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方法收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及CT资料。结果94例有骶髂关节表现异常,包括:早期,关节面侵蚀、骨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其中12例髋关节、骶髂关节及腰椎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X线及CT检查已成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CT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对22侧(21例)髋关节的CT图像进行了分类和影像征象分析。结果 22侧股骨髋臼撞击症髋关节,杵型12侧,臼型10侧。以股骨头骨赘、髋臼缘硬化增生、关节面失光滑、关节面下密度异常四项CT征象做为杵型组和臼型组的对照指标,股骨头骨赘和关节面失光滑有明显差别。结论股骨头骨赘和关节面失光滑这些指标都反映了致病机制的差异。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及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8岁,周身鳞屑性红斑伴四肢关节痛10年,关节痛与皮损相平行,曾以类风湿治疗无效.实验室检查:RF及抗"O"阴性.否认家族史.摄双足、双手、骨盆及腰椎X线片示:诸骨明显骨质疏松;双足趾及双手小指屈曲状,并有多关节间隙变窄、半脱位;双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关节面密度增高,关节面毛糙,骨质有吸收破坏;腰椎呈竹节样改变.  相似文献   

4.
邓开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201-202,T029
本文报道了24例垂体腺瘤卒中的CT 表现,除均具有垂体腺瘤的共同CT 表现以外,瘤卒中CT 征有:(1)平扫瘤体中局限密度增高;(2)瘤腔内较高密度液平;(3)增强后瘤体增强,出血灶无改变;(4)排除瘤内钙化之密度增高;(5)不同时期瘤内密度增高灶的CT 值呈动态改变。文中讨论了影响垂体腺瘤卒中检出率的若干因素,强调了CT 表现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CT 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0岁。左顶部颅骨隆起疼痛5月余。摸之质硬欠光滑,触乏稍痛,局部皮温高,头皮毛发未见异常。病人有发热症状,体温38度,X线摄片:左顶骨混杂密度影,骨质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多个类圆形大小不一低密度区,边缘欠光整。CT扫描见左顶骨明显增厚,骨质密度增高硬化明显,并可见多个液性低密度区,CT值20Hu,皮肤软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检查:满视野脓细胞。  相似文献   

6.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的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CT变化特点的认识,尤其是早期诊断中容易混淆的征象。方法:收集近期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88例,另设50例无症状受检者的骶髂关节作对照,均行薄层CT扫描。结果:对照组关节面光滑,关节面下骨质清晰。疾病组关节间隙、关节面下松质骨硬化等改变都具有明显的变化特点。结论:关节面的破坏是该疾病CT诊断的核心问题,CT对Ⅱ级以上的诊断才具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是许多疾病的好发部位,而且病变常常以侵犯关节面为基本改变或主要表现。临床虽然可以借助X线平片、CR和DR进行诊断,但它们的密度分辨力远不及CT。细微病变的显示是目前影像检查的难题,许多疾病尤其是早期病变不能及时发现,CT检查常用的方法是轴位扫描,由于扫描基线与关节面平行,所采集到的有关关节面的信息很少.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51岁,农民。"腰部疼痛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夜间疼痛明显,近半年出现大便异常,偶有小便失禁,未治疗。CT增强检查:L5~S2节段椎管内可见最大截面约为8.2cm×7.7cm软组织密度增高影,CT值约为30HU,边界清,密度均匀,呈膨胀性改变,邻近骨质受压变薄(图1,2),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双侧髂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紫绀型先心病)患者颅内血管密度增高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紫绀型先心病患者术前头颅CT平扫和临床资料,按颅内血管密度增高程度分为正常密度组、轻度增高组、中度增高组及重度增高组,将血管密度增高程度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值及临床紫绀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组间静脉窦内血液CT值及Hb、RBC、HCT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血液CT值与Hb浓度的相关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血管密度与紫绀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82例中,CT表现脑血管密度正常12例(14.6%),脑血管密度增高70例(85.4%).其中,轻度增高组22例(26.8%),CT值为(55.4 ±2.6)HU,Hb浓度为(169±6)g/L,RBC为(5.8±0.3)×1012/L,HCT为0.51 ±0.03;中度增高组29例(35.4%),CT值为(61.3±2.9)HU,Hb浓度为(209±15) g/L,RBC为(7.1 ±0.4)×1012/L,HCT为0.66±0.06;重度增高组19例(23.2%),CT值为(68.8 ±4.2)HU,Hb浓度为(242±23) g/L,RBC为(8.3±0.9) ×1012/L,HCT为0.78 ±0.08.不同组间血液CT值及Hb、RBC、H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3.263、134.703、120.974、136.541,P值均<0.01).血液CT值与Hb浓度呈正相关(r=0.98,P<0.01).血管密度与紫绀程度呈等级正相关(r =0.86,P<0.01).结论 紫绀型先心病患者颅内血管密度多呈不同程度增高,增高程度与Hb浓度正相关;临床上与紫绀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疏松内密度不均(n=6).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n=7).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 (n=6).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n=6).髋关节间隙狭窄(n=9).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n=2).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出现常早于骶髂关节,并且是首发征象,它多发病于青年男性,CT可提供较早及确切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与正常组螺旋CT淋巴结检出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正常人与胃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情况。方法 对 88例正常人和 10 6例胃癌患者进行上腹部螺旋CT扫描 ,比较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 正常组与胃癌组间淋巴结检出情况有显著差异。螺旋CT对淋巴结总检出率为 3 9.7% ,转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达 69.2 %。结论 淋巴结密度增高对CT淋巴结检出率有重要影响 ,淋巴结CT检出率与胃癌具有明显相关性 ,对胃癌淋巴引流区域检出的淋巴结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MRI诊断阳性73例,CT诊断阳性63例。MRI诊断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骨髓水肿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累及骶髂关节患者的MRI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增厚,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且关节软骨边缘毛糙,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CT影像主要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呈锯齿状,且伴有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受累处通常位于关节中下部,髂骨侧较为明显。结论 MRI早期诊断AS累...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索高原地区患者颅脑CT平扫显示血管密度增高的病因,分析其与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居住在海拔2500~4800m的186例颅内血管密度增高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8例颅脑CT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组。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点,统计各种病因所占比例,比较两组颅内动脉、静脉窦CT值、近期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高原地区颅内血管CT值增高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34例,占72.0%,慢性高原病(CMS)46例,占24.7%,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6例,占3.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红蛋白含量、脑动脉、静脉窦CT值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20.781、150.952、221.988,P<0.01)。颅内血管密度增高组脑动脉CT值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b=0.202、0.271、0.292,P<0.05)。结论:高原地区颅内血管密度增高及程度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高原地区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增高的病变都可能使脑血管密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企业职工,于7年前工作时突感腰部疼痛.伴左小腿麻木,发痒,无力,经MRI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脱出伴髓核疝出,见图1,PPD实验(一),WSK:30mm/h,经骨盆牵引症状改善。在随后几年中时有腰痛未引起注意,1年前腰痛加重,经检查L5—S1椎间盘脱出伴髓核疝出并略有吸收.但神经压迫症状不明显。X线检查L5~S。椎间隙变窄,椎体关节面密度不均匀,局部密度增高。CT扫描L5、S1椎体内大小不一蜂窝状影.见图2。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10例临床诊断及术前活检证实的纤维血管瘤,其中4例作了血管造影及增强后CT 扫描。作者认为CT 能作出正确诊断。与身体其它部位肿瘤一样,增强后CT 于静注造影剂后15秒显示肿瘤表面密度增高,肿瘤基部显示浓密的动脉血管,与囊状扩张的动脉瘤很类似,并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  相似文献   

16.
高原肺水肿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急性高原适应不全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总结其CT表现。结果:其CT表现:(1)早期为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多出现于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且右下叶早于左下叶;(2)中期为云状密度增高影,若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病变密度逐渐增高而形成云絮状密度增高影;(3)晚期可发展到上叶后段及前段,病变充满整个肺叶,可见受累肺段支气管充气;(4)右肺表现重于左肺。结论:CT是高原肺水肿较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于高原肺水肿,CT诊断的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李鸿汀  黄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65-1365,1368
患者女,6岁。因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紫绀5年入院,入院前5年反复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活动后气促,口唇、四肢稍紫绀。影像学表现:X线全胸片示右上肺内带近纵隔旁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图1),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待排,建议CT进一步检查。CT表现:右肺上叶尖段、前段见条状、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54~65HU,与纵隔血管密度相当,未见钙化(图2,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方法:对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的20例患者进行CT平扫,其中加CT增强扫描12例,20例均于外伤后2~5h行CT检查;随访CT复查17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右侧18例,左侧1例;双侧1例。3例肾上腺挫伤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肿胀、增粗、边缘凸起、密度不均;17例肾上腺血肿CT平扫呈梭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增高或混杂密度。肾上腺周围脂肪囊内线条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6例,同侧膈脚增厚2例。增强12例中,挫伤2例增强显示肾上腺增粗,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1例。血肿10例增强显示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5例,呈线状强化3例,病灶无明显强化2例。17例随访复查CT显示血肿范围缩小,密度减低,CT值较急性期减低10~20HU。结论: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CT表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及CT随访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CT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状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CT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