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和狭窄。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方法,观察组88例采用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4%、2.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6%、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可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大多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而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453例,未发生吻合口瘘。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食管胃吻合术453例。男267例,女186例,年龄36~78岁,平均52.4岁,食管癌302例、贲门癌151例。行肿瘤根治切除后以手工缝合法行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颈部吻…  相似文献   

3.
冯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528-5529
贲门癌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我院采用改良"隧道式"[1]。术中在行食管胃吻合时,利用胃壁浆肌层覆盖吻合口,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还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自2009年以来采用该术式治疗贲门癌6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器械吻合后用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吻合口。结果 12例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器械吻合后用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吻合口,是降低吻合口瘘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大网膜成形术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及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贲门癌根治后食管胃吻合.研究组:患者在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后,附加大网膜成形术.结果 A组(研究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2例,约占0.47%,吻合口狭窄13例,约占3.04%;B组(对照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6例,约占4.22%,吻合口狭窄10例,约占2.64%.两组比较吻合口瘘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成形术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三管法”治疗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0~41%之间,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8.1%~53.6%, 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1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观察吻合瘘的发生情况。结果216例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吻合口瘘4例,其发生率1.9%。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的张力、胸腔感染及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带蒂大网膜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行全胃游离时,于胃网膜左血管弓处,预留带蒂大网膜瓣。食管胃机械吻合后,采用围巾式缝合包埋吻合口。结果:施行了食管癌、贲门癌胸内吻合手术236例,仅发生胸内局限性吻合口瘘1例(0.42%),采用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带蒂大网膜围巾式包埋吻合口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各100例分成2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时,实验组采用薇乔带针可吸收线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丝线缝合吻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实验组未发生吻合口瘘,轻度吻合口狭窄4例,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8例,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程度也较轻。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很多,吻合口的血运供应不足,也是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我院自1982年4月至1988年4月对41例食管下段癌、早期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采用保留胃左动脉的方法,行食管、胃重建术,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的有效吻合技术 ,降低吻合口瘘、狭窄以及返流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从 1981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 ,对食管与胃或空肠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Albert氏单层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术 10 0 4例 ,其中 899例食管与残胃端侧吻合 ;95例食管与空肠端侧和空肠与空肠侧侧Brown吻合形成双腔代胃。结果 :全组病例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结论 :单层吻合具有对合整齐血供好 ,食管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和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与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4-5.30%,并且也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为33.3-53.0%,对吻合口瘘的治疗,近年虽有选择吻合口重建获得成功的报道,但大多数仍为保守治疗。我院自1972年12月至1988年1月对89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食营、胃吻合818例,占91.4%,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17例,发生率为1.89%,我院对17例吻合口瘘均采取保守治疗,其措施为:有效控制感染,彻底引流,帮  相似文献   

13.
“三管法”治疗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0~41%之间,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8.1%~53.6%,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治疗困难。随着近几年治疗、护理、检查手段的提高,以及胃肠内和胃肠外营养的发展,吻合口瘘的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9例,均采用“三管法”治疗,经精心治疗护理后,28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心脏骤停死亡。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术后两种重建方法的优劣。方法:实验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采用圆形吻合器行食管胃器械吻合,吻合154号丝线间断加强并另行吻合口大网膜缠绕并吻合合口减张。对照组行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分层吻合加胃浆肌层与食管肌层缝合包埋吻合口并减张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吻合口瘘和狭窄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6%(2/316),吻合VI狭窄发生率为5.7%(18/316),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6%(3/186),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3%(8/186),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吻合口近端胃食管反流液随机抽样检查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机械吻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0.3%(1/316),无肺不张,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6%(3/186),肺不张0.5%(1/1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行机械吻合重建方便快捷,可减少并发症,适于临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应用常州WGWA-24及WGWA-26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治疗食管癌216例,其中胸顶吻合28例,弓上吻合148例,弓下吻合40例.结果 本组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1例(0.46%),术后一月行胃镜下球囊扩张好转.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及使用吻合器,提高吻合技术,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能有效地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及胸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斜切口、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共完成的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65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64例,围术期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直径达1.0cm以上。结论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治疗食管癌具有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薛峰  赵敬 《现代康复》1997,1(5):348-349
我院自1990年2月~1996年4月使用国产GF—Ⅰ型管型消化道吻合器,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术后行食管胃吻合共368例.其中5例发生吻合口瘘,占1.37%,2例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出血及脓胸,较手法吻合发生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就应用吻合器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77年7月至1982年10月,共作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346例,均行食管与胃或肠单层宽边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现就此法和吻合瘘口的关系等谈谈体会和看法。手术分类: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223例,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180例,弓下吻合4例,颈部吻合3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食管胃吻合术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反流的效果。方法:同期行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人160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应用食管斜切断粘膜延长与胃分层吻合术;对照组80 例,应用常规的食管胃吻合术,术后随访6 个月以上,记录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实验组0(0/80),对照组0.0125(1/80) (χ2 =0.006,p=0.83).两组吻合口的口径:实验组≥1.5cm62例;1.0~1.5 cm16 例;≤1.0 cm2 例;而对照组相应的例数分别为31,34,14(χ2=25.81,p<0.001)。两组吻合口的反流例数:实验组8 例,对照组34 例(χ2=20.12,p<0.001)。结论:食管斜切断粘膜延长与胃分层吻合术能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的狭窄和反流.可改善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的有效吻合技术,降低吻合口瘘、狭窄以及返流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从1981年6月至1998年12月,对食管与胃或空肠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Albert氏单层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术1004例,其中899例食管与残端侧吻合;95例食管与空肠端侧和空肠与空肠侧侧Brown吻合形成双腔代胃。结果:全组病例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结论:单层吻合具有对合整齐血供好,食管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