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1-5]。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DR可归属于中医学之"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DR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之对DR病因认识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失治误治、多服温热燥药、或三消日久等.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的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房劳伤肾和过服温燥之品等.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大多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病机为阴虚燥热,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报道少之又少。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现代科学理论之一,笔者借助人体系统与无生命现象的宏观热力学系统的耗散结构有着相似的特点(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涨落),试运用物理学的耗散结构理论浅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50-1351
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后天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则体内气血津液运化不畅而生痰湿瘀血易患本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两大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依据,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辨证分型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在病机上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初多燥热阴虚,久则阴阳俱损,瘀血内生。梁贵廷教授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抓住病机关键,以脾、肾为中心,以益气养阴为治疗的基本大法,适时调肝柔肝,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明确记载,但依据其症状和发病机制,可归属于"痞满"、"呕吐"、"胃缓"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显著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素体禀赋不足、久病耗气伤阴、或因饮食不节、或寒湿困脾、或外邪犯胃、或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均能导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下降、运化失职而发病[1]。中医学认为,中焦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司为本病的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学"肝癖"范畴,其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调、脾虚失运等因素密切相关,病位在肝、脾,久则可累及肾脏,病性多虚实夹杂,以湿、痰、瘀、毒为实为标,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固藏为虚为本,辨证应从疏肝健脾补肾、化痰消瘀降脂立法,标本兼顾,虚实并举。  相似文献   

9.
《内经》脾瘅与糖调节受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内经》中"脾瘅"病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关系,提出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病名为《内经》中"脾瘅"病;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病机为脾气郁遏、脾虚内热;创造性地将辛开苦降法应用到调节受损阶段的治疗,论述了新开苦降治疗脾瘅的机理,并对半夏泻心汤治疗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是一种难治性的常见病症, 它既是一种临床疾病,又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体虚或禀赋不足,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的不足,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学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其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深刻,笔者就其禀赋不足、邪气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劳倦等病因病机结合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医治法与方剂的确立奠定基础,探讨UC的整体调治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凡  陈惠  倪青 《中医杂志》2014,(14):1243-1247
肺脏是糖尿病损害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肺脏疾病是因糖尿病致使肺脏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而中医学的糖尿病肺脏疾病是一个广义概念,与现代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肺脏疾病的病因是禀赋不足、饮食劳倦、外邪七情;病机是肺脾失调、肺肾失调、肝肺失和、心肺同病;在治疗方面大多采用辨证论治,必要时进行中西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从针刺、艾灸、腹部按摩、贴敷、内外兼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简况。便秘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大肠传导失司。中医外治法能显著改善便秘的症状,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为便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可归属"胸痹"、"心痛"、"脾瘅"、"消渴"范畴。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脏腑较弱、情志失调和过度劳累是主要病因,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加速了疾病发展,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根据具体症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胃痞在脾胃病证中较为常见,是临证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复杂。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辨证治疗胃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和黄疸。邵铭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有外感湿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及禀赋不足;病机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夹有血瘀、湿热,治宜滋养肝肾,佐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相似文献   

17.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中医学将本病归为"腹痛""滞下""肠澼""痢疾""泄泻"等范畴;其病因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病机为虚邪贼风,内蕴脏腑,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损而发为黏液、脓血;病位在肝、脾、胃、肾;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机体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为本,加之外邪侵袭、情志久郁、食饮内积等不良因素作用下,湿热疫毒内蕴肠腑后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理论,认为失眠是睡眠的质和(或)量使人不满意并维持较长时间,见于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日间功能受影响等症状[1-2].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失眠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年迈病后、禀赋不足等,影响心神而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3].壮医学认为失眠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挖掘和整理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方法]查阅历史文献,综合、归纳中医理论对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结果]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为禀赋不足、五脏柔弱,饮食不节、蕴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失治误治、损伤肾气,劳逸过度、肾精损伤等,病机为气阴两虚、肾络瘀滞,肝肾阴虚、瘀阻肾络,脾肾阳虚、肾络瘀结,阴阳两虚、瘀阻肾络,气血阴阳俱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等。[结论]早期的治疗可出逆转,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努力做到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20.
李毅忠认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禀赋不足,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津液亏虚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李老师临床上将便秘分为以下4型:脾虚气弱型、气滞型、血虚肠燥型、脾肾阳虚型,从久病多虚、多瘀入手,重视调和脏腑气血阴阳,以补虚为主,以攻邪为辅,运用黄芪增液汤治疗便秘可获生津补血润肠通便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