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81例ABO血型不合,拟诊为HDN的新生儿标本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相符27例、21例,符合率33.3%、25.9%,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符合50例、56例,符合率61.7%、69.1%,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符合57例、64例,符合率70.4%、79.0%,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在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灵敏度高。微柱法操作简便、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尤其表现在放散试验和游离试验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方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实验和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试管血型检测与试管抗人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对照检查:①新生儿ABO、Rh系统定型;②新生儿直抗实验;③游离IgG测定;④放散实验。结果两法检测326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标本(其中夫妇ABO血型系统不合292例,夫妇ABO系统血型相合34例)。夫妇ABO血型系统不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60例(54.8%),80例(27.4%);夫妇ABO系统血型相合的阳性率分别为23例(67.6%),17例(50%)。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靠,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8%,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实验室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传统试管检测法、凝胶卡式检测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的优缺点。方法对临床拟诊的110例HDN标本同时用试管法、凝胶卡式法和流式细胞仪对患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血清游离抗体检测及患儿红细胞放散液鉴定3项试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0例HDN标本用试管法检测出符合ABO-HDN血型血清学特征的阳性标本55例,阳性率50%;凝胶法检测阳性73例,阳性率66%;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95例,阳性率86%。结论3项试验的3种方法检测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流式细胞仪法、凝胶卡式法、试管法;流式法的测定数值客观、定量、准确,有利于结果的判断,凝胶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稳定且易保存,2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试管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冷冻复融放散试验和改良热放散试验(木瓜蛋白酶处理红细胞微柱凝胶卡法),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择201 5年10月至12月于本院检验科接受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检测的194份全血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冻复融放散试验和改良热放散试验分别对其进行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计算2种方法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并且采用x2检验对2种方法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冷冻复融放散试验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为57.7%(112/194),高于改良热放散试验的45.9%(89/19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冷冻复融放散试验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的灵敏度为92.3%(72/78),高于改良热放散试验的76.9%(60/78);这2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98.3%(57/58).结论 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检测,冷冻复融放散试验和改良热放散试验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冷冻复融试验灵敏度更高,更适合于该项目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型鉴定的难点,针对新生儿血型抗原与抗体的特点,探讨新生儿常见血型鉴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盐水介质法(玻片法和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同时正定型检测本院住院新生儿ABO血型。结果玻片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97.75%,试管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99.25%,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10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玻片法和试管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治疗及输血提供了安全保障,而玻片法和试管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差,偶有错判和误判,慎用于新生儿ABO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提供直接依据。探讨分析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特点和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及释放液抗体检测。结果在890例临床出现黄疸却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中,A型391例,占送检标本的43.94%,B型499例,占送检标本的56.0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10例,占12.3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405例,占45.50%;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722例,占81.12%。Ⅰ型阳性94例,占10.56%;Ⅱ型阳性310例,占34.83%;Ⅲ型阳性302例,占33.93%;Ⅳ型阳性16例,占1.80%;Ⅴ型阳性1例,占0.11%。结论本地区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溶血三项检测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依据,为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检测。结果在108例送检的标本中74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占送检标本的68.5%(74/108);出生天数小于或等于5d者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为72.3%(68/94),明显高于出生天数大于5d的新生儿42.9%(6/1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新生儿外周血标本的早期检测,可提高阳性指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应用于稀有血型抗体筛选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Sephadex-G50凝胶为载体,制备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取无偿献血者血清与稀有血型(Mur)抗原阳性红细胞加入凝胶卡反应腔,37℃孵育后15min离心,观察结果。再取阳性反应者血清,用2-Me灭活IgM型抗体后,重复前述步骤,以确定是否含IgG型抗-Mur。取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抗实验、游离抗体实验和放散液抗体检测实验。结果 2 600名无偿献血者中,检出1例IgM型抗-Mur。24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中,检出ABO溶血病210例,RhD溶血病5例,RhE溶血病2例,抗-M和抗-Jka引发的溶血病各1例。自制凝胶卡与进口凝胶卡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自制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凝胶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可用于血型血清学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核单层检测(MMA)方法 预判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ABO系统产前检查标本进行MMA法实验,以及追踪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30例ABO系统产前标本MMA法实验阳性19例,产后17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阴性11例,2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9例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该方法 灵敏度为89.4%,特异性为81.8%.阴性预示值为84.6%,阳性预示值为90.4%,总有效率为86.7%.结论 单核单层检测(MMA)方法 可用于预判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产后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并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与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 T )、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放散试验检测。结果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确诊275例,其中母婴ABO血型系统不合占96.00%(264/275),Rh血型系统不合占4.00%(11/275)。ABO血型系统不合 HDN患儿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占95.83%(253/264)。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中,微柱凝胶免疫法DAT、游离试验与放散试验至少1项检测结果阳性者占68.58%(275/401),试管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占44.39%(178/4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应用进行HDN检测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利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14-1815,1817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桂林市中心血站采用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及吸收放散试验对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在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新生儿溶血病67例,占94.36%;其中需换血治疗3例,占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的4.47%;RH(D)新生儿溶血病4例,占5.64%,均行换血治疗。结论部分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血治疗,RH(D)新生儿溶血病全部需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153例黄疸患儿做“三项试验”,即:①红细胞抗球蛋白试验;②抗体放散试验;③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①153例黄疸患儿与其母均为ABO血型不合。即母亲血型均为0型,Rh(D)阳性。母亲血清中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均为阴性。母-婴血型O-A者为78例,O-B者为75例。②共检出ABOHDN者为127例。其中,母-婴血型O-A者为66例,占84.62%(66/78)。O—B者为61例,占81.33%(61/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015,P〉0.01)。结论微柱凝胶试验技术进行HDN血型血清学检查,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探讨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本院新生儿病房怀疑为HDN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522例HDN筛查试验阳性率为41.4%,均为ABO HDN。其中直抗试验阳性率9.2%,游离试验阳性率35.8%,热放散试验阳性率28.7%。结论 快速早期诊断HDN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发病率、血型模式并对溶血三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及外院送检的母婴ABO血型不合病例227例,检测患儿及母亲的ABO血型及新生儿的溶血病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共186例,占所有病例的81.94% (186/227),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经卡方检验P>0.05.186例阳性病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占59.14% (110/18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占84.78% (156/18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占94.62% (176/186).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高,以母亲O型、患儿A/B型为主,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血三项试验敏感性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BO-HDN检出率为17.6%(102/580),在102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56例,阳性率为18.0%(56/311),B型46例,阳性率为17.1%(46/269),两组比较显示ABO-HDN的发生率与新生儿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DTA最低为38.2%,放散试验最高为100.0%。出生天数≤3的新生儿ABO-HDN检出率22.9%,明显高于37的检出率(3.9%)。结论 MGT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阴阳性结果明显、结果易保存等优点。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与患儿性别、血型、日龄之间的关系,分析溶血3项试验对H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8例疑似HDN患儿的血样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检查,以上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在2208例中,有1021例确诊为ABO-HDN。不同性别新生儿HDN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1,P=0.000);A型和B型患儿HDN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14,P=0.000);随着患儿日龄增大,HDN阳性率逐渐降低。在确诊为ABO-HDN的患儿中,直抗试验阳性率为19.59%,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6.96%,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00%。结论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患儿性别、血型与HDN阳性率与有关,患儿日龄越小,HDN阳性率越高。释放试验的准确率最高,且是诊断ABO-HDN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黄疸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HDN 血型血清学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程度。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76例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3项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临床诊断为 HDN 108例,阳性率为39.13%。患儿出生后0~2 d 内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0.00%。结论血型血清学试验可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尽早采集患儿标本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h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新方法——单核单层检测。方法采集Rh抗体阴性对照组和阳性组共30例孕妇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血清抗体鉴定和单核单层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单核单层检测的灵敏度为77.8%,特异性为90.5%,阴性预示值为90.5%,阳性预示值为77.8%,准确率为86.7%。结论单核单层检测作为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辅助手段,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O型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效价对早期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704例夫妻血型不同的O型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效价,用红细胞(RBC)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BC抗体放散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等3项试验确定患儿是否患有HDN,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