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促进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及早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2例的病例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观察、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程俊霞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1002-1003
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总结了66例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及要点。在围手术期间采取有效的身心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围手术  相似文献   

3.
陈秀华 《大家健康》2014,(8):200-201
目的:探究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通过对7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椎弓根钉内谷底治疗观察,加强术前对患者的探视,重视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加强管理,积极主动配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疗效确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当代医学》2016,(4):119-119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其手术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胸腰段后凸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P<0.05)。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出现软组织损伤、神经压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有1例出现少量气胸,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对患者随访1年,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等现象。结论给予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应用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0例,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PKP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解除患者疼痛及活动不便情况,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给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与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是否伴有术后并发症出现,以及神经系统有无损伤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78.05%相比,差异显著(χ2=5.1446,P<0.05)。结论对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性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采用经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4年,平均2年7个月.术后内固定稳固,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前、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GSS内固定和改良椎板减压、植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手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获1~3级恢复,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26例患者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治疗护理已痊愈.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方旭 《吉林医学》2013,34(16):3117-3118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的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没有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脊椎功能。结论: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2例患者随访18—46个月,平均22.5个月,发现术后受伤胸腰椎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亦获得较大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严重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通过复位、固定和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共纳入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措施;B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观察与测量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达B级以上,C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级及 E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以上,显示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T/MRI复查,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人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通过改进内固定技术及支撑材料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远期脊髓神经再压迫风险小。  相似文献   

16.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诊断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损伤节段:T1 12例,T2 29例,L1 17例,L2 11例,L3 4例,L4 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5d,均为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程度、上下终板成角均优于术前(P〈0.01)。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佳,稳定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功  张井泉  耿春辉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13-1513,156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posterolateral fusion,PL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价值。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1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5例。按照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11例,爆裂骨折21例。骨折共累及椎体32椎,T102椎,T113椎,T128椎,L1 10椎,L25椎,L34椎。均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评价内容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2min,平均失血量420ml,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2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后3月内固定椎弓根钉断裂1例,供骨区疼痛或不适8例,发生率25%。结论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2例分为两组:跨伤椎传统4钉手术组35例,伤椎置钉手术组27例;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伤椎高度、矢状位Cobb’s角、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率、术后硬膜横截面积的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骨科进行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周后进行相关肢体功能锻炼活动,禁止负重行走,术后随访10个月,记录和统计患者骨折恢复和椎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1级和2级的人数分别为11例和22例,良好率高达66%,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例和12例,良好率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观察组有1例患者愈合不良,经治疗后无恙,无任何患者出现断钉和螺钉松动的情况。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提高了术后良好率,帮助患者恢复脊髓正常功能,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