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5,(5)
目的分析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10年树龄赤桉、蓝桉和大叶桉的叶片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含有量变化情况,并研究其抑菌作用。方法连续12个月采摘3种桉叶片,阴干后分别用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对两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并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蓝桉含挥发性成分量最高,赤桉最低。无水乙醇桉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均强于二氯甲烷桉叶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革兰氏阴性菌,但桉叶的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抑菌活性很弱。结论同一月份3种桉叶提取物以及同一种桉叶不同月份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含有量和抗菌活性均有差异,而且其抑菌成分可能与1,8-桉叶油素相关不大,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云  李伟 《中草药》2015,46(6):923-931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常以叶和果实入药,具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等功效。近年来从其果实、叶和茎皮中发现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类、三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蓝桉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经系统文献调研,对蓝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蓝桉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蓝桉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发现"黄连-厚朴"药对中防治疾病的活性组分,并对潜在的靶点与机制进行整合与分析。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利用TTD和Drug Bank数据库配合文献挖掘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利用通路注释技术对黄连和厚朴活性组分及潜在靶点进行通路的富集与分析。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共筛选出"黄连-厚朴"药对具有潜在靶点活性成分29个,其中主要包括氢化小檗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等在内的12个生物碱类组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以及和厚朴新酚在内的3个木脂素类组分;α-桉叶醇,β-桉叶醇,桉油等在内的6个挥发油类组分以及含有槲皮素和新橙皮苷的黄酮类组分。另外,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199个,主要包含PTGS2,PTGS1,NCOA2,Hsp90AB1等;共涉及疾病信号通路72条,如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在内的8条肿瘤类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在内的9条内分泌类通路以及炎症等相关通路。该研究初步挖掘发现了"黄连-厚朴"药对的主要活性组分及潜在靶点,为组分中药制剂研究提供了物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11种中草药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3种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①金银花、忍冬藤、马勃、黄连、板蓝根、连翘、地锦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具有强抑制作用;②五倍子、紫丁香、黄连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具有强抑制作用;③五倍子、白头翁等对肠杆菌科各菌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结论:11种中草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连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抗菌作用广泛,有"中药抗生素"的美称。黄连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抑菌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黄连碱和药根碱。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近5年来黄连抗菌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黄连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淋病奈瑟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抗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方面优势明显,可见无论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还是对真菌,黄连均具有抗菌作用,说明黄连的抗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黄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黄连中含有小檗碱、黄连碱及掌叶防己碱等主要有效成分,能够广谱抗菌,并且具有抗炎、解热、抗细菌毒素、抗腹泻、抗病原体、镇静催眠、抗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茜  陈国联  李万波 《陕西中医》2012,33(8):1075-1076
目的:老鹳草为常用中药,有祛风湿、止泻痢功效,为验证治泄泻痢疾作用机制,对其进行抗菌实验。方法:采用试管法,选用常见易产生耐药性的化脓性病原菌和肠道病原菌,并以黄连、金银花为对照。结果:9种老鹳草对8种致病菌皆有抑(杀)菌作用,其中以鼠掌老鹳草等4种抗菌作用强,其抗菌效价高于黄连,与金银花抗菌作用近似,而太阳花和血见愁老鹳草抗菌作用高于金银花,金银花藤与叶的抑(杀)菌作用与老鹳草近似。结论:从抗菌方面证实了老鹳草类治泄泻痢疾的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也为研制新的植物抗消炎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珍  郝海英  黄俊敏 《陕西中医》2009,30(11):1479-148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60例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地锦草合剂足浴(地锦草、葛根、黄芩、黄连、诃子、肉豆蔻)。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地锦草合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黄连炮制品对球菌的抗菌作用强于杆菌,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连的抗菌活性产生不同影响.结论:不同方法炮制后的黄连抗菌活性产生了变化,为黄连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中草药》2015,46(23):3592-3604
桉属为桃金娘科的一个主要属,桉属植物常统称为桉树,其木材、叶、花、果实等是化学工业、香料、医药领域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桉属植物作为民间药被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痢疾、湿疹、跌打损伤等。间苯三酚衍生物为桉属植物中最主要的一类化合物,因为其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对其研究较为深入。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结构比较特殊,常与单萜、倍半萜及二萜结合形成杂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多变,形成的杂合物为桉属植物中一类特有的化合物。目前,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96个间苯三酚衍生物。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地锦草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活血化瘀、利湿通乳、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防衰老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桉树在清代光绪年间输入我国,因此,桉叶在我国作为药物的历史较短,故历代本草书中未见记载。桉叶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iptusglobulus Labill)或大叶桉(Euealvptusrobusta Sm)或桉属其他植物的鲜叶。经水蒸气蒸馏而得挥发油含麝香草脑,愈创酚,1.8-桉叶素等,还含有鞣质、树脂。近年来,使用桉叶治疗疾病的报导很多,如15%桉叶煎液用于耳鼻喉科疾患,滴入或漱口有消炎防腐效果;用于创口的冲洗或湿敷,能减少分泌物和降低疼痛,加速创面愈合;使  相似文献   

13.
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肠胃湿热所致的泻痢呕吐、热盛引起的躁烦甚至神昏谵语以及热毒外攻所致的肿痛等.1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小蘖碱,次为黄连碱等.其抗菌谱广泛,特别对痢疾杆菌抗菌效果明显,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以及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较青霉素等要好.2炮制对其作用的影响黄连生用苦寒,去中焦之湿热,经酒制后可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姜汁制则缓和苦寒之性,治胃热呕吐.另吴茱萸制也可抑制苦寒之性.炒黄连、焦黄连、黄连炭随其炒制的程度其小蘖碱的含量随之下降,而其抗菌作用也相应降低.关于黄连炮制,《本草纲目》早有论述:“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测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  相似文献   

14.
黄连素学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黄连来源主要包括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素临床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免疫调节、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伤寒论》含黄连复方12首对8种细菌的抗菌效力。方法采用M-H琼脂固体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求出各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在12首含黄连复方中,有6首对所试8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以葛根芩连汤最强,大黄黄连泻心汤其次。结论抗菌作用可能是葛根芩连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白头翁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和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对某些感染性疾患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连解毒汤不同配伍对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解毒汤原载于唐《外台秘要》 ,由黄连(9g)、黄柏(6g)、黄芩(6g)、栀子(9g)四味药组成 ,为清热解毒代表方。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该方除有原载的泻火解毒功效作用外 ,还有抗菌、解热、降压和调节免疫能力等作用。近年报道尚有改善脑血流作用及益智、抗衰老作用等 [1、2]。由于其不同配伍的功效研究尚未见报道 ,对其进行不同配伍的药理实验很有必要。黄连解毒汤除君药黄连含小檗碱外 ,臣药黄柏也含有小檗碱。小檗碱是活性成分之一 ,故选其作指标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现报道在不同配伍条件下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5类新药苍术总萜醇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苍术总萜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苍术总萜醇中鉴定出20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1%的组分为茅术醇、β-桉叶醇、γ-桉叶醇、榄香醇和2,3-Dihydro-1-oxo-phenalene,且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两组分的相对含量之和为87%.结论:苍术总萜醇中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两组分含量最高.苍术总萜醇除含有倍半萜醇类成分外,还含有倍半萜烯类成分.茅术醇是质子泵抑制剂,β-桉叶醇是组胺H2受体阻断剂,两个倍半萜醇类化合物协同作用而抑制胃液分泌,从而发挥抗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苍术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从苍术属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按骨架类型可分为桉叶烷型、愈创木烷型、香根螺烷型和艾里莫酚烷型4种,以桉叶烷型为主.苍术属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总结了苍术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尤曼桉叶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和品质鉴别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氯化铝比色法、硝酸铝比色法对四川引种的尤曼桉叶总黄酮进行测定并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引种的尤曼桉存在叶片甲醇提取液A259/A364≈1.71和A259/A364≈2.34的两种品质不同的植株,经液相色谱分析其芦丁含量和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A259/A364≈1.71的植株4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大,而A259/A364≈2.34的植株硝酸铝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分别高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三氯化铝法46.4%,39.9%。结论A259/A364≈2.34植株可能含有干扰硝酸铝比色法的成分。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尤曼桉叶总黄酮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硝酸铝法;采用热水提取、紫外分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能很容易地将两类植株的叶片鉴别。  相似文献   

20.
不同蒸馏时段的粗皮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桉属植物作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在我国广泛种植。桉叶可入药,是中国南方常用的中草药,桉叶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局部麻醉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咳嗽及皮肤疾病[1,2]。目前我国桉叶油的产品主要是蓝桉油和柠檬桉油,对桉叶油性质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这两种桉叶油[3-6],但对于国内种植的其他种类桉树叶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较欠缺。粗皮桉Eucalyptuspellita是广泛种植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