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疗程14 d。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通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水平,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两组患者出现的皮下血肿、颅内出血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改变幅度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常规对症治疗+瑞舒伐他汀(晚饭后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每天1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脑血流速度。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较对照组89.00%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MCA、ACA、PCA脑血流速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PLA2、ox-LDL、IL-6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脑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调节Lp-PLA2、ox-LDL、IL-6表达,还能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轻度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住院的29例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轻度中毒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纠正脑缺氧、改善脑血循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0.9%氯化钠250 mL,1次/d。两组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段血管彩超血流速度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颅内动脉流速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轻度中毒性脑病,可有效改善颅内段血管彩超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并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7 h,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的临床有效率、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显著加快,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显著减慢(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快(P<0.05),观察组ACA和P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慢(P<0.05)。结论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第二医院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1次/d静滴,疗程14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用疏血通6 mL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41%,高于对照组的55.8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天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药物使用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正天胶囊,0.9 g/次,3次/d。两组均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临床症状,PSQI、MSQ和VAS评分,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1%和98.04%(P<0.05)。经治疗,两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上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MSQ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CGRP、vWF、β-EP、PACAP水平明显降低,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天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脑血流情况改善,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欧洲卒中分量表神经功能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ADL指数)进行判定,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ESS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行为障碍和神经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恢复期脑干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干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恢复期脑干梗死效果良好,可提高总有效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口服,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出现短暂性面红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两组肝功及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六经头痛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米村煤矿职工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六经头痛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头痛发作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93.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和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Hcy、CGRP和5-HT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A、ACA和MCA血流速度水平,以及VAS评分和头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六经头痛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可降低患者疼痛次数,降低脑血流速度,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例正常婴儿和30例脑性瘫痪婴儿300条颅内动脉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动脉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期末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软骨素钠片,0.6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川芎清脑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58%,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MMP-9、VEGF、LPA水平,有利于脑血流速度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观察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0.13 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14 d后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血流变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治疗的6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1次/d,每次滴注时间3 h。治疗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溶入生理盐水500 mL持续滴注24 h,连续2 d,此后5 d以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滴注,2次/d,每次滴注时间3 h,2次间隔8 h。两组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梗死转化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梗死转化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P0.05)。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90 d改良Rankin残疾量表(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有效、安全控制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降低其脑梗死转化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消化溃疡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应激消化溃疡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奥美拉唑40 mg、1次/d静滴治疗,观察组丹参多酚酸0.13 g,奥美拉唑40 mg、1次/d静滴治疗,均治疗14 d。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意识水平量表(GCS)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水平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溃疡率为6.6%,低于对照组的2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消化溃疡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意识水平均显著改善,且再出血溃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苗锐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07-16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4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ACA、双侧MCA、双侧PCA、双侧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MOCA评分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和NSE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认知功能和脑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