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关于免疫法和化学法粪便隐血实验对象消化道易出血疾病进行筛查的价值比较。方法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经过大肠镜,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易出血病症的200例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比对。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检测大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疾病的阳性率明显比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更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役法粪便隐血实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与大肠癌解剖位置没有关联,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对于筛查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等相关肠道易出血类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筛查效果优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2.
粪便隐血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学法和免疫法对上、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隐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对94例临床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两种方法隐血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便隐血胶体金试纸法的应用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莉  叶薇  张佑均 《贵州医药》2000,24(9):563-564
隐血试验是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筛检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胶体金试纸法观察了10种动物血,9种动物肉等对隐血试验的干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MB应用于粪便隐血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选取200例确诊有消化道出血粪便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133例为上消化道出血,67例下消化道出血,100例正常人粪便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匹拉米洞法、邻联甲苯胺法、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法(简称金标法)、TMB法做隐血试验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TMB法阳性率低于邻联甲苯胺法,接近于匹拉米洞法、高于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法;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TMB法阳性率低于邻联甲苯胺法,接近于匹拉米洞法,低于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法;TMB法假阳性率低于邻联甲苯胺法,接近于匹拉米洞法、高于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法,真阴性率高于联甲苯胺法,接近于匹拉米洞法、低于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法。结论 TMB法由于操作简单,试剂无害,灵敏度适中适合临床粪便隐血试验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27所医院2002年4月1日~2003年4月1日内镜(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患者597例,粪便免疫隐血条形试纸检测粪便隐血,分析粪便隐血与癌胚抗原( CEA)、肉眼血便、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448例有隐血结果,其中阳性364例,阳性率为81.25%;隐血试验对大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79.75%,CEA检出率为45.45%;308例肉眼血便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8.96%,140例无肉眼血便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64.29%;左半结肠癌粪隐血阳性率为81.39%,右半结肠癌为81.60%;中、高分化腺癌隐血阳性率为81.35%,类癌阳性率为33.33%;Duck's A、Duck's B粪隐血阳性率为78.48%,Duck's C、Duck's D期粪隐血阳性率为81.86%.结论:粪便隐血试验仍是大肠肿瘤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隐血试验操作时要参考有无肉眼血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发病部位及分期无关,但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诊断和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项目,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化学法,另一类是免疫法。化学法检测类隐血试验简单、方便,但干拢因素多,易受饮食(肉类、蔬菜、药物、铁剂等)的影响,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粪便常规阳性状况.方法 对医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就诊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5860例粪便常规中共发现各种异常1012例(17.3%);隐血试验阳性403例(6.9%).结论 粪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的功能,隐血试验可作为胃肠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8.
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 ,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 2 7所医院 2 0 0 2年 4月 1日~ 2 0 0 3年 4月 1日内镜 (病理 )诊断的大肠癌患者 5 97例 ,粪便免疫隐血条形试纸检测粪便隐血 ,分析粪便隐血与癌胚抗原 (CEA)、肉眼血便、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4 8例有隐血结果 ,其中阳性 3 64例 ,阳性率为 81 2 5 % ;隐血试验对大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 79 75 % ,CEA检出率为 45 45 % ;3 0 8例肉眼血便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8 96% ,14 0例无肉眼血便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 64 2 9% ;左半结肠癌粪隐血阳性率为 81 3 9% ,右半结肠癌为 81 60 % ;中、高分化腺癌隐血阳性率为 81 3 5 % ,类癌阳性率为 3 3 3 3 % ;Duck’sA、Duck’sB粪隐血阳性滤为 78 48% ,Duck’sC、Duck’sD期粪隐血阳性率为 81 86%。结论 :粪便隐血试验仍是大肠肿瘤筛检的重要手段 ,且阳性率优于CEA ;隐血试验操作时要参考有无肉眼血便 ;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发病部位及分期无关 ,但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尿隐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联苯胺法对100例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患者粪便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用两种方法对100例临床患者作粪便隐血试验,所得结果联苯胺法阳性率比单克隆法高26%。其中19位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经临床证实是19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溃疡、出血、肿瘤等情况,而其中45例为联苯胺法阳性而单克隆法阴性的患者,也经临床证实食用动物肉类或西红柿、韭菜、菠菜、芹菜等。结论临床应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潜血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我院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沿用了免疫法,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  相似文献   

11.
“AB液法”粪便隐血在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血试验(occultbloodtest,OB)是临床上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试验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方法和免疫方法两大类。临床隐血试验一直以联苯胺、邻甲苯胺、还原酚酞等色原性物质为主体做化学检测犤1犦。利用乙肝五项ELISA试剂盒中的底物A液、B液来检测粪便隐血,简称“AB液法”。该法具有经济、快速、实用、简便、灵敏、精确的特点。我们采用AB液法和联苯胺法检测了4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粪便隐血,连续检测3次,进行对比分析,用单克隆抗体法(简称单抗法)做AB液法的灵敏度试验。探讨用AB液法来检测大面积烧伤早期并发…  相似文献   

12.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隐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Tf)同时检测粪便潜血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健康人及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100例健康人邻联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12%,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邻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69.5%,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73.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8.2%,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91.2%。结论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血红蛋白由于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及大肠粘膜产生的粘液成分影响而变性,出现假阴性反应。因此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监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8例需长期服用小剂量ASA的患者和对照组30例,要求不服用口服抗凝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于服药前、服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隐血免疫双联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n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两种粪隐血试验筛查消化道隐性出血及相关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0.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自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31例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粪便、3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以及同期在院在50例正常医护人员的粪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所有患者的大便进行常规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大便隐血的检出率。结果:单克隆抗体法对正常人体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0.0%)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2.0%)、单克隆抗体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3.5%)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克隆抗体法对下消化道肿瘤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明显高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7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大便隐血常规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的特异性高于匹拉米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胃肠道隐性出血的重要检验指标。其检查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前者干扰因素多、特异性差,常出现假阳性反应;后者可不受饮食和还原性药物的限制。本文对单克隆抗体法和联苯胺法的粪便隐血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单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 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 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镜检查结合大便隐血试验在消化系统肿瘤普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大便隐血试验采用氨基比林法。胃肠镜常规取材3~5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共274例患者行大便隐血试验,其中阳性197例(71.9%),阴性77例(28.1%)。大便隐血阳性患者的肿瘤检出率为61.4%(121/197),高于大便隐血阴性患者的10.4%(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初筛,结合胃肠镜检查,可使患者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