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灾害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害事件中,除了医治伤者身体的伤病之外,还应同时关注和积极治疗伤者的心理创伤。一般来说,对灾害的感触越直接印象越深刻,发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概率就越高。就此可以将病患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亲身经历了灾害事件,同时有患身体和精神疾病的可能;第二类是未受伤的救援人员,心理应激逐步显现并可能长期存在;第二类是无身体疾患的受灾者或灾害目击者。灾害事件会扰乱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突然或不自主改变日常行为或习惯,  相似文献   

2.
关节炎性银屑病(psoriatic arthritis,PsA)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而存在,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及目前对该病尚无统一的定义而增加了对该病研究的困难。除了导致银屑病或关节炎症状的因素之外,PsA可能还存在其独特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可能是其重要病因,该文就近年来关于PsA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SLE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LE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揭示有某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SLE,心理应激可促发和(或)加重SEL,应激可能在其易患人格和其他人个体系质基础上,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引起免疫系统系乱,故人格、应激等心理因素可能是SLE的主要病因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改变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或造成感染者病情加重,甚至影响预后。参考国际银屑病学术组织和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正在进行生物制剂治疗和拟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以及合并或不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提出了使用生物制剂的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化疗药物、口服异维A酸、乙酮可可碱、吲哚美辛金合欢醇酯等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与结节病发病关系密切的微生物因素,指出一些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某些病毒、立克次体、粉尘和粒子及一些药物等均可能导致结节病发生或与其发展有密切关系,强调这些非遗传因素在结节病发病及进展中的可能作用,表明结节病病因的复杂性,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抗感染治疗结节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中国西部皮肤科学术会议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发性紫癜又名坏死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急性、严重的皮肤出血性梗塞和坏死,发生在各种感染的病程中或紧随感染之后,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为一种过敏反应所致的急性坏死性血管炎伴血管内血栓引起血管阻塞导致组织坏死或坏疽。  相似文献   

8.
全国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诊断与治疗学习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例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出现腹股沟斜疝,分析可能由于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和本身腹壁强度降低所致,经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至病程1月左右恢复正常;因此,对于受累神经在T12-L2之间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询问病史及查体应注意排除腹股沟疝的可能,以免发展为临床难治性疝,甚至堪顿性或绞窄性疝。  相似文献   

9.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述了蛋白激酶、细胞因子,生长相关基因或蛋白,单核细胞趋势化蛋白,细胞外基质分子原癌基因等物质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以及作为信号转导物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恐怖事件的特点及医学救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恐怖事件是指以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手段,造成或可能造成人群伤害、社会恐慌或经济财产损失的恐怖事件,它与化学事故和化学战都归属于突发性化学事件的范畴。化学恐怖事件、化学事故及化学战三者虽然都属同一范畴,但是它们又各自都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WHO/欧盟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广应用STD的病征处理,以便于在基层或缺乏STD)病原学实验检测设备的公立或医疗卫生机构,按所给予的病征诊治流程图,对某一病征最可能引起的性病病因,给予患者尽可能全面的正规的一次性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病人、切断传染源、遏制性病继续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瘢痕疙瘩的临床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疙瘩是创伤延迟愈合期间,由于过量胶原沉积在人体皮肤或角膜,形成超出最初损伤范围,并侵入周围正常皮肤或角膜的增殖性瘢痕组织。切除后有复发倾向。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培养研究有助于对本病发生的了解。将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裸鼠皮下,可能为本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局部和系统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为一常见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口腔创伤、化学物质刺激、内分泌、精神紧张或病毒感染有关。多种药物的局部或系统应用可减轻其症状或起到预防作用。大多数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患者可通过局部外用氨来中诺、糖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来治疗,但对于频繁发作或重症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患者,局部用药无效,往往需要系统给药。皮腩类固醇、秋水仙碱、氨苯砜、已酮可可碱、沙利度胺等药都能减轻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症状,但不能防止其复发。  相似文献   

14.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Schwannoma),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可自然发生,也可能为外伤或其它刺激的结果。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胶囊联合姜黄消痤搽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于2006年4~12月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姜黄消痤搽剂治疗寻常痤疮60例,并与米诺环素及姜黄消痤搽剂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均符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皮损限于面部,均为中度寻常痤疮,无系统性疾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剔除标准:丹参酮或酒精等相关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痤疮或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皮肤病患者;4周内口服或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P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可由神经、精神因素引发或加重,由此我们联想到感觉神经和相关神经肽、P物质可能与银屑病的病理过程有关。据此,我们对银屑病皮损处P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表皮肿瘤细胞中β-连环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在表皮肿瘤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意义。方法:选择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患者各2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表皮相比,β-连环蛋白在BCC和SCC肿瘤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降低,而在SCC和BD肿瘤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SCC和BD肿瘤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区的β-连环蛋白的聚集可能源于β-连环蛋白基因突变,并可能在表皮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脲脲原体在人群中的致病性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显示其致病性可能与特定的亚群和(或)基因型存在相关。根据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解脲脲原体两大生物群被建议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微生物种群。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解脲脲原体T960生物群与男性致病性的相关性更大,在临床工作中更应该被考虑到。解脲脲原体不同生物群在女性及新生儿中的致病性关系研究仍存在较多争议,但倾向于T960生物群可能与致病性关系更大,是致病菌群,而parvo生物群可能是定植菌群。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已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狂犬病高发区,发病数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狗、猫或其他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触舔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环状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状肉芽肿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其发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冷冻、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E、苯丁酸氮芥、光化学疗法等有一定疗效。文中对其最新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