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及插管后血浆组胺浓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40名病人随机分为2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H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值。结果两组诱导后及插管后血浆组胺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2组间的MAP及H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PP值有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2组间的HR值有差异,且组间的MAP及RPP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及插管引起的组胺释放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并且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福尔利复合罗库溴铵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高龄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诱导用药:A组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B组静注福尔利、芬太尼、罗库溴铵,C组先预注小剂量罗库溴胺后依次注入福尔利、芬太尼、罗库溴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时患者血压、心率和末梢血氧饱和度值,观察和记录发生肌阵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气管插管前收缩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无改变;插管即刻各组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C组分别有8例和1例出现肌阵挛,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福尔利联合罗库溴铵作为全麻诱导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适合高龄患者手术全麻的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n=20),B组为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组(n=20),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5mg.kg-1、异丙酚 2mg.kg-1、维库溴铵0.08~0.1mg.kg-1诱导气管插管。插管后1、3、5、10min监测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 (HR)的变化。结果:A组插管1、3、5min时,血压、心率与插管前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0.05)。B组插管1、3、5min时, 血压、心率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可缓解气管插管时的应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探讨硬膜外联合浅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50例。ASA在I~Ⅱ级,随机均分为硬膜外联合浅全麻组(A组),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A组术中给硬膜外给局麻药+丙泊酚3~5mg/(kg·h)维持浅全麻醉。B组术中用丙泊酚4~6mg/(kg·h),吸入异氟醚1%~1.5%,手术25~30min辅助芬太尼0.05~0.1mg及维库溴铵2~4mg,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当胆囊取出体外全部停药。人手术室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术毕的HR,SBP,SDP,Sp02的变化及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感腹痛率(%)。结果两组在诱导前与插管的血液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术毕B组的心率,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心率及血压,同时高于A组同期的心率及血压(P〈0.05)。A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腹痛率A组〈B组。结论硬膜外联合浅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在无复苏室的基层医院,不影响接抬手术尤为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的MAP和HR。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T2、T3时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2、T3时R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F组(P〈0.05);T4、T5时R组MAP明显高于F组(P〈0.05)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的肌松药与芬太尼注药顺序对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肌松药组(Fen—Vec组)和肌松药芬太尼组(Vec-Fen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在右上肢远端建立静脉通道。两组均先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1.0mg/kg开始诱导,然后Fen-Vec组先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Vec-Fen组先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60s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两组芬太尼均于5s内静脉注射完毕,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后2.5min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芬太尼后15s内咳嗽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静脉注射芬太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Vec-Fen组的咳嗽发生率(10.0%,6/60)低于Fen-Vec组(4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采用先肌松药后芬太尼的注药顺序可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7.
单小玉 《工企医刊》2014,27(4):876-878
目的比较以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为主的两种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不同的静脉麻醉方式随机分均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右美托咪啶+芬太尼+顺阿曲库铵,n=60)和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n=60)。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建立气腹时的心血管反应,记录术中用药和术后恢复情况,并调查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阶段血压未明显变化,但建立气腹时血压升高,拔管后血压降低;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降低。A组麻醉和手术过程心率降低而B组心率保持不变。B组清醒拔管时间均少于A组。A组阿托品和乌拉地尔的使用较多,麻黄碱使用较少。A组术后即时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P组(P均〈0.05)。结论右关托咪啶、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确切、安全,且无术中知晓发生。但术中需注意右美托咪啶诱导给药速度、加强心率、血压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预输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影响。方法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90例,年龄18—61岁,体质量45—71kg,ASAⅠ~Ⅱ级。分为三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旋美托咪定0.25μg/kg组(B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组(C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0.05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依托咪酯0.2mg/kg、罗库溴铵0.8mg/kg。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12)、插管后1min(T3)、3min(T4)、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插管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更平稳,但C组在插管前后的显著心率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DEX0.25μg/kg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和单纯用丙泊酚用于老年人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咽喉反射的临床观察,用以指导临床麻醉。方法 30例老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Ⅰ)组和丙泊酚(Ⅱ)组,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5、10min的SBP、DBP、HR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2min血压、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Ⅱ组血压降低幅度较明显(和Ⅰ组比较),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插管即刻血压、心率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波动更大,但无统计学差异,且咽喉反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老年人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较平缓,更利于老年人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0.
40例ASAI-Ⅱ级的择期手术病员被随机地分成对等的两组,I级;异丙酚一阿曲库铵诱导组I组;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诱导组,观察两组诱导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变化,结果表明:两组中血压及RPP在诱导后2min均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气管插管后1min又非常显著地回升(P〈0.01),至诱导前水平;1组诱导后2min心率下降但不显著,插管后1min却非常显著地回升(P〈0.01),Ⅱ组诱导后2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择期手术患儿24例,按照入院顺序均分成气管插管组(A组)和喉罩组(B组)。两组均用咪达唑仑0.2~0.3mg/kg、罗库溴铵0.1~0.3mg/kg诱导;用O2-N2O-异氟烷,间断辅以咪达唑仑0.10~0.15mg/kg和芬太尼0.05~0.15mg。B组按患儿体重选择适当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眼内压(IOP)。以诱导前患儿HR、Bp、IOP作为基础值(T0),插管(喉罩)后1min(T1)和5min(T2)以及拔管(喉罩)后1min(T3)和5min(T4)时为各监测点。同时记录术后喉痉挛、咽喉痛、呛咳、喉头水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在T1—T4各时间点IOP较T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1~T4各时间点IOP小于A组(P〈0.01),且B组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收缩压、舒张压)较R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A组较B组增加明显(P〈0.05或〈0.01);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应用喉罩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应用气管插管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应用气管插管低;而气管插管可使IOP进一步增高,小儿青光眼手术应用喉罩通气临床作用较气管插管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收的ASAⅠ级~Ⅱ级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0.1mg/kg的维库溴铵、1mg/kg的异丙酚、0.04mg/mg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1.0ug/kg的瑞芬太尼,B组患者则使用2.0ug/kg的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诱导前后、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A组患者心率及血压与B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插管后与诱导后有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插管后与诱导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0ug/kg的瑞芬太尼效果优于2.0ug/mg的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能够更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患者应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合理剂量水平。方法3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T0组为对照组(11例),T1组为0.5mg/kg艾司洛尔组(11例),T2组为1mg/kg艾司洛尔组(11例)。静注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捅管。监测捅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收缩胝、舒张压和心率(HR);并抽取不同时间血标本用高压液相包谱仪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浓度。结果与基础值比,T0组插管后1min时血压和心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1组插管后3min、5min及10min时血压和心牢显著降低(P〈0.01或P〈0.05);3min及5min时去甲肾上腺以及。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T2组心率、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T1组比较,捅管后1min和3min时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1.0mg/kg艾司洛尔复合异丙酚可缓解插管时循环反应及儿茶酚胺反应。  相似文献   

14.
贾秀萍 《健康研究》2014,(4):423-42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实施气管插管全麻,B组实施喉罩全麻,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罩)5 min(T1)、拔管前5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的MAP、HR、SPO2变化,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T1时HR均快于T0时(P〈0.05),MAP、SPO2均低于T0时(P〈0.05);A组T2、T3与T0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与T0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6.00%)低于A组(P〈0.01)。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喉罩全麻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钟锦秀 《现代医院》2009,9(12):21-22
目的观察对比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全身麻醉快速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Ⅱ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依托咪酯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异丙酚组(C组)与咪唑安定-异丙酚(D组)。麻醉诱导:静脉全麻药A组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唑安定0.3 mg/kg、C组异丙酚2 mg/kg与D组咪唑安定1 mg/kg+异丙酚1 mg/kg,合用药物均为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5 min行气管插管。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的BP、HR,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各组BP、HR均有下不同程度下降,B、C组BP、HR变化最大,与诱导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插管后各组BP、HR均有所回升,以A组变化最大,与诱导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组插管前、后与基础值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咪唑安定、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但咪唑安定、异丙酚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上的注意,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R组)、芬太尼丙泊酚组(PF组),每组20例。患者行全麻诱导,术中分别以瑞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切皮后5min、手术1h、手术结束时、睁眼时等各时点的SBP、DBP、HR,观察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h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加(P〈0.05),但PF组插管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R组(P〈0.05)。PR组切皮时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于切皮后5min缓慢升至麻醉诱导前的水平。结论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老年人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杜文军 《现代保健》2009,(10):56-5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变化。方法将58例择期气管插管患者按有无心脏病史分为两组,Ⅰ组(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30例,Ⅱ组(对照组)28例。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和东莨菪碱。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15—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05—0.08mg/kg,丙泊酚1.5—2mg/ks,快速气管内插管。用1%普鲁卡因静脉复合液(每250ml内含芬太尼0.2mg、琥珀胆碱200mg)。在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min和5min时,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连续监测ECG。结果Ⅱ组患者插管后血压的恢复较Ⅰ组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即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或伴有心血管病的患者诱导时应监测ECG,室性心律失常如超过3min不恢复时最好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诱导注药顺序对芬太尼咳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的肌松药与芬太尼注药顺序对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肌松药组(Fen-Vec组)和肌松药芬太尼组(Vec-Fen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在右上肢远端建立静脉通道.两组均先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1.0 mg/kg开始诱导,然后Fen-Vec组先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mg/kg;Vec-Fen组先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60 s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两组芬太尼均于5 s内静脉注射完毕,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后2.5 min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芬太尼后15 s内咳嗽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静脉注射芬太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VecFen组的咳嗽发生率(10.0%,6/60)低于Fen-Vec组(4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时采用先肌松药后芬太尼的注药顺序可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镜法与引光器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及脑肿瘤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喉镜插管(对照组)32例;引光器气管插管(观察组)32例。两组麻醉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1mg/kg、利多卡因1.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μg/kg及丙泊酚1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肌缺血阈值(RP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SBP、DBP、RPP均下降(P〈0.01),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较诱导后,对照组SBP、DBP、RPP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也增快(P〈0.05),观察组SBP、DBP、HR、RPP无明显变化(P〉0.05);插管后5min,对照组SBP下降明显(P〈0.05),DBP、HR、RPP下降幅度大(P〈0.01),而观察组除HR下降明显(P〈0.05)外,SBP、DBP、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光器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刺激较小,尤其对血压影响小,降低RIP,插管期间心血管功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钱江  项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58-260
目的评价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患者分为硬膜外胃组(GG组)、肠组(G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SI组),每组各20例,各组在全麻诱导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BIS)等。其中GG组在T9-10间隙,G1、GSI组均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G组、GI组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间隔3min再追加12ml,GSI组注人生理盐水15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后行丙泊酚TCI。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t)为4μg/ml。记录各组在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设为T1-T5)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的用量;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G组最短。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异丙酚的用量在L-L时间点时,GG组最低,GSI组最高(P〈0.05)。在时间点T2-T5,GG组HR和MAP与GSI和G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时,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异丙酚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且硬膜外阻滞平面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