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对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评价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万祟华等编制的肝癌特异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对广东省 3家医院 1 75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定 ,统计介入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分析其影响因素 ,归纳介入期间生命质量变化曲线。结果 生命质量总分平均值在介入术后出现明显提高 ,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分值分别为 :1 1 5 4± 45 1、1 2 8 1± 2 8 3、1 2 9 8± 46 4(P <0 0 1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示肝癌分期、肝功能分级、有否超选、有否栓塞及介入次数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 (P <0 0 5)。生命质量变化曲线可分为 3种类型 ,术前得分高于 1 50分者为Ⅰ型 ,其生命质量变化曲线为下降恢复型 ;位于 89和 1 4 3分之间者为Ⅱ型 ,变化曲线为持续上升型 ;术前得分低于 83分者为Ⅲ型 ,变化曲线为上升下降型。结论 总体上介入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程度与肝癌分期、肝功分级和介入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分型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生命质量趋向的预测和指导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靶动脉灌注碳酸氢钠是否能减轻肝癌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和未使用碳酸氢钠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各25名,将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使用碳酸氢钠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经靶动脉灌注碳酸氢钠可明显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命质量得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生命质量和术后变化情况。资料与方法 采用万崇华等编制的肝癌特异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对广东省 3家医院 175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定。调查时间为介入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 ,对 3个时点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命质量总分平均值在介入术后出现明显提高 ,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分值分别为 :115 .4± 45 .1、12 8.1± 2 8.3、12 9.8± 46 .4(P <0 .0 1) ;维度分析示术后 1个月时 ,生理、心理、症状 3个维度得分明显上升 ,社会维度得分则下降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 3个月时 ,心理维度与术前无差异 ,而生理、症状、社会维度则与术前仍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总体上介入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程度与患者肝癌分期、肝功分级和介入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生命质量评价有望成为肝癌介入治疗效果评价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介入治疗价值。 方法2004年3月~2011年6月14例肝移植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行综合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32次、肝动脉泵置泵1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1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1例,高强度聚焦超声1例。 结果肝癌复发灶呈肝内多发、肝外广泛转移的特点,多为富血供肿瘤,合并血管及胆管并发症者各2例;接受介入治疗后至今存活2例,12例从接受肝移植治疗到死亡平均生存16.1个月。 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采用介入治疗可有效抑制肝癌术后复发灶及转移灶的生长,消除移植术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33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症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出血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肝性脑病应用支链氨基酸等方法治疗。结果 21例PCS术后留置管全部保持通畅。33例平均生存期20.1个月,2年生存率为36%。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后期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使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肝癌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介入治疗为晚期肝癌及无法手术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介入治疗能否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介入术后的疗效亦很重要,现将肝癌介入术中的护理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呼唤规范化的肝癌介入治疗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介入方法治疗肝癌效果较好,已被公认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但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复发、转移问题,影响其远期生存率.规范肝癌的介入治疗十分必要,其中包括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精细介入手术操作;对患者实施优化的"个体化"方案;制定疗效观察、分析的客观指标和方案.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热消融治疗,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和基因治疗,联合介入后二期外科手术切除和肝肿瘤切除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及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3月—2010年2月确诊的1 063例肝癌患者,其中男671例,女392例,原发性肝癌907例,转移性肝癌156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胸闷、腹胀、热源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胆囊炎、肝癌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共发生肝癌破裂5例,占0.47%,3例死亡;上消化道出血13例,占1.22%,4例死亡;肝脓肿6例,占0.56%;普遍发生胃肠道反应,发热等栓塞综合征。结论研究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改进介入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分析1 6 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肝硬化、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 1 6 0例肝癌患者术前血清TB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 ) ,ChildA级相似文献   

10.
肝癌的介入治疗作为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案已在国内逐步推广。介入治疗可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延长生命。我院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合理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者32例,占3.9%,患者出现胸闷,心率、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昏迷及死亡;迷走反射的出现与患者的基础状况、肿瘤部位、动脉的解剖及术者的操作关系密切.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期间,迷走反射可危及患者生命,须充分认识其表现及处置措施,降低迷走反射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肝癌 (原发性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 3位 ,每年约有 1 0万人死于肝癌[1 ] 。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常已属晚期 ,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由于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为肝癌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专科护理重点应放在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是保证疗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科于 1 996 - 0 5~ 2 0 0 2 - 0 6的 6年间共收治进行介入治疗的肝…  相似文献   

13.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价C臂CT在肝癌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43例,转移性肝癌17例)行23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行C臂CT扫描91例次,记录所有手术时间.依据与常规DSA造影比较,能否提供额外信息,将C臂CT对于介入手术的帮助程度分为3级∶1级,未能提供额外信息;2级,提供额外信息,但对介入治疗过程无影响;3级:提供有助于治疗的信息.使用t检验检测使用和不使用C臂CT功能的介人手术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行C臂CT扫描91例次(40%),其中40(40/91,43.9%)例次达到2级、23(25.3%)例次达到3级.使用C臂CT扫描后平均手术时间增加了18.5min(P<0.05).结论 C臂CT优化了肝癌介入治疗工作流程,获得了清晰的软组织(CT样)断层图像,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显示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肝癌的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化疗栓塞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该法增加了部分手术时间,但完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预后差。介入治疗的效果仅次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肝癌的临床特点,使患者不仅生理健康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谈谈我们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1材料与方法肝癌患者129例,男性116例,女性13例,年龄在33-73岁,平均年龄为55.2岁。治疗方法按常规股动脉插管介人治疗法进行。129例患者接受介人治疗467次,其中449例次行肝动脉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为巨块型肝癌,首次行介入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A级,肾功能正常,介入后72h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液透析后恢复,1例经补液利尿治疗后恢复,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年老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介入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22万人死于该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手段上已有了不少的发展,现对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和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定于2008年6月27日至29日召开第二届上海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肝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占1/3比例;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占2/3比例,主要包括肝癌介入放射治疗、肝癌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肝癌放射治疗、射频消融治疗、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18.
双重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化疗栓塞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 4例患者 ,其中原发性肝癌 2 3例 (包括外科手术后复发性肝癌 3例 ) ,转移性肝癌 1例 ,瘤体平均大小为 4.1cm× 3 .7cm。先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 ,术后 1周内再于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间隔 3~ 4周重复上述治疗 ,每例行综合介入治疗 2~ 3次。结果 :2 4例患者中 2 0例病变区有明显碘油沉积 ,综合介入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8~ 2 6个月无死亡病例 ,瘤体明显缩小者 2 1例 (占 87.0 % ) ,16/17例患者AFP降低明显 ,14例经 2~ 3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稳定。 3例介入治疗后手术病理切片示肿瘤组织基本坏死 ,瘤体周围包膜形成。结论 :综合应用化疗栓塞术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是治疗小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肝癌的免疫检测和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肝癌的免疫检测和疗效评价张汉良郭克裕周礼萍黄志平刘肇钧张伟斌肝癌介入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2]。为了保护和提高机体对介入治疗的免疫应激能力,1991年10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对7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中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病证运用中药抗肿瘤制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介入组和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两组各12例。两组患者按照中医病证,区域灌注榄香烯、华蟾素、艾迪注射液1~2种;灌注药物与碘化油充分混合后栓塞肿瘤血管。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同时区域灌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奥沙利铂1~2种。结果:中药介入组CR+PR6例,有效率50.0%;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CR+PR5例,有效率41.7%(P>0.05)。介入治疗后出现肝功能下降两组各5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分别为,中药介入组1例,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3例。结论:中药抗肿瘤制剂辨证用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