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周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07-108,110
目的探讨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减少外渗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857例化疗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7例中化疗药液外渗的有72例次,外渗率为8.4%。手背穿刺外渗率20.83%,手腕穿刺外渗率44.44%,肘窝处穿刺外渗率31.94%,其他穿刺外渗率2.79%;首次化疗占9.87%,重复穿刺占9.55%;输液瓶次>5占8.39%及用铂类药物占11.37%;发疱药物占10.69%,非发疱药物占4.43%。穿刺部位、解剖因素、生理因素、输液时间、药物刺激强度等都是引起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结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做好知识宣教、缩短输液时间及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等都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冯春琴1高建青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输液部位的药液外渗、外漏现象。本文介绍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问题。1药液渗漏引起组织肿胀坏死的原因①静脉痉挛:由于高渗药液、升压药、化疗药物的分子浓度高,刺激性强,因而使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正压使用留置针给肿瘤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 对一些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正压留置针患者不容易产生静脉炎,药液不容易外渗,而且不会限制病人穿刺部位的活动.结论 一次性使用正压留置针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也可以避免一些因活动导致的化疗药物外渗,伤害血管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当前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已被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病人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因为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刺激性、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以及长时间输液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药液渗漏,引起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可造成病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重者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以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和关节损伤,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化疗病人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加上化疗药物本身对血管、粘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以及在各环节中不加注意造成药液渗漏,均可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其表现为局部组织疼痛,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这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而且还耽误了病人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对化疗病人的静脉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静脉关键是要防止药液渗漏.近几年来,我们对如何预防化疗药物渗漏以及发生渗漏后的处理做了大量的总结工作,现从护理角度,对化疗药物渗漏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及化疗药物发生渗漏后的处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患者留下终身残疾.为解决临床护理难点,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使药物外渗处理得到有效控制.为使化疗护士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此并发症的病因、病理.外渗分类、预防及渗漏处理及防治等作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7.
盖诺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就是静脉炎 ,化疗药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 ,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盖诺是抗肿瘤植物新药 ,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盖诺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较大 ,常累及整个穿刺手臂 ,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据文献报道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 5 7.6 % [1] 。在我科近一年来进行盖诺化疗 30人次中 ,发现 4例病人出现外渗现象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病人均为联合化疗及多疗程化疗出现药物外渗 ,男性 3例 ,女性 1例 ,…  相似文献   

8.
<正>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临床化疗中对药液外渗的患者,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化疗病人320例,其中男176例,女144例,年龄35~76岁,其中胃癌76例、肝癌55例、肺癌45例、乳腺癌38例、宫颈癌48例、白血病22例、直肠癌36例。发生化疗性静脉炎和药液外渗肿胀部位31处,轻度渗漏,范围小于4厘米以下15处,中度渗漏,范围在4~6cm 13处,重度渗漏,范围大于6cm 3处。  相似文献   

9.
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药液外渗,从针口外渗或从血管破口外漏均可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炙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方法保护静脉,使化疗病人的静脉  相似文献   

10.
静脉药液外渗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护理难题,它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尤其是一些化疗药物的外渗,常可导致皮肤肿胀、疼痛甚至坏死,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我科对16例静脉药液外渗的患者采用激光外照射加激光血管内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隋晓红  李郁金  孙平  付兆霞 《河北医学》2006,12(10):1007-1009
目的:探讨护理环节管理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5例肿瘤化疗病人,静脉应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分别选用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指小静脉、桡静脉等注射部位,进行护理环节管理。结果:245例患者中有240例未发生药液渗漏,约占98%;有5例发生渗漏,约占2%。发生药液渗漏的病人,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均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结论:建立严密的护理环节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掌握技术操作方法,能有效防止化疗药液渗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在肿瘤护理工作中。因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渗漏引起的组织坏死以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体损伤。给每天需要穿刺输液的肿瘤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为了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病人治疗期问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致残等医疗事故的发生.临床上较多采用中心静脉给药,使病人在无静脉刺激性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我们对31例应用外周中心静脉嚣管(PICC)的病人进行操作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对发生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进行应急处理.结果 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对10例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病人,采取局部进行环形封闭、冷敷、黄冰解毒消肿软膏外敷.50%硫酸镁与地塞米松注射.履交替湿敷等及时处理,损伤的皮肤全都痊愈.结论 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不良事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化疗患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穿刺技能以及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化疗是癌症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疗程长,反复穿刺给药及药物对血管壁产生的刺激性,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静脉炎、药液外渗而致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对穿刺部位的静脉应做到认真选择,及时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在化疗过程中,常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化疗药物血管外渗,致使血管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尤其是强刺激性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极易造成组织坏死及血管不可逆损伤.因此,对化疗药物渗漏处进行及时处理,保护血管,防止静脉损伤十分重要.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40例化疗时药物外渗的肺癌病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654-2湿敷于渗漏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1%~6.0%[2].我科于2009年开始通过培训全科护士、改进操作流程、加强健康教育等制定护理干预流程,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需要化疗的患者82例,其中卵巢癌35例,子宫内膜癌25例,宫颈癌20例,外阴癌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8.5岁,共发生药液渗漏5例次,发生率6.25%.  相似文献   

18.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周期长、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很容易引起化学烧伤性静脉炎及局部外渗致组织坏死.尤其是长期或多期化疗病人静脉损伤严重,造成静脉穿刺困难,且容易发生药物渗漏[1].我科用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唐忠敏  庞永慧 《医学文选》2004,23(6):757-758
静脉药液外渗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护理难题,它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尤其是一些化疗药物的外渗,常可导致皮肤肿胀、疼痛甚至坏死,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我科对16例静脉药液外渗的患者采用激光外照射加激光血管内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中两种持针手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合理可行的静脉穿刺持针手法。方法 :同一护理人员对同人群病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持针手法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结果 :两种持针穿刺手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药液外渗率、病人疼痛经统计分析 ,P <0 .0 5 ,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前后持针穿刺法在临床操作中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药液外渗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