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对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不同干预方案确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案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110例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合用中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清hs-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3/55),低于对照组的20.00%(11/5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消除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控制炎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愈显率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愈显率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星蒌承气汤随证加减.疗程为1周.结果 ①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解毒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证明解毒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型患者15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解毒通腑汤;B组只使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状况进行评定(采用NIHSS卒中量表)。结果:A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降低:61.14±5.51,B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降低:50.33±4.36。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解毒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型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靳三针配合点穴联合清脑益元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清脑益元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靳三针配合点穴治疗,观察各组四肢肌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上下肢运动功能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临床总体疗效、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四肢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靳三针配合点穴联合清脑益元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肌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柴胡汤对痰热腑实型缺血性脑中风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及高新区分院脑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痰热腑实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大柴胡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对比2组近期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治疗安全性,并随访6个月,对比2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痰热腑实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辅以大柴胡汤治疗,能取得更为满意的近期疗效,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CRP水平,以减轻炎性反应对神经组织的损害,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神经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愈显率7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8.46%,愈显率38.4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后的改善以治疗组更明显.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包括控制脑水肿、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腑泻热、逐瘀化痰剂保留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0d。治疗后行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Pc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在改善G-Pc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萎承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对照组总有效率69.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药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不失为临床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柳叶 《中国中医急症》2014,(7):1343-134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痰热腑实型中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中风病的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组辨证后接受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肺炎、应激性溃疡、泌尿系损害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hs-CRP值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hs-CRP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人次数为17.02%,远低于对照组的36.17%(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味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及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动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泄热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I)及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研究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较低,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较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BI、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龙娜 《陕西中医》2014,(10):1276-1278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8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能改善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症状,能改善中风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即采取溶栓、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蒌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第90天BI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治疗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通过清热解毒、涤痰化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痰通腑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通腑汤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治疗前及治疗15、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99%(47/49),对照组总有效率77.6%(38/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 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0 d均低于本组治疗15 d(P<0.05),且治疗15、30 d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腑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较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及治疗: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胆南星、全瓜蒌、牙皂、川贝、大黄、枳实、厚朴、金银花、黄芩、丹参、川芎、红花、全蝎、炙甘草)1 d 1剂,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2%;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176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块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化痰通腑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显效6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76.3%。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有较好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