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将4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判断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重度HIE患儿14 d、21 d 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HIE患儿( 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改善重度HIE患儿预后,降低HIE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周及2周后NBNA评分均升高(P〈0.01),观察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9例HIE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纳洛酮治疗,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治疗组平均NBNA评分(37.22±3.24)分高于对照组的(33.59±3.17)分(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能够通过缓解脑水肿、减慢脑组织进行性损伤和促进“神经重构”等机制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节苷脂及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d-10d NBNA评分(≥35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骆爱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39-140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4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神经节苷脂及复方丹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4%。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01~2012—12间我院诊治的HIE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机控制惊厥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情况及进行NBNA评分,随访至12月,评定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的恢复及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I、PDI等各项指标对照组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HIE有较好的疗效,但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索具体的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8.
张洁 《中国医学创新》2007,4(5X):100-100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d,7~10天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显效快、治愈率高,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是治疗HIE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和纳络酮),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苏醒时间明显缩短,ADL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愈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方法选择通许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数字抽取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第5、10天,研究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度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d.10~14d为1个疗程.观察在急性期对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和近期对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行为神经能力评分法(NBNA)上无差异显著性,近期对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减轻HIE所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治疗HIE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唐爱群 《吉林医学》2011,(33):7039-704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将8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0.1 mg/(kg.d)及神经节苷脂20 mg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输入,1次/d,7~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70例患儿纳洛酮治疗,给予观察组72例患儿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2组比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应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脑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于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及6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轻度患儿达到显效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率(P0.05);对中度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高;治疗后6个月后遗症随访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发生的后遗症少。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治疗HIE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疗效显著,后遗症发生的少,建议在治疗新生儿HIE中将神经节苷脂作为常规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颜鹏飞  付钦啸 《安徽医学》2011,(9):1297-129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参附注射液及神经节苷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2%。治疗组显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花  韦红 《四川医学》2014,(6):705-708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采用 RevMan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HIE患者10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头颅CT正常率增加(OR=3.09,95%CI:1.91-5.01),生后10-14d NBNA评分明显改善(WMD=2.55,95%CI :2.18-2.92);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OR=0.27,95%CI:0.11-0.66)。结论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生后10-14d NBNA评分,提高头颅CT正常率,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亚低温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 IE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 H 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CT表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率恢复好于后者(P<0.05);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脑CT正常增多,异常减少。结论:早期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HIE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吕品 《九江医学》2014,(3):78-80
目的探索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黄梅县医院诊治的HIE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机控制惊厥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情况及进行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对两组患者均随访至第12个月,评定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的恢复及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I、PDI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HIE临床疗效较好,但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索具体的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50例新生儿HIE分为GM1治疗组,n=25,对照组(25),生后3d,7d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未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前NBNA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治疗d3,轻度HIE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中、重度无差异;③治疗d7,轻度HIE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中、重度脑病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的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5)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照组(n=28)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通过对比2组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来判断药物的疗效。结果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治疗新生儿HIE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