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热型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46岁。因心悸、阵发性头晕 1个月入院。查体 :体温 38.3℃~40 .5℃ ,心率 110~ 12 6次 /min ,血压16 0 /10 0mmHg。血红蛋白 10 5 g/L ,住院 36d后为 5 5g/L。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 ,胸水大约 10 0 0ml、淡黄色、透明、凝固物阳性、比重 1.0 14、Rivaita试验阳性、白细胞 16个 /ml、多核细胞 40个 /ml、淋巴细胞 6 0个 /ml、红细胞 38个 /ml、蛋白质 80 0 0mg/L、葡萄糖 13.4mmol/L、氯化物 111.5mmol/L。血沉132mm/1h。术前血浆白蛋白 2 3mg/L、尿去甲肾上腺素 6 85 .7μg/2 4…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细胞因子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65名汉族健康成人 ,分析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基因型及分泌水平。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法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采用ABC ELISA法。结果 TNF α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3种 ,分别为A/A、G/A和G/G ,对应的血清TNF α浓度 ,A/A组和G/A组均比G/G组高 (P <0 .0 1 ) ;TGF β1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9种 ,分别为T/T G/G、T/C G/G、T/C G/C、C/C G/G、T/T G/C、C/C G/C、C/C C/C、T/T C/C和T/C C/C ,对应的血清TGF β1浓度 ,T/T G/G、T/C G/G组比T/C G/C、C/C G/G和T/T G/C组高 (P <0 .0 1 ) ,而T/C G/C、C/C G/G和T/T G/C组又比C/C G/C、C/C C/C、T/T C/C和T/C C/C组高 (P<0 .0 1 ) ;IL 1 0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6种 ,分别为GCC/GCC、GCC/ACC、GCC/ATA、ACC/ACC、ACC/ATA和ATA/ATA ,对应的血清IL 1 0浓度 ,GCC/GCC组比GCC/ACC和GCC/ATA组高 (P <0 .0 1 ) ,而GCC/ACC和GCC/ATA组比ACC/ACC、ACC/ATA和ATA/ATA组高 (P <0 .0 1 )。结论 在受测人群中 ,细胞因子基因分泌型是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ETCO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及七氟醚等常规剂量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CVP、肺动脉压力(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采用旁路法监测PETCO2,采用热稀释法测定CO。记录麻醉稳定后5 min(T0)、CPB开始(T1)、CPB灌注流量降至50%(T2)、CPB灌注流量降至25%(T3)、停CPB后10 min(T4)、术毕(T5)的PETCO2、CO。记录T1—T5时PETCO2、CO分别与T0时PETCO2、CO的差值(记为ΔPETCO2、ΔCO),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PETCO2、CO明显降低,T4、T5时CO明显升高(P<0.05)。T1—T5时ΔPETCO2与ΔCO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r1=0.744,r2=0.815,r3=0.818,r4=0.810,r5=0.696,P<0.001),其中T2—T4时ΔPETCO2与ΔCO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PETCO2与CO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单肺叶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5例、全肺切除术5例、余肺切除术3例、肺段切除术2例等共计42例耐多药肺结核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84月(26±24.8月),单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各1例患者随访1月后丢失。4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病情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80.0%(32/40)、7.5%(3/40)、12.5%(5/40,其中3例死亡),其中:单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6/16、0、0,复合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1/15、2/15、2/15,全肺切除术分别为3/5、1/5、1/5,余肺切除术分别为2/3、0、1/3,肺段切除术分别为1/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5.0%(14/40),包括顽固性空腔(12.5%,5/40)、支气管胸膜瘘(12.5%,5/40),胸腔感染(5.0%,2/40),胸腔内出血(2.5%,1/40)和伤口感染(2.5%,1/40),5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2/16、8/15、2/5、2/3、0。结论 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单肺叶内局限性病灶患者,建议首选单肺叶切除术;对于多肺叶切除的手术,则应积极防范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 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 w和12 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 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40岁,体重55kg,因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伤1d余入院,神志清晰。入院时HR 82次/分,BP 100/70mm Hg。血常规:RBC 3.67×109/L,Hb 107g/L,Plt 208×109/L,血糖5.41mmol/L,ALT 15U/L,AST 25U/L,D-二聚体2μg/ml,FDP 13.8μg/ml。ECG、肝肾功能、电解质大致正常,体温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X线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壳聚糖/硫酸葡聚糖(CS/DS/rhBMP-2)复合微球,评估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复合微球及CS/DS空白微球,电镜观察CS/DS/rhBMP-2复合微球的形态。采用MTT法检测CS/DS/rhBMP-2微球组、CS/DS空白微球组、rhBMP-2组、对照组各组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CS/DS/rhBMP-2复合微球,电镜检查结果示微球成球满意,分散度好。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复合微球与L929细胞共培养1、3、5、7 d,其光密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DS/rhBMP-2微球组、CS/DS空白微球组、rhBMP-2组、对照组浸提液对L929细胞作用2 d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102.41%、102.85%、99.34%、100%,毒性分级分别为0、0、1、0级。结论成功制备的CS/DS/rhBMP-2复合微球体外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9.
(F/T)/PSAD在血清PSA〈4ng/mL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F/T)/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小于4 ng/mL的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血清PSA〈4 ng/mL的17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血清PSA〈4 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FPSA/TPSA、PSAD、(F/T)/PSAD值对PSA正常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FPSA/TPSA、PSAD、(F/T)/P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敏感性为90%的前提下,(F/T)/PSAD特异性最高。结论在保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应用(F/T)/PSAD可提高血清PSA正常范围内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CAEBV感染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EB病毒相关抗体、病毒载量和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48例成人CAEBV患者年龄(40.8 ± 14.4)岁,均有发热症状。严重肝功能衰竭、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和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2%(14/48)、47.9%(23/48)、12.5%(6/48)和22.9%(11/48)。患者血浆EBV DNA拷贝数中位数为2.9 × 104(5 × 102~5.8 × 106)拷贝/ml。32例患者完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细胞、NK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水平分别为25 × 109/L(0,19.6 × 109/L)、82.5 × 109/L(54 × 109/L,183 × 109/L),332.5 × 109/L(178.25 × 109/L,534.25 × 109/L),302 × 109/L(190 × 109/L,573.5 × 109/L),53.1%(25/48)患者出现CD4/CD8比值倒置(< 1)。CD38+CD8+ T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93.2%(49.1%,99.7%),HLA-DR+CD8+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71.25%(17.1%,97.5%)。 结论成人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关系密切,B细胞、NK细胞和CD4+ T细胞水平多降低。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27岁,进行性四肢无力、排便困难持续3 d。病程体温37.0~37.6℃波动,全身多个关节无疼痛。体检:颈椎、棘间突、椎旁压痛阳性。颈部屈曲、伸展、旋转明显受限。双上肢(左/右)肌力:三角肌(1级/1级),肱二头肌(0级/0级),肱三头肌组(0级/0级),腕屈肌组(0级/0级),腕伸肌组(0级/0级),手指屈伸肌(0级/0级)。双下肢(左/右)肌力:髂腰肌组(0级/0级)、股四头肌(0级/0级)、胫前肌(0级/0级)、小腿三头肌(0级/0级)、足背伸肌组(0级/0级)、足底屈肌组(0级/0级)。  相似文献   

12.
依贝沙坦抑制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贝沙坦在造影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分别与不同碘浓度(2550100150 mgI/ml)的安射力(非离子型造影剂)共孵育1 h;安射力(100 mgI/ml)先后刺激NRK-52E细胞0.5124 h与安射力(100 mgI/ml)相同渗透浓度的甘露醇(420 mmol/L)与NRK-52E细胞共孵育1 h作为阳性对照不同浓度依贝沙坦(0.010.11 mmol/L)先与NRK-52E细胞共孵育1 h后,安射力(100 mgI/ml)刺激1 hHoechst染色和流式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检测BaxBcl-2 mRNA的表达 结果 安射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NRK-52E细胞凋亡与安射力相同渗透浓度的甘露醇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安射力与NRK-52E细胞共孵育后,细胞内ROS产生增多,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上调依贝沙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安射力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细胞内ROS的产生Bcl-2 mRNA表达下调及Bax mRNA表达上调细胞内ROS水平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结论 安射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NRK-52E细胞凋亡,此作用与细胞内氧化应激及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上调相关依贝沙坦能抑制上述安射力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RK-52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院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鑫科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XK-96A-C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本院临床共分离34株大肠埃希菌和32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3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70.6%(24/34)、67.6%(23/34)、64.7%(22/34)、58.8%(20/34)、55.9%(19/34)、55.9%(19/34)、52.9%(18/34)、52.9%(18/34)、52.9%(18/34)、50.0%(17/34)、44.1%(15/34)、44.1%(15/34)、38.2%(13/34)、29.4%(10/34)、14.7%(5/34)、11.8%(4/34)、11.8%(4/34)、5.9%(2/34)、2.9%(1/34)和2.9%(1/34)。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洛美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100%(32/32)、37.5%(12/32)、31.3%(10/32)、28.1%(9/32)、28.1%(9/32)、25%(8/32)、21.9%(7/32)、21.9%(7/32)、18.8%(6/32)、18.8%(6/32)、18.8%(6/32)、15.6%(5/32)、15.6%(5/32)、15.6%(5/32)、12.5%(4/32)、12.5%(4/32)、9.4%(3/32)、6.3%(2/32)、6.3%(2/32)和0.0%(0/32)。58.8%(20/34)的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于尿液,68.8%(22/32)的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临床可根据耐药监测常用的抗菌药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部分抗菌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善相关术前评估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国内首次尝试进行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操作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5月8日及5月9日先后完成单孔多通道(Single-siteTMPo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性别、年龄(岁)、BMI(kg/m2)、ASA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weighted)、肿瘤侧别、肿瘤最大径(cm)、术前血醛固酮水平(ng/dl)、肾素水平(pg/ml)分别为男性/男性、55/38、26.3/22.7、Ⅱ/Ⅱ、0/0、左/双、1.5/1.8、30.2/33.1、1.52/2.17。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处取一2~3cm纵形皮肤切口,打开左侧结肠旁沟,将降结肠翻至内侧,打开脾结肠韧带及脾肾韧带,将脾脏、胰尾推向右侧,打开左肾周筋膜,寻及肾上腺肿瘤,Hem-o-lok夹闭并离断与肿瘤相连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分别为111/106min、20/50ml、3.9/3.8cm;未发生任何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2、3天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分别为3/4、2/1、1/-;术后禁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0.5/0.5d、8/1d、9/2d;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予以对症处理后顺利出院。出院前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病理学结果提示2例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结论:初步经验表明单孔多通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短期疗效确切,但需严格把握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白鹃梅嫩叶及花序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白鹃梅嫩叶及花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食品卫生检验国家标准中的相关方法测定白鹃梅嫩叶及花序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测得直接晒干的白鹃梅嫩叶及花序中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2.48%,且含有已测的17种氨基酸,还原糖总量为10.10%,锌、铁、镁、钾、钙、铬、硒的含量分别为24.00mg/kg、160.35mg/kg、2841.14mg/kg、9111.32mg/kg、5799.56mg/kg、0.22mg/kg、0.08mg/kg。测得煮后晒干的白鹃梅嫩叶及花序中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2.35%,且含有已测的17种氨基酸,还原糖总量为8.83%,锌、铁、镁、钾、钙、铬、硒的含量分别为19.50mg/kg、197.38mg/kg、2834.71mg/kg、7798.41mg/kg、5482.84mg/kg、1.06mg/kg、0.04mg/kg。结论从测得的白鹃梅嫩叶及花序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可知,白鹃梅嫩叶及花序营养丰富、口感细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肠间质瘤(GIST)手术切除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段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变化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胃瘫、伤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肠梗阻、伤口不愈合等,其中腹腔镜组肠梗阻、伤口不愈合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CD3+、CD4+、CD4+/CD8+均逐渐降低,CD8+逐渐上升,此后CD3+、CD4+、CD4+/CD8+逐渐升高,CD8+逐渐降低;其中术后各时段腹腔镜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19岁,162 cm,40 kg,因"头痛、视物不清,伴发热2月余"入院。患者2月余前出现头痛、视物不清,BP最高200/110 mmH g,体温最高39℃,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8℃,HR 98次/分,BP 149/90 mmH g,RR 20次/分,心肺腹查体未及异常。辅助检查:Plt 1 112×10~9/L、Hb 81 g/L、C反应蛋白116.3 m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6 s、纤维蛋白原9.52 g/L,24 h尿儿茶酚胺2 947.20 nmol/L、尿肾上腺素30.38 nmol/L、尿去甲肾上腺素2 916.82 n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外消旋聚乳酸(poly-DL-lactide,PDLLA)、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β-三磷酸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与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triblock copolymers,PLA-PEG-PLA]组合成的6种新型支架的细胞粘附性和细胞相容性,筛选出较好的细胞支架。[方法]选用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将细胞接种于PDLLA、PDLLA/BG、PDLLA/β-TCP、PDLLA/PLA-PEG-PLA、PDLLA/PLA-PEG-PLA/BG及PDLLA/PLA-PEG-PLA/β-TCP 6种可吸收性生物支架材料表面上,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恒河猴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结果]倒置显微镜、SEM、ALP染色显示成骨细胞在PDLLA、PDLLA/PLA-PEG-PLA、PDLLA/β-TCP及PDLLA/BG 4种材料上能良好粘附、增殖,并向内部生长,而在PDLLA/PLA-PEG-PLA/BG、PDLLA/PLA-PEG-PLA/β-TCP两组材料上粘附差、细胞逐渐死亡;MTT法结果显示PDLLA/PLA-PEG-PLA、PDLLA/β-TCP及PDLLA/BG细胞活性优于单纯PDLLA支架,其中PDLLA/PLA-PEG-PLA最佳。[结论]PDLLA、PDLLA/PLA-PEG-PLA、PDLLA/BG及PDLLA/β-TCP4组材料能与成骨细胞良好粘附,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PET/CT的不同方法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效能。方法收集161接受PET/CT检查的SPN患者,比较良恶性SPN患者间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及SUV max值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SPN的数学诊断模型,比较诊断模型、PET/CT及HR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1例SPN中,经病理诊断恶性131例,良性30例。PET/C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47%(129/131)、76.67%(23/30)及94.41%(152/161),HRCT分别为59.54%(78/131)、83.33%(25/30)及63.98%(103/16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将SUV max、年龄、钙化及气管血管集束纳入回归方程并建立模型,模型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44%(108/131)、86.67%(26/30)及83.23%(134/161)。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PET/CT及HRCT诊断恶性SPN的AUC分别为0.909、0.876及0.714,PET/CT及模型的AUC均高于HRCT(P均<0.001),模型与PE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结论基于PET/CT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定性诊断SPN的效能优于HRCT,且特异度高于PET/CT。  相似文献   

20.
肩袖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常规MRI、肩关节腔造影和MRI肩关节腔造影检查对肩袖撕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临床拟诊为肩袖损伤的患者,在接受肩关节镜探查前顺序进行常规MRI、肩关节腔造影和MRI肩关节腔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作为标准诊断,计算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32例患者经肩关节镜检查诊断为肩袖全层撕裂14例、肩袖部分撕裂6例、肩袖无撕裂12例。对于判定有无肩袖撕裂,常规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20、83/12和81&/32;肩关节腔造影分别为80/20、100/12和86(/32;MRI肩关节腔造影为100 /20、100/12和1002/32。对于判定有无肩袖全层撕裂,常规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9/14、83/18和81&/32;肩关节腔造影分别为93/14、94/18和940/34;MRI肩关节腔造影为100/14、94/18和971/32。结论MRI肩关节腔造影是诊断肩袖撕裂准确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