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3个月后VAS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14天、3个月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d、7d、14d、28d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总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d、7d、14d、28d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2%、9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治疗相比,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可以有效改善VAS评分,显著性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对针灸治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针灸组、西药组,各28例。西药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针灸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结果: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西药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VAS、CMS评分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缓解中医证候,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瘀血阻络辨证分型理念采取针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ROM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23/3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ROM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颈部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天麻素片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ROM颈椎活动度评分、每日头痛指数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ROM、每日头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ROM、每日头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并能调节颈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用针刀松解颈项部激痛点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头痛程度NRS评分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头痛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头痛程度NRS评分、持续时间和头痛频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遗留疼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4例符合论文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3、7、14 d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下腰痛功能评定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4,P=0.087);治疗7 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28);治疗14 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825,P=0.005)。2组治疗后7、14 d疼痛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7、14 d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疼痛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松解手法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颈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者予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A组患者予针刀治疗,对照B组患者予整脊手法。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评分、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头痛VAS评分、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78.26%(18/23),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60.87%(14/2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0.00%(2/20),对照A组为33.33%(6/18),对照B组为50.00%(7/1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联合整脊手法可提高颈源性头痛疗效,且复发率低于单一针刀疗法、整脊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中选取110例,均实行中医治疗并随机分组:将单纯采取针灸疗法者设为对照组(n=55),将采取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5),比较两组整体疗效、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差异。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即刻、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的头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更佳,可即时缓解疼痛,且疗程短、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拔伸、点压手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针灸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拔伸、点压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5%,低于对照组的34.6%(P0.05)。结论:拔伸、点压手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西比灵口服,治疗组给予自拟头痛汤加减煎服及针灸疗法,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评分和用药安全,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痛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VAS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组采用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量表(ROM)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疗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效,能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推拿更能有效提高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电针配合血塞通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血塞通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和VAS评分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配合血塞通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血塞通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客观评估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步针罐疗法,对照组依据《针灸治疗学》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估包括症状综合疗效、VAS评分、治疗后半年随访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即刻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半年复发率低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浆NO、ET水平变化与头痛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是一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其对头痛的改善作用与血浆NO、ET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0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浮针组,每组各29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浮针组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所有治疗均1次/天,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VA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第3次、第5次浮针组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次,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同一治疗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而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其中浮针组2例,针刺组有11例,所占比例分别是13.80%和37.93%。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的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