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采血,在术后或术中回输,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择期手术的患者采血时仅有2例出现轻度头晕,休息片刻缓解,而血液回输时无寒战、发热、过敏等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科学、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燕备战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47-47,49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探讨自体输血在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2003年20名心外科Rh(D)阴性患者进行自体输血,术前分别采血200—800ml,检查患者采血前后厦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安全、经济,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及毒副作用发展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者30例,观察采血前后Hct、Hb、WBC、Plt的变化。结果:自体输血采血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采血式可能有晕针等不良反应,但发作率低。结论储血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清云  徐涛  陶黎岚 《淮海医药》2005,23(6):453-454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的方法,避免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及输注异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方法对38例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结果自体血液稀释的患者血液稀释前后Hb、RBC、Hct、PLT、TP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血液急性稀释性输血方法可行,既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又大量节约了库血。适用于临床手术输血,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刚  邵润润 《贵州医药》2023,(2):218-219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将其分为IOCS组(n=48)与对照组(n=72),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及临床转归。结果 输血前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IOCS组红细胞比容较输血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之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OCS组输血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CS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自体采血,全面观察自体采血的优、缺点。结果:54例患者在术中均回输自体血,治疗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操作符合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的原则,而且做到了开源节流,增加了血液的供应,扩大了血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病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并了解自体输血后肿瘤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及肿瘤病复发情况。方法术前制定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将恶性肿瘤病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择期手术,接受预存式自体输血,作为观察组;第二组患者除术前未行预存自体血外,其它条件如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与观察组相似,在手术中输异体血,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及肿瘤病复发情况。结果(1)第一组63例,有2例因术中出血量大,除采取预存式自体输血外,同时加输异体血各2单位浓缩红细胞,其余患者均采取预存式自体输血;第二组60例,患者手术中全部输异体血;(2)两组输血前后各项指标除白细胞(P值〈0.05)外,其它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术后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3)术后1年左右随访,两组生存率均为100%,观察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2例复发,两组肿瘤病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结论对恶性肿瘤病择期手术患者实施预存式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魏钢  雷开键 《重庆医药》2009,38(14):1785-1785,1787
目的探讨肿瘤手术中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身体状况好、需要手术输血的肿瘤患者,自体输血患者46例,其中预存式输血(PABD)40例,稀释性自体输血(AHD)6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观察输血前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变化以及输血反应。结果自体输血前后,患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异体输血组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后血红蛋白含量高、输血后发热及皮疹较少。结论身体状况良好的肿瘤患者手术时,自体输血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骨抖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19例骨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的患,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液400-600ml,同对输入等量血浆代用品血定安(Gelofusine)和乳醢林格氏液,所采血液干手术结束前回输.同时观察采血前后及术后病人血液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19例骨抖手术患均安全地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以满足骨科择期手术患的输血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在颅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颅内手术患者78例,根据术中采用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分析两组术中输血量;术前、术后24h、术后7d患者的Sp O2、RBC、Hb变化及PT、APTT、ALT、AST、TBIL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至术后7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红细胞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h检测RBC、Hb、Sp O2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携氧能力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毕24h、术后7d PT、APTT、ALT、AST、TBIL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安全、有效,携氧功能良好,输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5 0例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备血 ,在术后或术中回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自身配对 t检验。结果 所有择期手术的患者采血时仅有 1人出现轻度头晕 ,脉率 1 0 0次 /m in,休息片刻缓解 ,而血液回输时无寒战、发热、过敏等任何输血副作用。血液回输 3d后 Hb、Hct、WBC、Plt等各项指标与采血后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贮存式自身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十分有益 ,且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预后 ,并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Rh(D)阴性待手术患者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采血后与回输后的血液指标变化与效果。方法依据临床医生估计术中失血量及患者身体状况,分数次抽取相应的血量,选用蛙跳式采血,手术日期选择在末次采血后第3~7d,结合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于术中或术后24h回输。比较患者采血前与回输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25例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自体血在术中、术后均全部回输给患者,未使用异体血。血液指标水平在采血前与回输血后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Rh(D)阴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不仅有助于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治疗,而且能够避免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PAT)和异体输血(HBT)者对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应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AT和HBT两组患者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率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选取心脏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贮血前与术后一周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同时选取心脏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HBT者50名,比较其术前与术后1周以及与PAT组术后1周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采集输注自体血131U,平均2.73U。而同期未做贮存式自体输血者输异体血432.8U,平均8.65U;PAT组贮血前与术后7d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HBT组术前与术后7d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二组比较,术前所研究血小板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二组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等优点。同时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同时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机体循环,且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还具有明显恢复和保护作用。自体输血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而且安全、经济、有效,对稀有血型的患者意义尤大。  相似文献   

14.
预存自体输血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异体输血的措施,介绍一种较理想的自体输血方法。方法自1997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8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了预存自体输血。采血前、采血后第4天检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预存自体血23700ml,平均409ml。58例(72.5%)患者无需异体输血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2例(27.5%)患者补充异体输血7392ml,平均336ml。而同期未做预存自体输血者输异体血69741ml,平均567ml。没有发生与预存自体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预存自体输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基本上依靠预存自体输血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课题探讨自体血回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再输注的31例患者(观察组)和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术中输注异体血的35例患者(对照组)纳入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回输血液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回输血液后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RBC、Hb较回输血液前减少,但与回输血液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回输血液后RBC、Hb较回输血液前减少,PLT较回输血液前增多,与回输血液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回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患者血常规产生的影响小,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手术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术大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各5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输血组患者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和输血后第3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术前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自体输血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异体输血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相比,回收式自体输血能促进手术大出血患者相关指标的快速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正> 择期手术自体输血又称自体血库,是自体输血的方法之一(以下简称自体输血)。术前数天,分次采一定量的自体血液置冰箱保存,手术中或手术结束时输回体内。是一种很实用的备血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自体输血124例,采血及输血后无不良反应,术后恢复顺利,效果好。临床资料本组男79例,女4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普外手术82例,骨科手木12例,泌尿外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14例。术前5天内采血2次者25  相似文献   

18.
亢亚娟 《河北医药》2014,(18):2781-2783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8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及对照组(64例),研究组患者于术前3-5 d内进行自体血采集,每次采血200-400 ml,并在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患者术中进行异体红细胞悬液回输。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7及14天采集末梢血,对患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各细胞亚群含量、NK细胞、免疫球蛋白含量及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CD+3、CD+4、NK细胞数量、CD+4/CD+8和IgM、IgG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CD+8数量较术前及研究组均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术后第7、14天补体C3和TNF-α含量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增强患者术后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自体回收式输血技术(IOCS)用于剖宫产术大出血治疗对产妇血压水平、肝肾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某院进行剖宫产术时大出血的产妇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血液输血治疗,实验组采取IOCS进行治疗,比较输血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及输血前后两组肝肾指标、血常规指标变化。结果:输血后实验组平均脉动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及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ALT、ALP、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BUN、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输血前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OCS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肝肾保护作用,且可改善产妇贫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144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72例。A组为输血治疗后有不良反应,B组为输血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对比输血前、后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RBC(红细胞)和PLT(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监测与预测中,具有显著价值,应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