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祛腐生肌理论论治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敏  王勇 《光明中医》2009,24(5):794-796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相对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组织修复而言,指创面愈合时间超出4周以上,而无明显愈合倾向的组织缺损,属于中医学疡科病“溃疡”范畴。其典型特征是皮肤溃疡发病后,较短时间内即表现出“疮溃而脓清,或疮口不合”。常见的包括糖尿病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硬化闭塞症、肢端坏疽、褥疮、重度烧伤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愈后又极易复发,以及有癌变可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斌  王一飞 《中医杂志》2011,52(23):2002-2005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是临床上常见的难题,由于原发疾病多样,组织缺损较深,病程往往迁延难愈或愈后复发.中医学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全身系统治疗与局部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述了中医学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清—化—补”动态联合治疗方案,并尝试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概念、判断标准、评价方案进行探索性的总结、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常与局部缺血、感染、静脉瘀滞、基础疾病、肥胖、药物和压力等因素相关[1],通常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多表现为创面深、面积大、病程迁延,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慢性皮肤溃疡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手术治疗风险大,中医药对此具有一定优势,故而在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历代医学文献对此都作过阐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煨脓长肉"、"提脓去腐"、"祛腐生肌"、"肌平  相似文献   

4.
慢性难愈性创面属中医学"溃疡"范畴,气血不足是其主要病因。中医学认为脓为气血所化生,在溃疡后期疮面有脓预后才良好,因此温补气血、煨脓长肉成为中医外科治疗溃疡的一种特色疗法。煨脓长肉法符合湿性愈合理论,使创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及温度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本文从中医学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认识、"无脓不长肉"的独特理念及煨脓长肉的作用机制三方面对煨脓长肉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面临的一种新型卫生问题。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受各种因素的作用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的创面,主要包括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炎性皮肤溃疡、放射性溃疡等。近年来,随着各种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导致与之相关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生率也与日俱增。该病由于经久不愈而具有较高的诊疗费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发展。中医学对慢性病的诊治有独特优势。笔者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发现慢性难愈性创面多因“虚”感邪,进而致瘀、致腐。临床实践证明,从虚实论辨仅仅是方便临床辨别,实际中常有虚实夹杂、虚实转化等,且往往有兼证,不同的体质又大相径庭,因此辨别邪正盛衰,掌握创面的治疗特点和时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我们必须把握中医治疗创面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疾病的分期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用药,才能充分体现中医的个体化施治原则,使患者受益。文章结合案例,探讨从虚实角度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丰富创面修复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压疮、动静脉溃疡、癌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1]。该疾病由于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致使创面存在持续的感染及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所以在实验中动物模型应体现这一特点。因此,不断改进慢性难愈  相似文献   

7.
唐汉钧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宏平 《中医杂志》2004,45(9):662-664
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如静脉性溃疡、烧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等,不仅包括疮疡溃后的溃疡,而且涉及到外伤、手术等创面以及由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原发病所继发的难愈性创面,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体表局限性缺损,即伤口(短期能愈合的)和溃疡(经久没有愈合倾向的),范畴已超出中医传统的溃疡,因其迁延不愈及愈后极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论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上常见病,如静脉性溃疡、烧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等,不仅包括疮疡溃后的溃疡,而且涉及到外伤、手术等创面以及由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原发病所继发的难愈性创面,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体表局限性缺损,即伤口(短期能愈合的)和溃疡(经久没有愈合倾向的),范畴已超出中医传统的溃疡,因其迁延不愈及愈后极易复发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诊断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均采用自拟敛疮散外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创面大小、深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0%。结论自拟敛疮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鲜鸡蛋内膜治疗慢性皮肤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损伤后,如外科处理不当或有感染等发生,常导致伤口修复"失控",形成慢性难愈性溃疡.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笔者使用鸡蛋内膜贴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及褥疮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难愈性创面,俗称溃疡,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1]。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受损,并伴有各种原因刺激所致的局限性缺损、溃烂,经1个月以上治疗尚未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2]。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慢性病增加,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见的有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淤积性溃疡、压疮以及创伤性、感染性、神经源性等皮肤损害。由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皆可出现"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亦包括消化性溃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等,中医同属"溃疡"的范畴。虽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总属"气虚毒损证"。故文章以"异病同治"为指导,系统论述"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因证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回阳生肌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在细胞,分子层次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2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用洗必泰油纱条),2组均服用温补脾肾的玉肾胶囊,6周后总结疗效.取治疗前后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创面边缘组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Ⅰ型/Ⅲ型胶原,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纤维连接蛋白(Fn)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50.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阳生肌膏可以改善慢性溃疡创面的局部炎症状态,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促进胶原合成,尤其是Ⅰ型胶原形成;可使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组织FGF-2表达和VEGF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回阳生肌膏对慢性难愈性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皮肤溃疡又称难治性溃疡,病因复杂,缠绵难愈,或愈后复发,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现代医学治疗多常用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给予维生素类和锌治疗,严重者需要"截肢",而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难愈创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创面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等优势。祖国医学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外治法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医外治方面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皮肤溃疡又称难治性溃疡,由于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差,血液循环障碍及抵抗力低下,在此基础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李令根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下肢慢性溃疡多为"毒""瘀""虚"夹杂的病机,故治以活血化瘀、益气敛疮,研制出院内中药外用制剂壳聚糖复合药膜,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后期,脓腐已去而肌难生者,临床疗效显著。壳聚糖复合膜的自然成膜性能使创面保持持久湿润,有利于溃疡"煨脓长肉",药膜中所含中药能通气血、补正气,共奏补虚祛瘀之效。  相似文献   

17.
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外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以下肢、足为多发部位,好发年龄在14岁~64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肤溃疡属中医学“疮疡”、“溃疡”等范畴,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为运用。近年来,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外治皮肤溃疡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30余篇,从复方和单味药两个角度,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1],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以下肢、足为好发部位.年龄14岁~64岁人群中[2],男性发病率9.2%,女性6.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肤溃疡属中医学"疮疡"、"溃疡"等范畴,运用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更以易于操作、疗效直接等特点被广为运用.据报道,历代[3]以生肌类功效命名的外用方剂即有47首,历代[4]有代表性的外治溃疡方剂达523首.近年来,或秉承古旨,或有所发扬,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外治皮肤溃疡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76-1577
如何加速慢性难愈性溃疡的愈合是中医外科学的难点之一。而对于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中医外科干预,重点在于顺应溃疡本身的愈合规律,结合全身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引导慢性难愈性溃疡的转归沿着其愈合规律发展。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慢性难愈性溃疡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沿着自外而里、自下而上的向心托举顺序发展,从而愈合。而顺应这种愈合规律,采用必要的手段,使得慢性难愈性溃疡四周"邪"得以局限,肉芽组织自下而上填充伤口,即是中医外科学中的"护场"形成,对于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时间的缩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固体等)作用于人体所致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疾病,常伤于局部而波及全身,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中医学将其称为"水火烫伤",其临床特点以创面局部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渗出、焦痂为主要表现。高温可直接造成局部或全身组织的细胞发生炎症、溃疡、变性、坏死,深度烧伤的创面在修复愈合时可形成大量瘢痕,或部分创面因经久不愈而形成难愈性溃疡。向丽萍教授采用常规疗法配合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