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每天进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治疗,可正向改善营养不良透析患者的能量平衡。该研究发表于《国际肾脏》[Kidney Int2009,76(2):199]。研究者随机给12例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每天皮下注射ghrelin共1周。结果显示,可持续增加循环中ghrelin水平至注射后2小时,适度降低血压,并随即显著增加患者食欲,导致在用药后第一次进餐的能量摄入增加。在进行ghrelin治疗的1周中,其持续作用体现在食物日志及研究中的最后一次进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规范儿童的饮食习惯,减少儿童肥胖率。方法:从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00名儿童,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就按照幼儿园平时的管理,及家里平时的饮食习惯。干预组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包括饮食习惯教育,食物偏好干预,进餐速度干预,摄入能量干预。两组同时进行4个月。结果: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的偏食程度明显比观察组重(P0.05);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进食速度比观察组快(P0.05);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摄入能量明显比观察组多且部均衡(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个幼儿园推广。  相似文献   

3.
骨髓移植(BMT)过程中所推荐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常常因为合并症而受到限制。意大利的Forchielli ML等学者对20名进行骨髓移植的儿童(13名接受同种异基因BMT,7名接受自体BMT)行TPN,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能量,蛋白质摄取、体重改变和移植物植入时间、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代谢异常的情况,以确定能量供应的有效量以及对需要BMT的儿童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肥胖在儿童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资料报道,与1985年相比,我国目前肥胖儿童及超重儿童比例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肥胖正逐渐成为影响大中城市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许  相似文献   

5.
吴宏 《大家健康》2010,(5):44-44
错误之一: 两餐间的零食会减弱儿童的食欲 人每天的进餐次数主要是个习惯问题,尤其是儿童,没有必要恪守一日三餐的成规。通常,儿童每天会产生5-6次饥饿感。家长不要拒绝在两餐之间给孩子吃零食。事实上,许多营养专家提倡儿童每天吃分量较小的5-6餐。因为儿童的胃较小,很容易吃饱。  相似文献   

6.
DR能量减影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量减影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临床外伤疑肋骨骨折病例利用能量减影技术摄取标准后前位胸片,一次采集同时获得标准DR影像、软组织减影影像及骨组织减影影像。结果:本组160例患者共摄取能量减影胸片480幅,对标准DR影像片进行分析,明确诊断121例肋骨骨折,14例疑似肋骨骨折。对能量减影图像分析后,诊断132例肋骨骨折,其中8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明确诊断为骨折,3例常规DR片未发现骨折。8例出现"假骨折"征。结论:与常规DR片相比,能量减影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更高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了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极大的提高了放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进餐时血压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将20例老年患者与20例非老年患者,按帆液透析中进餐与否分为老年进餐组(A组)及老年非进餐组(B组)、非老年进餐组(C组)和非老年非进餐组(D组),比较四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结合血糖(BG)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压发生率:A组(304/740,41.08%)〉B组(223/740,30.14%),C组(213/740,28.78%)〉D组(145/740,19.59%),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伴低血糖(28例次)MAP明显高于无低血糖(276例次);B组伴低血糖(35例次)的MAP与无低血糖(188例次)相当。结论在血透中进餐可能增加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尤以老年尿毒症患者为甚,在血液透析中伴低血糖的ESDN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正> 饱餐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已是常识。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如同“进食性癫痫”、“吞咽诱发室上速”一样,正常量进餐也同样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加强进餐护理能减少发作。本组12例进餐引起的心脏病发作19次,结合临床,试作发病机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饮食习惯中可能的影响因素,为HSP的防治提供建议和指导. 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14 例首发HSP儿童为病例组,以同期住院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32 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问卷回顾性调查两组儿童发病前1个月饮食行为相关信息. 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吃快餐、常喝白开水/果汁、经常摄入鱼虾等海产品、零食以肉类制品为主及进餐不定量等5个因素与儿童HSP有关( P<0.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喝白开水/果汁为保护因素.常吃鱼虾等海产品及进餐不定量是儿童HSP的重要危险因素(P<0. 05). 结论 健康饮食、减少过敏原接触、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等对预防儿童HS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餐因素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60例女性志愿者,年龄45~75岁.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2-4)骨密度,每令年龄组选取10例作为实验组,于检查当日上午空腹状态下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并于进餐约2 h后行第2次腰椎骨密度测量.余10例作为对照组,在行第1次扫描后下床,然后再重新摆位进行第2次扫描.结果: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腰椎骨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总体测量的精确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餐因素不影响中老年女性DXA腰椎骨密度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呼吸困难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心功能Ⅳ级者在进餐前后可给予高流量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2.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在有机体内同样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新陈代谢,包括着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又不断地排出代谢产物的两个相反的过程。前者机体摄取物质,组成机体组织,储备供给能量的材料的过程叫组成代谢;后者机体组成成份的分解和能量储备的物质的分解和利用的过程叫分解代谢。一般说来组成代谢吸收能量,分解代谢释放能量。关于物质代谢在上一讲中谈过,本讲着重介绍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3.
英国医学专家对大人吸烟与儿童腹痛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不吸烟家庭的儿童,进餐后腹痛的发生率为32%;每天吸1~10支烟家庭的儿童,腹痛发生率为45%;每天吸20支烟以上家庭的儿童,腹痛的发生率高达91%。原来,引起儿童腹痛的原因并非都是肠道蛔虫、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感染等。有些儿  相似文献   

14.
<正>月子里,很多妈咪鸡蛋、水果成筐成筐地吃,顿顿进餐都是鸡鸭鱼肉。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不利于妈咪的身体健康。过量摄取营养,会使妈咪的身体肥胖起来。肥胖不仅使体形难以恢复,不利于心理健康,更会导致体内糖和脂肪代谢失调,增大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几率。过度摄取营养还可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使吃母乳的宝宝也过多吸收脂肪,引起肥胖。有研究报道,过多摄入脂肪的婴儿,在肥胖的同时还常常伴有扁平足一类的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4~10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578例健康孕早期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追踪随访至分娩。分别于孕早、中、晚期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膳食摄入和体力活动资料,孕妇增重情况和新生儿胎龄、体质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孕妇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及适龄胎龄儿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孕妇进餐频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结果最终纳入503例孕妇。在调整年龄、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月收入、体力活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和膳食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后,与孕早期进餐总次数和加餐次数低值相比,孕早期进餐总次数和加餐次数高值可增加孕期过度增重的发生风险(进餐总次数:OR=2.03;95%CI:1.18~3.47;加餐次数:OR=1.84;95%CI:1.08~3.15);与孕早期正餐次数为3次相比,孕早期正餐次数多于或少于3次可增加不适龄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多于3次:OR=2.83;95%CI:1.07~4.58;少于3次:OR=1.92;95%CI:1.08~3.61)。孕早期正餐次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β=236.17;P<0.001)。孕中期、孕晚期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孕早期孕妇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孕早期每日3次正餐有利于正常新生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8~10岁儿童腹痛与性别、性格、饮食、排便习惯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无锡四所小学1068名8~10岁小学生(男生460人,女生608人)就有关腹痛及生活因子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59.55%的人有腹痛存在,女性儿童、性格文静内向、一日二餐或无规律进餐、喜好辣味油炸食物、进餐速度快、三日以上或无规律排便者与腹痛相关性高.结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紧张内向型情绪性格有关.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1674名6岁以内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若铁摄取不足,吸收不良,损失过多或需要量增加均可使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1]。为了解本地段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与膳食摄取的关系,我们在儿保门诊询问婴幼儿喂养情况,并在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研究儿童贫血与膳食中铁摄入量之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8.
FX-Ⅱ玻璃离子充填材料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摄入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尤其是儿童,进餐次数多,食物质软,多数零食是含糖黏性食物,易滞留牙面,再加上年龄小,自我口腔清洁能力差,致使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1〕。儿童乳牙患龋率、平均龋均水平居高不下,5岁年龄组的龋齿患病率高达76·6%〔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维生素A、B、C、D、E展开研究,了解儿童在缺乏这五类维生素时身体各方面会受到的不良影响。旨在平衡维生素摄取状态,让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通过病例研究与资料查证方式对五大类维生素展开调查,分别说明这五种维生素的作用、摄取方式以及缺乏时的不良影响。结果:不同维生素的缺乏会对儿童造成不同不良影响,影响涉及到视力、发育状况等各方面。结论:儿童家长应重视维生素的补给与平衡,加强维生素摄入量,确保每日所需维生素能够通过饮食来调节,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环球网8月12日报道,据日本RecordJapan网站8月10日报道,最近在日本的众多减肥方法中出现了一种利用进餐顺序减肥的方法.日本专家认为,即使是同样的食物,食用顺序不同,对身体的作用也会不同.用餐时,按照"蔬菜-肉类和鱼类-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顺序,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多摄取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