤类药且注意肝肾的调护。本文主要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呕吐一证,虽不离脾胃,然又不仅属脾胃。五脏六腑皆令人呕,非独脾胃也。传统辨证以虚实辨呕吐,治法以和胃降逆为主,本文从五脏论治呕吐,在临床运用时应灵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明代医家薛铠、薛己治疗小儿疳证的学术思想。[方法]以薛铠、薛己合著的儿科著作《保婴撮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其他医家著作,分析薛氏父子论治小儿疳证的学术思想。[结果]薛氏父子继承前人治疗小儿疳证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并加以发挥,认为疳证症状虽多,但辨证要点仍以五脏为主,将疳证分为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五类,即五疳。针对小儿疳证脾胃失调的特点,提出治疗重点在于调补脾胃。同时父子二人认为治疗小儿疳证固本需与治疳并重,不可忽视标本兼治的重要性。[结论]治疗小儿疳证,薛氏父子强调辨明五脏为要点、调补脾胃为主、固本与治疳并重,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治疗现代小儿疳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盆腔炎性疾病因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所遗留的慢性盆腔痛在临床中较多见,医家多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法治之。但在临床中多见疼痛与情志心理变化关系密切,故试通过从心论治盆腔炎性疾病所遗留的慢性盆腔痛的理论依据、临床遣方用药特点及病案举例,阐述本病的发生与心关系密切,临证中应注重从心论治,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情绪管理并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主要与肺有关,调补宗气法的使用主要是以肺病导致痿证为理论依据的,宗气失常与痿证发病密切相关。痿证的病位主要在五脏,与肝,脾胃,肺密切相关,而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而调补宗气法的使用恰恰是从肺入手来治疗痿证,为临床上治疗痿证从肺入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析仲景"固小便以通大便"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丰富中医药论治便秘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方法]遵"以经解经"的基本原则,对比《伤寒论》《金匮要略》涉及"固小便以通大便"论治便秘的相关条文,结合近代文献研究及临床验案,解析仲景以"固小便以通大便"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结果]仲景对二便之间关系的研究颇具心得,虽未明确提及"固小便以通大便"的学术观点,但应用该思想论治便秘的证据确切存在,且临床验证亦能取效。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温阳祛湿、固津通便;泄热润肠和补肾温阳、固津通便。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以肾气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某八旬中风后遗症期便秘患者,取效颇佳。[结论]深入理解、思考仲景"固小便以通大便"的学术思想,对临床治疗便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头部与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督脉、冲脉、十二皮部关系密切,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集中于头面部。因此,毛发润泽、枯槁、脱落与否和头部经气有密切关系,经络循行部位的脱发能够不同程度地反应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脱发部位不同,其病机不同,所属的脏腑、经络也不同。因此,临床上应重视脱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