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袁光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92-319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炎性反应等相关[1],是可以预防并加以治疗的疾病.该疾病易发生反复,这是导致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2].肺血管、气道重塑,损害生理病理,病情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4].本研究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连续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益人  陈珊梅  高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27-202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小儿哮喘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诱因也多,患儿易出现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障碍,并伴腹痛、支气管喘鸣音、痉挛性咳嗽及低热等症状,对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西医治疗小儿哮喘近期疗效较好,但易反复发作[2].笔者收集应用氯替卡松气雾吸入剂联合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66例临床资料,并与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简称病肝,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1].其治疗任重而道远[2].因目前病肝尚无特效药,且易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而有研究称精心护理可改善这一状况[3].为此,笔者对病肝患者予以护理干预配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在血栓炎症反应和静脉高压双重作用下,血栓部位甚至以远未受血栓累及的静脉瓣膜受到破坏,造成血流倒流性病变,使患肢静脉处于严重的淤血和高压状态,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syndrome,PTS)[2].DVT 存在血栓清除不彻底、出血并发症高、易复发等缺点[3].目前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存在争论,经导管溶栓疗法作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总结自2009年7 月至2013 年9 月经导管溶栓的患者36 例,与同期随机抽取的外周静脉溶栓的患者36例,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有关的疾病状态[1].在那些有遗传基因倾向的人中长期吸烟,暴露于毒性气体或颗粒中,更容易发生COPD,使通气机理紊乱,肺泡换气障碍等,造成气促等症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SPH)[2].疾病严重的标记[3]如气道的阻塞,动脉的血气异常,及肺动脉高血压的程度,尤其是后者预测这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生在低氧血症之后,又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肺心病就可能接踵而至,提示不良的预后[4].因此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针对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有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一类急症,受伤早期临床症状轻、易被忽视、加重急骤、病死率高是其突出的临床特征,若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患者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迅速死亡,总体预后不佳[1].该病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重点,了解其疾病原理及过程,在引起病情质变之前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患者的中心法则[2].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9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 45亿[1].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2].近年来,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在诸多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如新药的上市、治疗方案的优化、疾病管理模式的改进等,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病的20%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1].PDA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大PDA患儿在婴儿期常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及并发心力衰竭,早期易导致肺动脉高压,病死率较高,因此应早期诊断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经导管治疗PDA已成为首选方法.本院于2007年1~6月使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年龄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5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永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116-1117
我国糖尿病发病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天约有16 000人成为糖尿病患者,约有3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防治形势十分严峻[1].而糖尿病治疗以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为主,加以饮食及运动等配合手段,但治疗的长期性及引发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2].为此,我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配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1],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名第三位[2,3].文拉法辛作为新一代抗抑郁剂,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介入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慧 《河北医药》2006,28(10):1006-1007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其疗效可靠,不易复发,但损伤较大.节段性结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的优点为创伤小,但疗效不确切,易复发.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开始于1999年,并于2001年引入国内[1].激光仪发射的激光束作用于静脉腔,使其收缩汽化.激光束使粗大的静脉灼闭为条索状,使细小静脉汽化[2].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30例,现就其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常见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且传播快,易复发,目前尚无确切的单一疗法[2].我院于1999年5月~2000年5月用激光及激光联合明竹欣治疗尖锐湿疣7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季兴  潘程宇  徐进 《江苏医药》2012,38(14):1718-1719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外来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及防御意识不够,成为肠道疾病的易感群体.儿童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1],并且其感染率有随着年龄增加的趋势[2].本研究对我院Hp感染的患儿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春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48-2049
宫颈病变主要包括宫颈炎症、损伤、肿瘤及畸形等[1-2].其临床常见病主要有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湿疣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等[3-4].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本研究对我院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住院患者中,心力衰竭所占比例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有反复出现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存在高黏血症,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1].其病死率10%~20%,仅次于肺性脑病,占死亡第2位[2].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1].在住院期间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关键[2].但长期的药物治疗易使其丧失信心,治疗依从性较差,一直是困扰医务人员的现实问题.笔者对32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围生期若发生宫内窘迫、宫内窒息等,易导致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轻者经治疗后一般可以有良好的预后,重度患儿易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甚或死亡[1],脑部损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导致患儿在发育期出现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严重疾病[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三磷酸胞苷二钠对3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江炳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51-3152
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是因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以往治疗多以低流量氧吸人及对症治疗为主,但预后较差.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通气方法,治疗呼吸衰竭已取得较好效果.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2].为进一步探讨NPPV在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笔者观察了低流量氧吸入与NPPV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