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秉煃 《养生月刊》2014,(6):498-500
某女士患胆囊结石多年,对饮食小心谨慎。确有很多胆石症病人不敢吃鸡蛋,甚至"谈蛋色变"。而从胆石症的发病原因、治疗等各方面来进行探讨,不吃鸡蛋是一个认识误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形成这种认识的呢?原因之一,胆石就其化学组成来说,分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而蛋黄恰恰含有很多胆固醇;原因之二,胆石症患者在作胆道造影或B超检查时,  相似文献   

2.
袁秉煃 《养生月刊》2006,27(4):341-343
陈女士患胆囊结石多年,在饮食上小心谨慎。一次,她问我:胆石症病人可以吃鸡蛋吗?由此我想到,临床上确有很多胆石症病人不敢吃鸡蛋,甚至谈蛋“色变”。而从胆石症的发病原因、治疗等各方面来进行探讨,不吃鸡蛋是一个认识的误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产生这个认识的呢?原因之一,胆囊结石就其化学组成来说,分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而蛋黄恰恰含有很多胆固醇;原因之二,胆石症患者在做胆道造影或B超检查时,为了了解胆囊的收缩功能,曾规定吃2只重油煎的荷包蛋,有的患者在吃了油煎荷包蛋后,由于大量的脂肪…  相似文献   

3.
测定正常对照组、胆石症病人血清和胆汁中钙、镁、铁、铜、锰元素的浓度,及胆石症病人服用舒胆合剂后上述元素浓度的变化,发现:胆固醇结石病人胆汁中的游离钙浓度增高;胆色素结石病人胆汁中的游离钙、钙、镁浓度增高;胆石症病人服用舒胆合剂后,胆汁中的游离钙、钙、镁和铜的浓度下降。提示:胆固醇结石可能同胆汁中游离钙浓度增高有关;胆色素结石可能同胆汁中游离钙、钙、镁浓度升高有关;舒胆合剂的上述作用可能为其防石、治石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其形成原因是胆道感染、寄生虫栖居、肠道疾患等多种因素导致胆盐的生成障碍或丢失过多,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多,使胆固醇、胆红素、碳酸与钙相结合而沉淀所致.胆石症无论在国内外都是常见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远离胆结石     
胆结石即胆石症,是指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据了解,我国胆结石发病率为8%~10%,近年来此病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胆结石的分类识别胆结石有单发和多发之别,按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胆固醇结石。大多数单发的胆结石都属于胆固醇结石,就是胆汁中不溶解的胆固醇过多,长期排出缓慢,逐渐沉积而成。这类结石个头很大,不容易被冲进胆管,它经常顽固地在胆囊内"安营扎寨"。  相似文献   

6.
读者刘先生:2月22日到26日,仅四天内,清华大学两名青年教师相继去世。一位36岁,一位46岁,二人的去世在清华校园内引起极大关注,人们将祸首直指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过劳死。请问什么是过劳死?造成过劳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它呢?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不注意调节和防治,很容易出现过劳死。“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中老年人患此病较多。我国的胆囊结石以原发性、色素性结石居多。胆石症分为2大类型:一类是结石在胆囊内形成,有单个或数个,称为胆囊结石;另一类是在肝内或肝外的胆管里形成结石,胆囊可同时有结石或没有结石形成,称为原发性胆管结石。有不少胆囊结石患者,多年或终身无任何自觉症状,对健康也没有不良影响,此类为无  相似文献   

8.
肝内残余结石是指位于肝总管、肝门区以上的胆管残留有结石者。由于位置关系及常合并肝胆管狭窄等因素,是胆道外科诊治中常见的难题。以往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再次手术,不仅技术有困难,且病死率也高.效果不够满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一些比单一方法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我国肝内残余结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国胆石症与西方国家的胆石症有很大不同。其特点是:(1)肝内外胆管结石多见,约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胆结石的形成 1.胆汁郁滞正常胆液呈胶体状态,含水量占97.6%,固体成分虽仅占2.4%,却包含几十种物质。若起决定作用的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三种物质的比例发生变化,形成病理性胆液就会产生结石。如果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容易产生胆固醇结石;胆红素浓度增高,容易产生胆红素结石。肝硬化病人,由于胆汁酸合成分泌减少,因而有胆固醇和胆红素结石形成。在西方,胆固醇结石患者多,我国则是混合结石患者多。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胆道镜(简称纤胆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指胆道术后用纤胆镜从管窦道插入胆总管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一种方法.它疗效高,患者痛苦小,可避免再次手术,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本院自2005年6月~2006年6月使用纤维胆道镜为120例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进行取石治疗,效果显着,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少老年人开始认识到油腻食物可导致身体肥胖,催生许多疾病,因此,许多老年人对素食情有独钟,甚至有的老人终年不吃肉。但单纯地摄入素食会导致食物成分比例失调,同样会引起许多疾病。研究证明,老年胆结石患者有近半数由单纯素食引起。人们通常认为,食入大量脂肪后,胆固醇增加,血脂升高,患胆石症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概率增加,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是,胆结石发病的另外一个因素取决于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正常人胆固醇与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不易造成结石析出,如果比例变小,就容易患上胆结石。长期吃素的老年…  相似文献   

12.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内有结石而言,主要表现是胆绞痛。根据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尤其在饱食或吃油腻食物后容易诱发,以及持续时间很短而波动较大的黄疸等,有利于胆石症的诊断。胆石症的病因尚没有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中胆固醇或胆红素增多是主要原因。胆石症的饮食防治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5%~30%,常合并有胆管狭窄或变异,且术后残余结石约占30%,常反复发作。由于胆管结石是个复杂的、多时相的疾病,治疗方法虽多,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本组653例,均经B型超声波检查确诊,符合1979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系统疾患会议制订的“关于胆道感染、胆石症的诊断标准”。其中,胆石症急性发作140例,胆石症241洌,肝内胆管结石176例,胆总管结石52例,胆管结石23例,多发性并梗阻21例。  相似文献   

15.
胆石症和胆道感染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且两者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也可以说凡是胆囊粘膜感染性炎症病变,迟早会有胆石形成可能,炎症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而胆石症又常常合并胆道感染。有人统计胆囊炎3984例中伴有结石者2398例占60.2%,一般占65~75%,较国外85~90%为低。胆石症发病率是相当高的。西方国家胆石症发病率10~20%,美国为11.9%,英国约25%的妇女、10%男子有胆石症,胆道疾病在住院病因上列为第五位,每年施50万胆囊切除术,据估计约2000万人患有症状或无症状的胆石症,每年发现100万胆石患者,每年花费于胆石症的费用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胆石症?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其成分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盐及混合型结石等所组成。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0%-1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5,好发于40-60岁人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  相似文献   

17.
胆石症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胆石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常见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饮食与卫生习惯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祖国医学认为气滞、痰阻、湿聚、热灼等是胆石症产生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连钱草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少祥  彭代银  刘金旗  叶磊 《中药材》2007,30(7):842-845
目的: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体外对人体形成结石的溶解作用以及对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以对人胆固醇结石重量的影响;采用致石饲料喂养豚鼠造成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给以连钱草不同提取物,并通过对豚鼠胆汁和血清成分分析其溶石的机理。结果:连钱草提取物对人胆固醇有明显的溶解作用(45天,P<0.01);能有效降低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汁中胆固醇、蛋白质浓度,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含量。结论:连钱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溶石作用;对实验性豚鼠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降低胆固醇结石胆汁粘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胆固醇结石(cholesterol stones,CS)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导致 CS 发病的诸多因素中,有文献报道胆石形成与胆汁粘度增高有关,但采用药物降低胆汁粘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在制作高胆固醇结石模型的同时加用溶石中药降低兔胆固醇结石胆汁粘度,调整胆汁成分比例,减少成石组胆汁中钙、镁离子浓度。实验发现中药组与成石组相比胆汁粘度明显降低,成石率亦显著下降,这一发现为今后胆石症的溶石、防石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依据。现将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多患者在被诊断糖尿病后觉得蹊跷:自己平时不爱吃糖。为什么也会得糖尿病呢?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患上糖尿病呢?为什么自己患了糖尿病而别人没有呢?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