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唇裂的手术治疗并不复杂,但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手术效果却并不容易。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唇红的修复比较困难。近年来报道有关唇裂整复方法的文章不少,但文章中很少论述唇红的整复。作者从1994年开始,对唇红的整复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出了一种以解剖形态为基础的单侧唇裂唇红整复方法——唇珠沟整复法。经46例单侧唇裂手术实践,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 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 结论 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的整复方法及各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对单侧唇裂分别选用Tennison-Randall法、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整复,对双侧唇裂患者采用前唇原长法和加长法整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术后双上唇等长、等高,唇峰对称,唇弓自然,唇珠突出,鼻小柱及鼻尖居中,两侧鼻孔大小、位置对称的满意效果.结论: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是整复单侧唇裂的较好方法,结合改良的Millard红唇修复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双侧唇裂患者首选前唇原长法;唇裂整复时同期整复鼻畸形.  相似文献   

4.
双侧唇裂及其术后畸形改良Millard叉型瓣整复术盱眙县中医院口腔科吴建中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外科万林忠关键词唇裂;整复术中图号R782.21目前双侧唇裂整复方法常采用保留前唇原长法整复,但其术后上唇结构比例极不协调,形成明显的三等分形态,严重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在唇裂修补术中,唇红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单侧唇裂修复前,用美兰设计出唇红的范围,划出唇红上界线和下界线,两界线在两侧口角相交,中间组织为唇红组织,在两条线上设计定点、连线、切开,注意下界线以内的粘膜不要缝到线外来,以免唇红色泽不一。结果 100例唇裂修复后,唇弓一致,唇红色泽、吻合线一致,唇红丰满自然美观。患及家属满意率100%。结论 先规划设计好唇红后修复唇裂,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便,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形态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双侧唇裂前唇原长法整复术存在的鼻小柱过短、鼻翼畸形、唇珠凹陷的缺点改进了术式。方法:在原设计基础上于两侧鼻翼下方根据两裂缘切口长度及上唇高度去除三角形皮肤。结果:上唇高度协调,调整了上唇外侧曲度,纠正了鼻翼及唇珠凹陷的畸形。结论:此方法是修复双侧唇裂一种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正> 双侧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崎形,手术整复的目的主要是恢复上唇的正常形态和吮吸功能。目前手术整复的方法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前唇原长整复术和前唇加长整复术两种,上述两种方法修整唇红不外乎矩形瓣或对偶三角瓣在唇红的正中缝合。本文介绍的方法按前唇原长整复术的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双侧唇裂功能性整复术的经验,提高双侧唇裂的整复效果。方法:在前唇原长法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唇龈沟的再造,以及鼻底的封闭。结果:大部分病例外形满意,切口疤痕不明显,唇红丰满。结论:该术式在众多的双侧唇裂整复方法中优点较为突出,体现在重视红唇、唇珠、朱缘弓及口轮匝肌的重建和鼻畸形的矫正,效果确实,值得临床上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双侧唇裂前唇原长法整复术存在的鼻小柱过短、鼻翼畸形、唇珠凹陷的缺点改进了术式。方法 :在原设计基础上于两侧鼻翼下方根据两裂缘切口长度及上唇高度去除三角形皮肤。结果 :上唇高度协调 ,调整了上唇外侧曲度 ,纠正了鼻翼及唇珠凹陷的畸形。结论 :此方法是修复双侧唇裂一种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患侧红唇楔形瓣整复单侧唇裂红唇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患侧红唇楔形瓣在单侧唇裂红唇整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完成单侧唇裂上唇裂隙整复后 ,拆除患侧唇峰处肌层缝线。修剪健侧多余的红唇至红线处 ,保留红线下方的唇黏膜。修剪患侧红唇形成楔形瓣。适度修剪黏膜下组织使两侧厚度趋于一致。缝合红唇切口。将楔形瓣向口内翻折后略向中线推进 ,与唇黏膜切口缝合 ,形成协调的唇弓和丰满的唇珠。结果 :已用该法修复 1 3例 ,上唇红唇缘对位整齐 ,唇的弓形协调 ,有明显的唇珠。红唇瘢痕不明显。结论 :用该法整复单侧唇裂红唇可获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有利于初学者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手术整复上唇畸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60名济南市儿童(男、女各330名,每年龄组段30名)的身高、体重及上唇进行了测量,其中上唇测量内容两口角间尤以宽度、上唇高度、上唇红高度及上唇红弧长。结果 上唇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7岁前发育较快,4岁前为显著。结论 身高及体重是影响上唇参数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整复口唇部畸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先天性唇裂的修复方法很多 ,但无外乎是经组织瓣的全层切开及转移后 ,分层缝合 ,并对上唇诸结构进行整复 ,以达到正常的外形。最常用的有“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等〔1,6〕。这类手术方法的缺陷是术后唇部运动时会出现畸形。而“功能性唇裂整复术”即应用口轮匝肌重建术进行唇裂整复的方法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2〕。笔者自 1990年 2月以来 ,采用功能性整复术结合“旋转推进法”定点 ,共整复先天性单侧唇裂 2 5例 ,并对术后 4~ 10年的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6例 ,女 9例…  相似文献   

13.
唐小岚  玉铭  王伯钧 《华夏医学》2007,20(2):371-372
现代唇裂整复术的概念主要对“旋转-推进”原则有了新的认识,对口轮匝肌、人中嵴的再造、鼻堤的成形和红唇的整复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笔者结合唇裂整复术的最新进展对唇裂修复更精细的成形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唇裂显微外科整复术的微创护理新概念,并应用于220例单侧唇裂显微外科整复术的病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形态测量结果,参考部分正常成人鼻的形态学测量数据,根据患者的脸形、眼形、口形,设计鼻尖高度、鼻长度、鼻宽度,然后雕塑自体肋软骨植入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59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采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形态测量和自体肋软骨植入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鼻部的正常形态,指导临床整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三角瓣定点法在单侧唇裂唇红及唇珠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唇裂修复术中 ,要达到较理想的唇部外形 ,除了恢复正常的唇高、人中嵴、唇弓曲度及丰满度外 ,红唇修整和唇珠再造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唇裂修复手术的效果。唇红及唇珠修复国内有不少报道 [1~ 3 ] ,修复效果各有优劣。笔者从1996年开始应用三角瓣定点配合肌功能修整法修复 2 2例单侧唇裂的唇红及唇珠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单侧唇裂患者 ,其中左侧 15例 ,右侧 7例 ; 度唇裂 14例 , 度唇裂 8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4个月至 7岁。手术均在经口内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 ,唇部定点均采用 Millard或 Millard 型定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唇裂整复术虽修复了唇外形,但唇部活动时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现在患者对唇裂已不再是要求简单的外形修复,而是对外形及功能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唇裂整复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口轮匝肌解剖的研究采用功能性唇裂整复术,即口轮匝肌重建术,修复了唇裂56例,唇、鼻部形态及功能均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比较经传统方法整复与肌功能整复加传统方法整复唇裂患者术后1年的美学效果,分别就唇部的静态与动态美两方面加以评价,旨在引起医学界有关机构重视唇裂的肌肉整复,从而提高唇裂患者手术整复后唇部静态与动态的美学效果。结果显示,126例“手术成功”的唇裂术后患者中,60例达到了唇部静态与动态的和谐美,而该60例中有45例经肌功能修整术整复,其余15例均为唇红裂;66例术后动态肌肉畸形患者均未行肌功能修整术。该研究提示:肌功能修整术是先天性唇裂手术整复极其重要的一环,其对恢复唇裂特别是Ⅱ度以上唇裂患者的术后动态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侧唇裂鼻畸形,简称唇裂鼻,临床表现为患侧鼻翼塌陷,鼻翼外侧脚向外下方移位,鼻尖低平,鼻尖和鼻小柱偏斜,患侧鼻孔过大等;组织学表现患侧鼻翼软骨的外侧脚细胞发育差于内侧脚及中间脚处等异常[1]。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方法很多,且整复技术也在不断演化,说明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技术的整复效果与医患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对整复效果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探究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更快的提高临床整复效果,现对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方法进行综述。1整复方法单侧唇裂鼻唇畸形不但累及皮肤、肌肉、粘膜,还累及骨和软骨…  相似文献   

19.
应用Tennision氏三角瓣手术法修复单侧唇裂506例,经对其中120例进行随访观察,证明此法是治疗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有效手术法。文中就鼻翼、唇红的整复与口轮匝肌重建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单侧唇裂的手术适应症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隐性唇裂皮下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唇裂因皮肤,粘膜基本完整,手术整复的要求甚高,既要完成功能性整复,又要切口隐蔽,1992年以来,采用鼻底,唇红缘切口入路于皮下行隐性唇裂整复术,取得满意效果,该手术切口位于轮廓线,只要皮下分离达到一定范围,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且术后瘢痕不显,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