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报道再障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系统有异常[1~3]。α2-巨球蛋白(α2-M)为血清中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蛋白酶作用,本文通过测定36例再障血清α2-M的变化,初步探讨α2-M在再障出血机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 正常献血员39名,男24名、女15名,年龄14~58岁,平均26.5岁。36例再障均系初诊和住院复治病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2~68岁,平均24.5岁。诊断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修订的标准,均为慢性再障,其中转化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现已有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治疗再障获得成功的报道,我院从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用CSA雄激素——安雄片,共治疗10例再障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诊断标准 10例再障患者均系本院血液科住院病例,经外周血及骨髓检查,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再障(SAA—Ⅰ)2例,慢性重型再障(SAA—Ⅱ)2例,慢性再障6例。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年,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再障与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我们对成人再障患者做了IgG、IgA和IgM的测定,现将测定结果与再障之间关系做一分析。 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25例再障患者诊断标准按1989年《全国再障专题座谈会修订的再障诊断和分型标准》。男17例、女8例,年龄14岁~38岁,均为原发性再障。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以牙龈、鼻、皮肤粘膜出血及阴道流血为主,感染,倦怠;气短22例,25例均无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100~150)×10~(12)/L15例,(150—200)×10~(12)/L10  相似文献   

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下简称再障 )起病急、进展迅速 ,一旦确诊首选骨髓移植治疗 ,我院自 1998年开始对于不适合或无条件做移植患者采用环孢菌素A(CSA)、康力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 1998年以来收治 30例重型再障患者 ,观察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9±11岁 ;对照组 15例为我院 1998年以来收治重型再障患者 ,对照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9± 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中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治疗前观察组Hb(47 5…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又名全血细胞减少症,小儿并不少见,但治疗效果欠佳。现将自1984年4月以来收住的再障病例中已基本痊愈的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诊断及疗效标准,按1981年全国再障专题会议制定的标准。(二)发病情况: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3~12岁.其中1例于发病前4个月患“黄疸性肝  相似文献   

6.
<正> 本组自1983年12月~1984年10月应用氨肽素治疗14例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氨肽素治疗前后检测抑制T细胞和辅助T细胞,溶菌酶,免疫复合物,现将结果汇总如下:一、一般资料14例非典型再障中,男10例、女4例;3~7岁3例,7~14岁11例,病程均在1年内,经临床、血象、骨髓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苯化合物是引起再障的常见病因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如何使病人度过出血和感染关 ,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共收治苯中毒致再障病人 46例。入院时症状 :发热 15例 ,皮肤粘膜出血 3 3例 ,乏力 2 2例 ,头昏 2 8例 ,均无肝脾肿大。1 2 结果 死亡 4例 ,治愈及病情控制 42例。 42例中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4例、肛周感染 1例、右下肺炎 1例均已治愈。2 护理2 1 防治出血2 1 1 皮肤…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伴妊娠处理相当困难,急性白血病(AL)伴妊娠的处理就更难了。1978年8月~1990年3月,我们协作处理再障伴妊娠3例,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 L_2)伴妊娠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再障年龄分别为29、27、27岁,再障病程分别为10、1、15年,均经骨髓穿刺或活检,诊断依据1981年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标准。就诊时孕期分别为4、3、5个月,外周血象检查分别为Hb39~52g/L;WBC1.5~3.6×10~9/L;Pt36~44×10~9/L。产前处理除抗感染(青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为主)、止血(止血敏)、降压利尿外,主要予定期输新鲜血,选用叶酸、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造血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髓多能干细胞、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机能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分型中的难治性贫血 (RA)简称MDS RA是一组由造血干细胞受损引起的克隆性疾病 ,这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本文对再障与MDS RA两组病例及正常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对比。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住院患者 ,经确诊再障 2 8例 ,MDS RA2 8例 ,同时选正常骨髓象 2 0例作对照。再障是按 1 987年第…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缺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三大发病机制之一。而胎龄4~5个月的胎肝组织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用胎肝细胞悬液输注(输注,下同)治疗再璋国内外已有报告。我院自1983年3月至1984年6月治疗再障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文20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再障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9例为慢性再障,1例为“慢粒”,系服用马利兰所致再障。其中男12例,女8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和巨核细胞减少为特征。但当遇到非典型再障时,较难确诊。现就211例再障的髓象进行分析,以探讨非典型再障的诊断标准。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72~1984年5月份,资料完整的住院和门诊再障患者共211例。其中凡符合下述4项中2项  相似文献   

12.
糖原是在体内的重要贮存形式 ,是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 ,与过碘酸—雪夫 (PAS)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的染料沉积于含糖原的细胞质中 ,过去理论上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幼红细胞 PAS染色为阴性 ,我们经过对 5 0例巨幼贫和 12例再障做 PAS染色分析 ,发现两者均有阳性反应。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院住院的初诊患者 ,经过骨髓细胞学分析 ,血清叶酸、B12测定并用叶酸、B12治疗后治愈的巨幼贫患者 5 0例 ;经过骨髓细胞学分析、骨髓活检等确诊的再障患者 12例 ;经过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骨髓小粒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障 )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 5 6例急性再障患者的初诊骨髓片及 3例治疗后骨髓片的骨髓小粒成分进行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6例急性再障均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 (2例有苯接触史 )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7~6 1岁 ,平均 37岁。油镜观察其初诊瑞氏染色骨髓片中的骨髓小粒的分布及成分 ,并做RAS染色进行细胞鉴别 ,3例治疗后再进行观察。2 结果2 .1 骨髓小粒的检出率  5 6例急性再障患者初诊骨髓片中有骨髓小粒者 5 2例 ,检出率为 93%。3例治疗后其骨髓片均有骨髓小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生脉散、骨髓激发液与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892例患者均口服生脉散 ,另于入院第 1、7、14、2 1、2 8、6 0、90、12 0天分别向 10个注射点滴注骨髓腔激发液 10~ 2 0ml,总量 10 0~ 2 0 0ml/次 ;于第 4、11、18、32、5 3、81天时 ,当血红蛋白 (Hb)低于 5 0g/L以下时给予脐血 2U ,Hb5 0~ 10 0g/L时 ,给予脐血 1U。结果 :治愈和基本治愈 719例( 80 .6 % ) ,明显进步 14 1例 ( 15 .8% ) ,无效 19例 ( 2 .13 % ) ,死亡 13例 ( 1.48% )。结论 :采用生脉散、骨髓激发液结合脐血治疗再障 ,疗效显著 ,方法简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妊娠合并再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再障者23例,其中13例孕期有症状。7例合并重度妊高征,8例有低蛋白血症,2例合并脑出血。19例(73.3%)剖宫产分娩,7例阴道分娩。26例中无产褥感染,无产后大出血,无产妇死亡。除1例与再障无直接关系的新生儿死亡外,余25例均获活婴。结论 再障病人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的,但需加强其孕期、产时及产后监护以早期发现及治疗并发症。分娩方式不必过分强调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早年称为肝炎后再障 ,近年来大多数文献都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 (简称HAAA) ,此命名较为确切 ,故确定下来[1 ] 。本文收集了我院1 990~1 997年确诊的HAAA9例 ,探讨其发病特点 ,肝炎与再障关系和预后。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9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3例。年龄 1 0~ 50岁 ,平均 34 .5岁。患者均有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 9例均有贫血 ,皮肤瘀斑 ,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B超示 :肝脏肿大 3例 ,脾脏肿大 6例 ,肝功能均不同程度损害 ,9例均符…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应用有滋补肾阴和温补肾阳作用的生髓补血Ⅰ号方和Ⅱ号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111例,疗效较好,特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一般临床资料111例再障病人中,男性69人,女性42人;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0岁,最大的为60岁,以14~40岁这一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整个病例的76.58%;急性型再障为17例(占  相似文献   

18.
赵小亭  郭良耀  李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76-117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临床多采用硝酸士的宁、硝酸一叶碱、雄性激素、左旋咪唑及补肾中药等治疗 ,虽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易于复发。我院血液病研究所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环胞素、司坦唑、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CAA 30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初治者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8~ 5 2岁 ,平均 2 6岁。复治者 14例 (曾用硝酸一叶碱、雄性激素、左旋咪唑、再障生血片 )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10~ 5 0…  相似文献   

19.
复方磺胺甲噁唑诱发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诱发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再障)有逐渐增多趋势,而再障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受到注目。196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国际调查研究中心报告9例,死亡3例。而直接诱发白血病,作者未见报道。最近我院遇到2例,兹报道如下。 例1 女,28yr,白族。因咽喉常发炎,1986年起间断口服SMZco,共51粒,剂量及次数每天均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慢再障 )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环孢菌素 A、十一酸睾酮、再障生血片联合方案治疗 2 4例慢再障 (观察组 )。并以左旋米唑联合方案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79.1%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6 .1%。观察组方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观察组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环孢菌素 A联合方案是治疗慢再障的一种较为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