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1例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高度疑似,但反复咽拭子阴性患者;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咽拭子2次阴性,达到出院标准。我们对2例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新冠病毒ORF 1ab基因、N基因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对疑诊或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肺部仍残留病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尽早诊断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12月开始暴发流行,面对这一疫情,防控及诊治方面的措施还在摸索中。长沙市第一医院是湖南省及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单位,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进一步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20-01-17至2020-02-05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40例,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年龄为1~77岁,中位年龄为45岁;男23例(57.5%),女17例(42.5%);有基础疾病患者10例(25.0%);有家族聚集史者8例(20.0%);疫情时期路过武汉及周边地区5例(12.5%);居住在武汉地区来长沙探亲患者4例(10.0%);无流行病学史3例(7.5%)。2例多次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5~7 d后行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40例患者中发热32例(80.0%),咳嗽、咳痰20例(50.0%);主要体征包括肺部听诊呼吸音粗36例(90.0%),肺部闻及干湿性啰音20例(50.0%)。CT影像学检查特点为: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一般为节段性,可累及多个肺叶。主要行抗病毒+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在中老年,以男性居多。家族聚集性发病占20%。临床上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要表现,血化验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主,C反应蛋白早期升高,影像学表现对发病判断及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2019-nCoV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肺部CT分析,可采取单独隔离以避免漏诊。一旦确诊就应该收住入院并尽早治疗。治疗上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注意营养支持及胃肠道功能保护,联合中药治疗,必要时在疾病进展期加用短期甲泼尼龙治疗,避免细胞因子炎性损伤,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流行,并迅速传播,其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且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摸索。本文通过对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的学习进行分析总结,以助于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防止向危重症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月5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结果28例NCP患者中,1例轻型,25例普通型,2例重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其中有4起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短期内进展迅速。28例患者自发病以来体温(腋下)峰值在36.6~39.5℃,其中5例患者整个病程中无发热,体温峰值≤37.0℃。患者从接触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12 d,从出现症状至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0~13 d。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降低者2例,C反应蛋白升高者5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者3例,肌酸激酶升高者10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3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者4例;降钙素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21例),边缘模糊(18例),斑点、斑片影(17例),部分肺纹理增粗、紊乱(7例),可见条索影(7例),病变常进展迅速。1例11岁患儿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27例患者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其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截至2月12日,共9例患者治愈出院,均为普通型,无死亡。结论NCP发病早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应尽早、反复多次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可疑人群应慎重解除隔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3月8日在中国医学大学航空总医院接诊并诊断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2020年1月24日—3月8日,中国医学大学航空总医院共筛查76例发热患者,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例患者均有武汉旅居史或与武汉返程人员接触史,4/7的患者年龄在41~65岁,4/7的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为轻型或普通型,6/7的患者有发热症状,4/7的患者有咳嗽或咽痛症状,没有患者出现腹泻或呼吸困难。影像学结果表明,6/7的患者胸部CT均存在大小不等团片状磨玻璃影,其内均可见细密网格影,至少有1处病变紧贴胸膜。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3/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患者CRP升高,3/6患者D-二聚体升高。7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因人而异,该疾病的诊断应综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快速影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人际间传播性强,飞沫传播是最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多数在7 d内。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乏力,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两肺外周多发磨玻璃影常见。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病例需要呼吸道或血液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尽管有研究报道多种药物抗病毒有效,但仍缺少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有效的中国特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核酸检测呈“再阳性”这一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给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康复后核酸检测复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核酸检测再阳性的可能原因及潜在传染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出院管理和制定合理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2月5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44例,患者均多次拍摄DR胸片并进行血清铁蛋白化验。入院时DR胸片阴性率40.91%(18/44),阳性率59.09%(26/44);血清铁蛋白升高率56.82%(25/44),正常率43.18%(19/44)。DR胸片阳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率69.23%,高于DR胸片阴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DR胸片可用于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病变,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提示患者DR胸片异常。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仅具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脏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容易恶化,病死率高。冠心病作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广泛存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对病程转归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以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自大流行开始以来,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许多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患者核酸复阳是非常常见的,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核酸复阳的原因和特点尚不清楚。本文结合了不同原因导致的新冠肺炎复阳,从定义及原因、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反应变量、传染性及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新冠肺炎复阳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共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冠肺炎防控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双肺易受累等特点,易导致漏诊误诊,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困难。发热、咳嗽肌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可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识别。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发热情况CT表现、缺氧程度、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程度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2.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 is a method to first confirm COVID-19 theoretically, but it may show false negative resul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cannot be ruled out easily because of once or twice negative results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he epidemiology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Dynamic test for viral nucleic acid is needed to avoid missed diagnosis, thus causing the spread of disease and missing the best time for early treatment. Clinical epidemiology, radiological findings, sampling time and criteria have posed significance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and judge the sever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早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2月3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15~48岁,中位年龄为36岁。其中8例患者无基础疾病,1例有糖尿病。7例患者均有武汉或湖北旅行史,1例患者为医务人员,出现两起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干咳5例,咽痛4例,乏力4例,全身酸痛4例,鼻塞流涕1例。6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3例单核细胞计数升高,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血常规完全正常。5例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4例患者CRP正常,中位数为16.3 mg/L。5例患者行降钙素原检查均为阴性。3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1例无异常,1例表现为右上肺渗出影,1例表现为右下肺渗出影。9例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其中7例表现为肺部多发的磨玻璃样渗出影,累及双肺5例,累及单侧肺2例,3例伴有斑片状实变影,2例无异常。结论 在北京发热门诊就诊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般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降钙素原阴性,胸部HRCT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伴有实变,部分患者X线胸片正常而胸部HRCT显示为肺炎,部分患者无肺炎表现。  相似文献   

14.
湖北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全国多地和境外蔓延。依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信息,多个实验室已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规检测和核酸检测。为保障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生物安全,针对检测前、中、后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验室检测涉及的多要素、多环节,对标本、人员、试验流程、检测设备、废弃物处理和意外事件等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风险因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卫生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和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及个人防护,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在武汉暴发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患者除了呼吸道症状外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现分析NCP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易感人群、导致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以供临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的动态变化,探讨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对甲型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均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含高分辨率CT)并测定体内病毒载量.根据CT影像检查有否肺炎征象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炎组31例和非肺炎组20例,观察胸部CT所见与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甲型流感肺炎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早期和吸收期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叶性或节段性阴影,以下肺叶多见,左下肺叶明显,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可同时受累;(2)发病甲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肺炎组病毒载量的均值为7.7拷贝/ml,非肺炎组为4.2拷贝/ml;抗病毒治疗4 d(病程第6天)病毒核酸开始转阴;(3)3例肺炎患者中2例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快于胸部CT病灶吸收时间,而1例年幼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炎的患者;动态观察甲型流感合并感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